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童心就是诗

作者:张舒婷   2017年09月11日 09:07  新京报    871    收藏

在现如今的成人社会中,诗歌往往被束之高阁,常有远敬而无近情,而在孩子眼中,诗却是触手可及的存在。孩子与诗,两样都浑然天真,他们的相遇,令人心生纯净的爱意,是无法拒绝的美好。你相信孩子能脱口成诗吗?

诗人树才笃信不疑,他认为“童心即诗”,每一孩子即是小小诗人,才华无高低之分。纯粹而舒然的个性,是他珍视的特质。为此他写作了《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期望给孩子以引导与鼓励。

近日,书评君采访了树才,在“民谣与诗”风靡于世时,重新谈谈“孩子与诗”。


分享会上,树才给孩子们出了一道成人眼中的难题:以“昨天”为题写一首诗。

“昨天”貌似难以捕捉,诗又是不同寻常的表达,可对于这一题目,孩子们也未多问,手拿一支笔,就开始写。短短十分钟内,他们便都完成了自己的诗,很令在场的大人们惊喜。对许多人而言,“昨天”仅仅区别于“今天”和“明天”,实在想不到“昨天”在孩子眼中,会有如此多的形态。

6岁半的男孩杨鸿煊说:“昨天,它走的好累。”

6岁的女孩悠悠说:“昨天已经变成一道光,再也看不到了。”

9岁的女孩胡梦蕊说:“昨天它孤孤单单,乱七八糟的。”

8岁的女孩郭悠游说:“昨天从窗边走过,我想追上他,但是却永远追不上,昨天追不上,我一定要追上今天,因为如果追不上今天,等到下一天,他就变成昨天了。”

这些诗简单、真挚,也让人感到些许意味深长。


微信图片_20170911090217

青豆书坊与小众书坊联合举办的“孩子与诗:童年最美好的相遇”新书分享及现场诗歌课活动


童心即诗,思无邪


诗人树才常年写诗,与外界对诗人孤离自放的刻板印象不同,他一直与周围孩子保持融洽的关系,他直言体内也有一位孩子不曾长大。但这层亲密的关系,也总使他反思自己,因为这些孩子有些时候,写出的诗比他的作品更接近于诗的本质。换言之,孩子们写得更为单纯、自然,轻易地便超越了他返璞归真的努力。微微挫败之余,更使他眼前一亮,或许童心即诗,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或许教育涂饰太厚,反而掩盖了孩子们本真的性情?

恰逢友人开设儿童艺术班,想请他来教诗。初始时,树才也疑惑不定,诗歌可以作为课程吗?它不像美术课可以量化效果,画画的技术是可视并可培育的。而诗却是无形的,它超越知识,甚至不在艺术的范畴。作为诗人,他是诗歌的创造者,而作为讲师,他变为诗歌的传递者,面对这一变化他要如何自处呢?几次实践下来,他发现自己变得谦虚,因为他意识到,为孩子们讲授诗歌课这件事,无关多闻,无关炫技,重点在耐心与聆听。

他就像一个谆谆的引领者,鼓励孩子们留意万事万物在自己心内的反映,诗心就如源泉一般,浅匿在日常的言语背后,稍受激励,便会源源不断地冒将出来,水流一样清澈,使听者心房明亮。所以树才对自己诗歌课的定位,不是让孩子学习写诗,而是让孩子开始写诗。他觉得,写诗不需要时间,不比其他课业是童年的负担。


微信图片_20170911090225

诗人树才


那么写诗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树才发现,在孩子幼时,因他们还未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诗歌能够让他们更加熟练地使用汉语,并以此开启内心的想象力。因为我们实际上在客观世界之内,共同生存在一个语言共同体中,如树才所言:“语言里面最宝贵的,就是诗歌的内涵。”诗歌越过概念与经验,以直觉通达世界,所谓的修辞比喻,只是让这一途径变化得更为美感。


诗歌,还是使生命富于深刻的一种记忆方式,对孩子们同理。写诗时,孩子体会的是对全世界的爱。树才认为,写诗让孩子们在生命中留下痕迹,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后回看从前的诗篇,彼时写下的句子仍能使他们回忆起当时稍纵即逝的感触,意义不同。如果以后需要频繁接触机械、空洞的语言,如果一路需在应试教育中奔赴,如果要面对上大学后失去目标的不连贯性,树才希望,诗能成为孩子们发现并保护自己的一种成长方式。


以心为笔,诗无限


树才讲诗,也会从李白杜甫讲起,和小朋友们聊到小林一茶、阿多尼斯和波德莱尔,他也会讲到保罗·策兰的死亡意象,家长觉得疯狂,而树才认为正常。因为他完全信任孩子,信任他们敏感而不受限制的语言,写“死亡”于孩子而言,是不费心且不痛苦的,他们凭直觉,凭粗疏的印象,却令人意外地接近真相。


