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中外出版人和来宾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书业年度评选”主办方
感谢你们将2017“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郑重授与本人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这对我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和深深的激励。
在我作为一个诗人成长和前行的路上,许多伟大的、杰出的诗人一直伴随着,洛尔迦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这个译本首先是爱的产物,是一种生命的还愿和回报行为。早年,当我还是一个文学青年,通过戴望舒先生的译文,洛尔迦的诗就在我的耳朵里“猎猎有声”了;前年初夏,因为对洛尔迦的热爱,我还专门前往西班牙访问了诗人的故乡格拉纳达,并再一次被那爱与死的声音所深深击中。从此我就开始了翻译。本来我并没有想到会翻译和出版一本诗选,但是翻译,就像爱一样,你不能不听从于发自体內的那种燃烧,也不能不忠实于在你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那张脸庞和声音。洛尔迦自己有诗云:“橄榄树在等待/摩羯座之夜”。我不知道“摩羯座之夜”是一种怎样神秘的夜晚,我只是深感庆幸,为通过翻译迎来了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说起翻译,我们中国读者首先要感谢戴望舒先生。戴望舒对洛尔迦的翻译,具有任何后来者都不可替代的“发现”的意义,也深深影响到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数代中国诗人。因此我的翻译,不仅是对洛尔迦,也是对这位诗人前辈的一次致敬。
但是,正如历史上的许多诗人,洛尔迦也正是一个有待于我们重新发现的诗人。从其全部创作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所达到的深度、高度而言,他还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从已有的翻译来看,也仍留有很大的进一步修订、完善和刷新的空间。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译本,而洛尔迦恰恰是一个为不同时代的译者而存在的诗人。我自己要去做的,即是在前人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参照,不仅译出“我心目中的洛尔迦”,也要由此激活、刷新和拓展人们对这位天才诗人的认知。
就具体的翻译来说,对洛尔迦的翻译充满了难度,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的一些诗看似“简单”,但却“简单而又神秘”。要翻译,就意味着能够把握他那特有的抒情调性,意味着在我们自己身上唤起某种潜在的诗性本能,甚至唤起一种精灵般的灵性。因为这就是洛尔迦诗歌天赋的最神秘特征。也正是在翻译过程中,我理解了洛尔迦为什么会说“深歌”(“cante jondo”)的歌手往往以一声“可怕的叫喊”开始,那仿佛是“死者一代的叫喊”,而“安达卢西亚人除了战栗对这叫喊再也无能为力。”
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在汉语中重新创造出这种“战栗”。
当然,洛尔迦不单是“歌谣性诗人”,他还是语言的革新家,超现实主义式的奇才,史诗和神话的锻造者,伟大的、一次次让我泪涌的悲剧诗人。在翻译过程中,我不仅惊叹于他的诗歌天赋,也时时为他那创伤般的爆发力所撼动,为他至深的悲痛抒情所蕴含的复活和净化力量所抚慰和提升。“我曾一次次迷失在大海之上/耳中充满了新摘下的花朵,/满舌头尽是爱与苦痛。”这是他的诗句,也是我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深切感受。因此,我也只能以更高的翻译艺术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这是一些天才的、或是让我泪涌的伟大作品,我也一定要把译作提升到能与原作相称的程度。我不敢说我完全达到了我的目标,我只愿成为一个称职的“精良的射手”,只愿通过翻译使原作得到新的“更茂盛的绽放”,只愿在我们自己的语言中创造出深刻的共鸣和持久的回声。
就在这次颁奖活动的前几天,8月19日,即洛尔迦的蒙难纪念日。这样一位诗人离开我们已有80余年了,再过800年,他仍会是一个独具异彩、生气勃勃的诗人。而我的翻译,就是要使他再次来到我们中间,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诗人”。
谢谢!
(来源:《星星》2017年9月中旬刊•诗歌理论)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