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天津 文:冯雷
编者按:11月18日,由中国诗歌网主办,天津市蓟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承办的“武自然诗集《自然的诗》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蓟州举行。会前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进行亲切交流,并诚祝研讨会圆满成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天津市蓟州区委书记于立军,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刚出席会议并致辞。叶延滨、吴思敬、曾凡华、汪剑钊、兴安、洪烛、顾建平、马知遥、安琪、王士强、张光昕、冯雷、李浩、向萍等三十余位来自京津的诗人、评论家、作家、编辑参会。大家就武自然的诗集展开研讨。微天津经举办方授权,独家推出本次研讨会的专家点评。下面是著名诗人冯雷对《自然的诗》的点评。
1
冯雷
我之前参加一个诗歌活动,有一位诗人谈起他的经历,他说他当时上作家班,周围很多同学写长篇小说,他作为诗人,觉得和长篇小说比起来,很多诗歌都是抖一些小机灵,他觉得很尴尬,因而他立志写长诗。
这位诗人的说法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我能够理解他的感受。这位诗人的说法切中了当前诗歌的一些问题,不少诗歌作品过于轻飘,所以这些年有些诗人、批评家倡导“难度写作”。
但另一方面,单纯从篇幅、体量上来比较诗歌和长篇小说也有失偏颇。长篇小说在社会历史信息含量方面是远胜过诗歌的,但是诗歌也有她的专长,诗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她专长于在人类的心灵世界里进行深耕,以想象的方式来感知丰富的自我。在这方面,小说是无法比拟的。
微信图片_20171208153448
回到今天讨论的《自然的诗》上来,我觉得这部诗集最突出的特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武自然对于自己心灵的探寻,他把一些古老的、被人遗忘的、被视为落伍的题材重新召唤了出来。
比如说让大家印象深刻的第一部分,“别怕,咱们回家”,很多都是写本民族、写母亲的。这样的一些题材,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是实际上要写好这些题材实际上也不容易。在座各位恐怕都受过这样的训练,来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可是许多人要么写得非常空洞,要么就写成“悲惨世界”。
自然老师写的诗,从他的民族文化、从他的民族经验出发,读了以后我觉得让人感觉非常有收获,很受触动,比如《母亲与我》《心回草原》。包括今天似乎经过大家的点评、已经被经典化的《陶爱格》。这些书写基本的人的伦理、人间的亲情,这类作品应该是受到肯定的,这些题材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提倡、应该鼓励的。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自然老师写诗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比如说他有些诗完全是一种民族风格、中国特色的,有些诗的构思方式类似古代《诗经》当中“兴”的方式,比如诗集里第26页的《母亲啊,母亲》,“您是河流我是鱼/畅游在您的怀里”,“您是土地我是苗/成熟在您的身躯”,以相关的场景、关系、画面领起对主旨情感的表达,这是对于传统抒情方式的继承。前些年有诗人在《诗刊》上发表文章,也探讨当代诗歌表达的“弯弯绕”现象,提出“是山,而不是高山”,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提高表达的有效性,这是很有意义的。从这个放面来说,自然老师的诗可以说也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回答。
再有,自然老师的诗是很有哲思的,有些作品短小而隽永,比如第12页的《人生》,第101页的《画中情》,还有第198页的《三部曲》等。《画中情》说“你从画中来/我到画中去//你是我的画/我是画中的你”,构思非常讲究,很有趣味,让我想起了卞之琳有名的《断章》。
!?——?!
……
《?……!》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说,武自然的诗比较传统。但其实,还有一个侧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武自然不仅仅是写民族、写亲情、写额吉的,还写了很多现代生活、现代社会的感受。像《机场》、《高铁》、《公交》、《西直门车站》、《地铁》等等,这些作品写了现代人那种匆忙的感受,比如《机场》里写到的“比时间还匆忙的”,《地铁》里写到的“匆匆匆匆……匆匆匆匆”,表达了现代人特有的焦虑。刘呐鸥曾经写到“人都是坐在速度上面的”,交通工具的变化直接改变了人的审美感受,武自然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的诗触及到人在城市当中瞬间即逝的、破碎的复杂情感。
(冯雷:青年评论家,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师)
2
《自然的诗》融入了著名诗人、记者武自然对生活的挚爱与追求,他将自己的诗意与情怀寄予广阔的大自然,并随之自然而然地且歌且行。诗集分为六个篇章:
“别怕,咱们回家”,见证着游子对故土与亲人的赤子之情,一如绿叶对根的情意。
蘸着阳光或者夜色,将爱情的种种一个字一个字地绽放成诗行——“今夜,我背着月亮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找你”。
“有一种梦想,在掌心开放”:梦想是乘风的云彩,呈现出青春的天空如何因它们而摇曳多姿。
“秘密”,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欲罢不能,诗是它隐秘又妥帖的树洞,将探索的触角伸入一笔一画。
世界如此斑斓,“原色怀想”,返璞归真,捕捉那些拨动思悟之弦的生命细节与瞬间。
像鱼游向深海,像鸟飞入高空,“处境”向“极致”的转身就在“巅峰时刻”,用文字将酣畅淋漓的姿态定影。
3
推荐
我是作家出版社的向尚,很荣幸能够作为《自然的诗》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坚信《自然的诗》,是有永恒的生命力的。
都说编辑是“文裁缝”,做编辑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则有另一种更深切的体会,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从图书的酝酿写作,到编辑出版,甚至后面的发行销售,可以说每一本书背后都藏着一个与“孕育成长”相关的故事,而作为编辑,莫大的荣幸和幸福便是,自己可以是这些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收集者。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一下武自然老师最新诗集《自然的诗》背后的一些小故事。