虽然树才分享他欣赏的古今诗歌,但目的止于引导,而不同于语文教材中的范文,他十分排斥所谓的规格模板,诗歌中若出现套路、旋律,便不再纯粹,只是应试的工具而已。面对语文教育对诗歌的冲击,树才深感可惜,若授课的老师本身不了解诗,那么盲目的引导则会让孩子与写诗的兴趣失之交臂。若孩子将老师所讲的当为模仿的标准,一旦注意到分数与判断,那么孩子的想象思维就会砰然落地,仅仅着眼于评语的字句,忽略窗外的广阔天地。


微信图片_20170911090229

树才与孩子一起读诗。


所以在树才眼中,“你的便是好的”,他在评价孩子们的诗时,使用的词语总是“我喜欢”而非“它最好”,不高捧也不拒斥,意在鼓励孩子、保存天性。写诗是对孩子语言潜能的发现,它不需要时间,可以不假思索,以心为笔,脱口而出,便是诗,便很好。或许这样的努力,对现代诗的发展也是极大的贡献。

但孩子们写诗会碰到障碍吗?这是当然。树才的建议是让家长带孩子进入到特定的情景中,手摸眼看、耳听鼻嗅,去亲近、感受自然,因为“写实的基础是感官”,直接把心里的感觉给表达出来便是诗。当孩子的手真实地触摸到树干时,树皮那微刺的触感便进入了孩子心中。情感是流动的,写诗便是捕捉情感的轮廓,看来触不可及,实则近在咫尺。每位孩子,都具备捕捉的能力,或许缺乏的便是父母的留心与鼓励。

分享会中,一位妈妈讲道,有一次她六岁的孩子在路边上看到一匹马,惊讶地告诉她:“妈妈,马不知道自己是马。” 妈妈听到后更觉惊讶,请孩子将她的感受全写出来,于是孩子便写出了一首诗:“马不知道自己是马,马也不知道我是谁,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世界是什么,马也不知道什么是地铁,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马知道自己爱吃草,马知道别人想让他拉车,马知道很多关于自己的事情,除了马不知道自己是马。”

树才听了感叹道:“如果没有一个诗人的妈妈,孩子说过了便随风飘走了,落在纸面上都不算什么,这些都是会腐朽的。但这一刻,多么美,多么真。”


采访树才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给孩子们讲诗歌课呢?


树才:我觉得童诗应该让孩子们来写,因为孩子的思路很敏感,在三岁到六岁,他完全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对世界非常信任,我觉得儿童会写诗,以前只有大人来写的儿童诗,实际上非常勉强,当然大人也有童心,但大人去模仿着写童诗其实很难,有些大人的童心保留得比较天然,但孩子是浑然的。


新京报:许多家长会让孩子小时大量背诵古诗,你如何看待记忆诗歌这件事呢?


树才:古诗对孩子一点不累,它是语言的游戏,押韵对偶,语言里很多便于记忆的东西古诗都呈现出来。但背诵是小时候的一种体验,要等待长大后去理解、吸收。孩子读古诗是为了他有一天能写出自己的诗,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心里的感觉。只有当孩子写了他才算会,我重视对孩子的诗歌分享都是为了让孩子亲自下到语言的海洋里。孩子背诗,只是一种重复与竞赛,而他写自己的诗,会是浑然自信、活泼鲜活的。


微信图片_20170911090233

孩子和家长聚精会神地听讲。


新京报:在你的实践中,你认为孩子从诗歌中获得了什么?


树才:首先,我觉得他直接和母语相遇了,人最后是带着母语来和世界打交道;其次孩子学会了表达,对他以后找到自我有好处,人的自我在语言里,人不表达或许就没有自我;然后写诗还带给孩子愉悦,因为我采取的是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诗,不觉得有什么压力,让他们寻找到最合适的句子来表达感情。


新京报:诗歌在成年社会中很边缘,它因无法换算成现实的物质利益,而被一些人当作无用之物舍弃,那让孩子亲近诗歌会不会造成问题,让孩子变得孤独,有不合群的危险?


树才:孤独是人的天性,害怕什么都不要害怕孤独,因为它迟早会来找每一个人,所以让孩子们读过诗,早一点知道如何和孤独相处,它能表达这个东西,这也是好的。诗歌经常是人的一个出口。如果这个是必然到来的,他就已经提早进入,更好地相处。诗总是一个人的时候完成,他确实不必害怕。


微信图片_20170911090242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作者:树才

出版社: 青豆书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8月


新京报:像树才老师这样,保持童心的人其实很少,我们要怎么突破这个局限呢?


树才:社会希望把一切都变得有用,把诗也变得有用。当诗非得变得有用的时候,实际上它就已经失落了,童心就在那里失落了。成人的世界里,诗歌是有等级的。而在孩子面前,把所有的称谓都去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你对诗究竟相信什么,我才能教他们,我教他们的就是我相信的东西。我最终能够去信赖那些单纯的诚挚的,跟人内心的诚实有关的东西。而这个时代很不诚实,我们需要做到对自己真。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 “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
  2.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3. 重立人民性与重塑主体性——对当前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次掠观或几点体会
  4.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9. 诗人陈先发当选安徽省作协主席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青春,如风有信》(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中外对照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举行
  2.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暨座谈会成功举办
  6.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7. “每日好诗直播间”暂停一周
  8. 第44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10. 博士论文《〈诗刊〉社“青春诗会”研究》(节选)丨左存文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