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文代:“为人民”始终是他们相互勉励的主题词

作者:宋致新   2018年01月05日 09:47  中国作家网    2320    收藏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1950年3月新华书店发行

我父亲李蕤(左四)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期间与曾在《联合版》工作、后在《人民日报》社的朋友孙良田、王敏(右四、右二)夫妇,何燕凌、宋铮(右一、右三)夫妇等在天安门前合影


1949年7月2日,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那时全国还没有解放,北京还称北平),会议地点在中南海怀仁堂。这次大会的代表有来自解放区的,也有来自国统区的。据《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记载,与会代表共有824人。会议开到7月19日闭幕。我父亲李蕤作为华中代表团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父亲李蕤(1911~1998年),本名赵悔深,出身于河南荥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代艰难求学,靠半工半读上到河南大学。抗战爆发,河南成为抗日正面战场,父亲曾任《大刚报》战地记者、第一战区军报《阵中日报》编辑、民营报纸《前锋报》和《中国时报》联合版主笔,发表近百篇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文学作品,他参加了范长江领导的青年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两次因“共党嫌疑”罪被捕入狱。1942年,河南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父亲冲破国民党严禁报道灾荒的命令,骑着一辆自行车,对陇海线一带灾荒最严重的地区进行数十天实地采访,写出《豫灾剪影》,为今天人们认识这场大饥荒留下了罕见的历史记录。1948年夏秋之交,刘邓大军打到洛阳,父亲毅然携带全家从故乡奔赴豫西解放区。

河南在抗战中是兵连祸结、灾难深重的地区,父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了太多苦难和死亡。他对于底层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对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横征暴敛怀着强烈的愤恨。“替人民代言”是他的文学理想,在他的笔下,出现了许多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他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孤苦无告,在战乱中丧生……

在1948年之前,父亲没有到过解放区,但他从朋友们那里听说,解放区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光明所在。1946年春,《前锋报》报社派父亲去上海购买印刷机,他在上海拜访了国新社的陆诒和许多老朋友。陆诒邀请他参加“黑茶山殉难四烈士追悼会”,会后的晚会上,他观看了一个来自解放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秧歌剧生动活泼,而父亲却情不自禁流下眼泪。为什么会这样呢? 父亲写道:舞台上这一双兄妹,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说熟悉,是从我的左邻右舍、亲戚家人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说生疏,是我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这样的精神面貌。他们的腰挺得那样直,胸膛挺得那样宽,眼睛那样明亮,歌声那样响亮和愉快。他们是真正的自己人,中国农民,真真正正站起来的中国农民! 这样的农民,在我自己狭窄的生活里,我没有看到过他们……而今天,这些熟悉的人,这些一向被人看成愚昧的“草木之人”,却真真正正成为主人了。父亲认为“这样的文艺,才是人民自己的文艺;那些国统区的揭露黑暗现实的进步作品,那些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农民的革命文艺,和这样的文艺比起来,还隔着一层,很不小的一层。”父亲从秧歌剧《兄妹开荒》中看到了解放区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这使他感到震撼、激动。也是促使他义无反顾地奔赴解放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父亲到豫西解放区后,被派到中原大学学习。1948年冬,开封解放。父亲先后任《开封日报》《河南日报》副刊主任,并参加中原文协筹委会。1949年7月,他作为华中代表团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大会上,他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老师长,如孙席珍、魏伯、碧野、徐盈等,大家欢聚一堂,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与其他地区相比,华中代表团的人数较少,有李季、李普、李蕤、辛英、何家槐、周奇之、俞林、师群、毕奂午、崔嵬、梅关桦、张星原、黑丁、程云、熊复、黎辛、绿原、刘露、骆文、苏金伞等20人。黑丁为团长。据黑丁后来在《怀念李蕤同志》一文中回忆:全国文代会定于7月1日在京开幕,我和李蕤、李季等便积极筹备组建中南文艺代表团,直接从河南出发进京。这次大会,是解放后第一次文代会,是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的大会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会开幕那天,代表们群情激昂,盛况空前。毛泽东的讲话,周恩来的政治报告,朱德的讲话和郭沫若、茅盾、周扬的报告,博得全场代表的热烈掌声。当时李蕤同志坐在我的旁边,他把记得密密麻麻的日记本往膝盖上一放,侧过脸来,感情激动地对我说,这几个讲话和报告,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很值得认真学习和思考。