内容、风格:爱的勇气、自然的气息
书稿是今年春天拿到的,编辑、设计过程前后历经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金秋十月问世,真可谓“春华秋实”。对武老师而言,也算是自己对祖国生日的一份特殊献礼吧。
读《自然的诗》最直观的印象和感受便是:爱的勇气和朴实自然的气息。
武自然是科班出身且资深的媒体人,荣获过很多国家级重要的新闻奖项,现为《经济日报》驻天津记者站任站长的他虽然公务繁忙却仍然笔耕不辍,常有很多重量级文章见诸报端。作为也曾经在报社工作的我,深知记者这一行业的特点:敏锐、迅捷、理性、担当,奔波劳碌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要置身黑暗与险境之中。所以,记者面对的社会问题、时代病患可能相比于常人要更多更繁复,而他们对这些问题、病患的分析和思考也更独到和深入。罗曼•罗兰曾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一种英雄主义,一种真正的勇气。有分析说,有两个职业最容易成就优秀的作家,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医生,经典的人物事例在此不多表,武自然或可作为前者的又一个代表。在《自然的诗》中,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奔涌的爱和热忱,这份爱,是对自然、对故乡、对亲人、对生命的,也是对梦想、对时代、对生活的。
非常感谢吉狄马加主席的倾情推荐和点评,精准、形象而专业。“(武自然)以记者之笔记录着伟大的时代步伐,将诗歌的韵律与时代的脉搏合拍,一管笔中喷射两样文采”。而编辑过程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那就是新闻与文学,报道与诗歌,就像一对写作的翅膀,正是双翼的震动促成了武自然得以在文字的天空中自由且高远的飞翔。
在这本诗集里,我们会看到一个有别于媒体报端的“武自然”,专属于新闻报道的简洁、犀利、冷峻风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绵长、深情、赤诚。这种情绪诚如作者自己的名字、诗集的名字,“自然”流淌、“自然”而然。所以和武老师交流时有点儿半开玩笑地对这本诗集进行了一个绕口令式的定位:武自然以自然之风写作的“自然的诗”,道不尽对自然的自然之爱。
设计、装帧:从文字深处出发
说完了有关这本诗集文字方面的故事,再跟大家共享一下有关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上的一些小花絮,或可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走进《自然的诗》这本书。
这本诗集的装帧设计真可谓好事多磨,先后经过三位设计师之手,一度让我伤神费脑。最终所呈现的设计也未必是最精美和零瑕疵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较为贴切的表达,是几个版本设计中最满意的一个,也希望蕴藏其中的细节与内涵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
封面的彩印部分不多,较大可能地保留了纸张的本原色,而这种白色是与辽远的天空相暗合的,也寓意着诗歌世界的纯净。轻轻转动封面,可隐约看见飘金的纹饰,犹如自然潇洒的流云,相信“流云”会引发人们很多诗意美好的遐想,这是一种很理想的奢华境界。展翅的鸟和舞动的树叶是封面设计中重要的图像元素:“树叶”选择了飘舞的姿态和绿色,象征着洒脱、生命、自然,除了形容词性的“自然”,大家也可以在这本诗集里看到很多有关名词属性的“大自然”的风物,如蒙古草原上的天空、白云、雄鹰、骏马、芳草……“飞鸟”则选择了振翅的姿态和蓝色,象征着梦想、遨游、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这里鸟儿的翅膀自然也有前面提到的新闻写作与诗歌创作“双翼”的暗喻在里面。
一群鸟儿渐行渐远则寄予了一种美好的期许和祝愿。诗集共分为六部分,封面封底便分别从中节选了六首诗的文字,每一段文字都有不同的角度,有助于大家快速地了解并进入这本书的诗意文字。内文设计方面,不同的篇章配以不同的饰纹,都与主题相关。正文用纸采用的是纯质纸,自然而有质感。
读书的时候大家或许常常有一种体会,阅读中被打断后下次很难续接上,给书页折角又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书签很有必要。这本诗集的腰封就是一个简易的书签,这样的设计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想实践自然环保节能减材的理念,另一方面是想让读者自己动手参与“制作”。一次美妙的阅读犹如一场盛典,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为自己即将开始的阅读来一次别开生面的“剪彩”。
最后,还特意为这本书设计了限量版毛边书的版本,这是书更“自然”的形态,也是市面上不多见的形式,可以视为珍藏版。
每一种存在都是合理的,每一本书都自带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价值根本上来自作者,如有什么不足、有待完善的地方,则是编辑得以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分明感受到北方冬天的清冷了,希望这本散发着自然气息与炙热情感的著名诗人武自然著的诗集《自然的诗》能带给大家春风拂面般温暖和清新的感觉。
4
简介
武自然,著名诗人、记者。祖籍山东,1962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1983年毕业于赤峰学院中文系,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系。教学8年,在内蒙古《红山晚报》工作11年,从编辑、记者,到周末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到常务副总编辑,在此期间连续8年获得中国晚报新闻一等奖,还获得了中国晚报新闻特等奖,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2003年调入《经济日报》,2003年至2006年5月任《经济日报》驻内蒙古东部记者站副站长(主持工作),2006年6月至今,在《经济日报》驻天津记者站任站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草原》、《黄河》、《山西文学》、《文艺报》等杂志和报纸发表诗歌五百余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香港南洋出版社出版诗集《流泪的红樱桃》。2016年6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新闻作品集《渤海湾畔潮头立》(上、下卷)。
文章内容由微天津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天津(v-tianjin)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