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哥读诗】 内蒙古“一家四口”诗人诗作赏析
作者:牧哥 2018年03月16日 11:05
1152 收藏
【牧哥读诗】
内蒙古“一家四口”诗人诗作赏析
文/牧哥
历史上的父子诗人、兄弟诗人、夫妻诗人并不罕见,他们都成为了中国诗坛的佳话。可一家四口写诗的却屈指可数,苏东坡弟兄三个外加一位正史无法确证的苏小妹算得上“一家四口”,却并不都是以诗著名。而当代内蒙古诗坛却真正有“一家四口”诗人的实例:妈妈陈贺玲(笔名:如意)和她的两个儿子与一个女儿。
让我们通过这一家四口的诗歌来试着看看她们内心积存的诗意:
(一)母亲陈贺玲的诗:普通诗意里的温暖情怀
母亲陈贺玲的诗干净、凝炼,没有枯涩的思想痂痕和“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滥用修辞,而是从生活中提炼那些简单和朴素的素材,赋于其美好、温暖的意境。比如她在诗歌《剪窗花》中写道:
手指像一朵菊花
四下飞舞
流淌着幽香
……
一对鸳鸯
宛在水中央
我不动 你不走
一游就是上百年
“剪窗花”是传统民间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最受人们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诗人的心里,那种形象之美是灵动的,也是充满了爱与善的。而在她的另一首诗《那夜》里,这种民谣式的淳朴情感又一次被诗意的呈现:
那夜
风吹醒了星星
吹醒了弯钩月
吹醒了那长长的梦境
……
门前的老榆树
盖好了厚厚的雪花被子
半醒半梦中
把老家搂得更紧了
在这首诗里,“榆树”被拟人化,充满童趣的“雪花被子”是衬景入情,一个鲜活的动词“搂”恰如其分的抒发了乡情乡意。
(二)长子邹忠秋的诗:不曾移动的情感坐标
做为这一家四口的长子,邹中秋的诗却并不老道,他的诗主题色彩较为稳重,句子意图明显。例如他在《神奇的画卷》中写道:
……
古老的传说
被你悄悄的收藏了
栖息在细碎的记忆里
看上去这是在书写某种地域主题,可能是对北方草原的吟诵,也可能是感悟沧桑变迁,从字里行间的词汇节奏可以感觉得到,他对此主题的认知和熟识。而他的另一首诗《夜色》佐证了这一结论,排比式抒情,赞美的正是家乡草原:
草原上的夜色撩人
……
祈祷声在山外静静的徘徊
草原上的夜色撩人
……
诠释着神者勇士的风采
草原上的夜色撩人
……
雪花一片一片洒落成了路标
复迭式修辞并没有让诗的情感坐标移动,诗人依旧操控着自己的感性思维,驾驭着诗歌的神秘马车,让句子在行列节奏中跳跃。
(三)长女邹中华的诗:表述柔和的诗意呈现
女性在诗歌创作上的情绪空间是呈个体性的,她们一般更感兴趣对存在事物的诠解,由此反映着现实中的各种关联。她的诗作《等待》,简直就是一个具体情节的细腻表述,传递的是女性特有的内心活动符号:
……
我听见一条鱼对另一条鱼说
别乱跑
我在前方等着你
我听到了
水里的鱼儿
咚咚的心跳声音
这样的诗情,在表达上水到渠成,在诗意需要的境界上,巧而不虚,美而不媚。她的另一首诗作《小草的梦》则是隐喻性极强的:
……
好多小草
甚至来不及醒
就被赶来的雪花
匆匆的掩埋了
一种对“平凡”的善意怜悯和关怀把诗温度调试的很适中,诗感极具柔和性,同时,思想又极度丰满。
(四)小儿子邹忠超的诗:徜徉在想象的思维陆地
做为家庭中最接近现时代的成员,邹中超诗歌浪漫色彩浓郁,作品中并没有浮躁的当下情绪显现,而是遵规遵矩的倘徉在自己内心最富活力的陆地。其《神话之旅》就是一首想象力超前的诗,风景的趣味感受构成了一组画面的展现:
一个月亮
在海上跳跃
犹如一缕海风
吻醉群星
一个太阳
在海上燃烧
犹如一束桃花
灼灼其华
一棵树神
在海上开口
说出了词的神性
……
诗的张力好象并不突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身想象力的毫不吝啬,他力求用句子铺展他对美好世界的赞美。正如他在他的另一首《梦境》中所写:每一个梦境/都通向满月/悄悄的靠岸……
让我们祝福也祝愿这一家四口在诗歌之路上创作出更多更好让我们乐于欣赏并有所惊喜的作品。
(2018.3.15)
△“一家四诗人”简单介绍:
妈妈陈贺玲,蒙古族,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兴安盟诗词学会员,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乌兰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扎赉特旗摄影家协会会员,扎赉特旗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扎赉特旗老年大学副校长,扎赉特旗诗词学会副会长!
陈妈的三个孩子:长子邹忠秋,长女邹中华(子墨非墨),次子邹忠超目前均为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扎赉特旗诗词会会员 。业余时间参加中国诗歌报的临屏创作。他们的作品散见于网络、报刊。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