毛泽东出席会议较晚,一直到7月6日才亲临会场。他的发言也特别简短,他说:“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据我父亲文章《几点闪光的记忆》记载:在大家的热情期盼中,毛主席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讲了话。他的讲话简短有力:“我代表党中央欢迎你们,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就有理由欢迎你们!”他的这句话,引起全场代表暴风雨般的掌声。正因为短,这几句话便落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仍不能忘记。每当我们拿起笔来,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这个声音便洪钟般地响在耳边,使我们在下笔之前不得不盘问一下自己:我写的这些东西是人民需要的吗?是对人民有益的精神食粮吗?这些语言,这些表现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吗?如果不是,还有理由受到人民的欢迎吗?

会议给每个代表发了一本纪念册,红漆皮的小本子。我父亲李蕤以记者的敏感,在会前会后,抓住机会请不少会议代表为他题词、签名,在这个小本子上竟然留下了六十多名文代会代表的题词,还有周恩来、朱德、徐特立、沈钧儒等与会领导人的签名。从这些题词赠言中,可以看到“为人民”始终是他们相互勉励的主题词。反映出新中国建立之初文艺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创造大众文艺怀抱的理想。这是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体现,应该真实地把它们展现出来。

我母亲还提到一件小事。会议期间,代表们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宴请,周总理走到每个代表座位前给大家祝酒。当他走到我父亲面前时,看见名牌上写的“李蕤”二字,风趣地说:“你这个名字真不简单,以后文字改革都无法简化。”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可见一斑。

如今,67年前的第一次文代会代表,大多数人都已作古,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盛况,领导人和代表们的题词和签名,却永远留在了我父亲这本珍贵的纪念册上。

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写作,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劳苦大众进行启蒙教育,始终是父亲怀抱的理想。第一次文代会结束后,父亲回到开封,专职筹建河南省文联,主编《翻身文艺》,随即又参加土改和中国作协赴朝创作组,写出《在朝鲜前线》一书。1953年奉调到武汉,筹建中南作协,任第一副主席,主编《长江文艺》。工作之余,他深入基层采访,写出《与洪水搏斗》、《长江大桥工地的日日夜夜》等大型报告文学。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知识分子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反右”、“文革”,灾难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在父亲头上。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父亲没有忘记第一次全国文代会“闪光的记忆”,把它作为激励自己顽强生存、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1978年,父亲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当时文艺界青黄不接,父亲以近70岁的高龄担任了武汉市作协主席,主编《芳草》杂志。1979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采访,写了《四进虎穴》、《爆破英雄侯满厚》等,获解放军总政治部嘉奖;他还骑着自行车到武钢采访,写出《这里有十万颗火热的心》等大型报告文学,发表在《人民文学》首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为人民”写作的信念,父亲从未动摇过。纵观他几十年的创作,始终是把普通人、小人物、劳动者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人公。他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疾苦,写出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发掘人民“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力量。

这本纪念册在“文革”中被抄家抄走,上世纪70年代初,它连同父亲的一大堆被审查作品一起归还。一开始没有引起家人注意,杂放在乱书堆中,差点当废品扔掉。幸亏后来被偶然发现。

对文学“人民性”的呼唤,既反映着时代的进步,也是对中国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为人民”的旗帜感召下,建国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虽然前进的道路也有曲折坎坷,但“为人民”的文艺,并不会因此而变得“过时”。67年前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出发点。父亲留下的纪念册,为这个重要的历史现场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见证。

父亲李蕤的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纪念册

周恩来、朱德、沙可夫、沈钧儒、梅林签名

巴金题词:“为人民服务,李蕤兄”

茅盾题词:“为人民的文艺而努力,李蕤同志”

艾青题词:“为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干杯,李蕤同志”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 “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
  2.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3. 重立人民性与重塑主体性——对当前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次掠观或几点体会
  4.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9. 诗人陈先发当选安徽省作协主席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青春,如风有信》(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中外对照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举行
  2.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暨座谈会成功举办
  6.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7. “每日好诗直播间”暂停一周
  8. 第44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10. 博士论文《〈诗刊〉社“青春诗会”研究》(节选)丨左存文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