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此后中国的文艺创作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一大批经典军事文艺作品竞相涌现,为激励官兵从军报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重温《讲话》精神,为我们深化对军事文化的认识,更加有效地打造强军文化等问题,有着丰富启示。
——编 者
一个民族,总有自己的精神记忆;一支军队,总有自己的精神高地。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军队的强大,很重要的是精神的强大。
回望90余年的壮丽征程,先进军事文化如熊熊火把,照彻着人民军队前行的道路;如冲锋号角,沸腾着三军将士的满腔热血;如倚天长剑,宣示着人民子弟兵的赤胆忠诚。
(一)从峥嵘岁月走来的“文化军队”
1929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如此痛心地描述红军宣传工作的现状——
宣传员由每大队五个缩小到三个,有些只有一两个,有些只有一个,有少数部队连一个都没有了;
宣传员成分太差,俘虏兵也有,火夫马夫也有,吃鸦片的也有,有逃跑嫌疑便把他解除武装塞进宣传队去的也有……现在的宣传队简直成了收容所;
差不多官兵一致地排斥宣传队,“闲杂人”“卖假膏药的”就是一般人送给宣传员们的称号……
一支不重视文化的军队能打仗吗?红军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打仗吗?这两个“?”的拉直,使得文化一下子跳出一般工作的层面,而被赋予理论高度和政治品格。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一支军队一旦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便拿到了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金钥匙。
有感于此,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曾诙谐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即‘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而文化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红军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墙头诗、宣传画、革命标语;哪里建立了革命政权,哪里就有红军宣讲革命理论、上演活报剧。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那些拿惯了锄头钉耙的手,为什么也能写出动人的诗行;为什么那些穿着打补丁衣服的人,能够在黄土高坡上创演出感天动地的民族交响;那些窑洞里或明或暗的煤油灯下,为什么也会催生一部部不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
于是,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些枪声炮声,同时也记住了在炮火纷飞中铿锵有力的歌声。“文化军队”的一次次冲锋,催生一大批文化经典,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
(二)文化疆土同样必须捍卫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指出,召开座谈会的目的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一个时代的文化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使命。然而,正如一个国家的疆土需要永远捍卫,一个民族的文化疆土同样必须捍卫。
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催生并加剧了文化的全球化,而文化的无国界流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观。面对强势文化流水式的侵蚀,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将越来越难以抵挡,越来越难以保持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竞争非但没有淡化,而且以新的形式在加剧。文化的倾销与反倾销,价值观的扩张与反扩张,正在由社会文化领域转移到军事文化领域,军队已经成为“打开意识形态缺口”的重点。
“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这是少数西方敌对势力的深层焦虑。
何谓“毛泽东化”?有军事专家精辟概括:“变不了,跑不了,误不了。”
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文化选择。我军的先进军事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成为战斗力生成的不竭源泉,成为全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三)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
马克思说,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若从精神文化层面讲,只有时刻感到自身“不安全”的军队和军人,才能生产出最安全的安全。
从造字的“止戈”为“武”,到管子的“举之必义”;从老子的“不以兵强天下”,到墨子的“兼爱”“非攻”;从孔子的“教战”“慎战”“仁战”,再到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论是战之目的,还是战之谋略,中国军事文化多以“仁”为本,以“和”为贵。
1972年,83岁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与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有一次对谈。池田大作直截了当地问:“作为将来的一种可能,中国也许会统治世界而使其殖民化。”汤因比回答说:“实际上,只要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是从来不先发制人的。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以及迄今和中国有关的战争,无论哪一次都可以叫做自卫战争。”
这种以“自卫”为内核的防御思维,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它也容易削弱军队的“不安全”感,消解军人的“敌情”观念。
著名军事家约米尼说:“一个国家,不管它的政府采取什么形式,为了避免受到子孙的谴责和国家的独立受到威胁起见,提倡尚武精神,尊重军事职业,实在是一种明智的政策。”
中国暂无战事,世界仍不太平。
(四)精神文化的“剪刀差”,比武器装备的“剪刀差”更可怕
回望历史,哪一次军事变革的风雨交加,不伴随思想观念的电闪雷鸣;哪一次先进军事思想的抽芽吐绿,离得开军事文化的无声滋养。
信息时代,抛弃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同等重要,而否定旧观念比树立新观念更难。囿于经验的羁绊、思维的禁锢、视野的褊狭,以及时代的局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睹先进战争理念如流星划破夜空的绚烂,感知它如闪电劈开顽石的威力。
晚清70年间,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大的军事变革浪潮,出现过四批军事改革者,却无一例外地折戟沉沙。当权者的思想麻木和观念守旧难辞其咎。
精神文化的“剪刀差”,比武器装备的“剪刀差”更可怕。
美国陆军前参谋长新关上将曾对中校、上校们说,你们将领导指挥20年后的陆军,你们自己要考虑怎样变革,更要鼓励和支持下级军官去寻找未来陆军的方向。
一个崛起大国的军事战略设计,放眼的恐怕不是20年,而是50年、100年,甚至更远。可以断言,未来战争条件下,抹掉了“信息化”三个字,任何军事文化都将与“先进”无缘。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可能不是隐藏在堑壕下的枪口,而是电脑屏幕后那一张张智慧的脸和一双双灵巧的手。
翻看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蓝图,信息能力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军队的“第一战斗力”,信息素养则不可替代地成为军人的“第一素养”。据悉,美军不断提高指挥机构科技人员的比例,日本则视技术力量为“最大的威慑力量”。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一股“孙子热”。西方向东方取经谋略,东方又向西方学习什么?据《中国兵书知见录》统计,从先秦至今,中国存世兵书2308部,但论述兵器的只有《火龙神器阵法》等为数不多的论著,所占比例不到1%。
透过自身的长板,常常可以窥见自身的短板。扬长补短是军事文化建设的永恒课题。
(五)今天的冲锋号令
实践证明,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军队转型的重要推手,越来越成为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广大官兵的精神家园。在改革强军的新时代,我们应该锻造怎样一种文化,以确保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4年10月15日,习主席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次座谈会上,习主席还深切勉励:“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半个月之后,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此后,习主席视察部队时又多次和官兵们谈起“强军文化”:“要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推进强军文化建设,激励官兵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引导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
……
打造强军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文化军队”的冲锋号令。能不能走好新时代的“文化长征”,是一张铺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时代考卷。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