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我就是那个学不会写字的学生

作者: 宋宇   2017年08月21日 08:54  南方周末    624    收藏

刘震云说,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写出中国人的说话方式,进而展现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世界观,那他非常欣慰。(马潇/图)


中国教育如果有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只准老师说话,不准学生说话。

我要到贫困山区,跟一二年级的学生讲一堂语文课。

我有信心把它讲好,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下面坐着的,最前排那个学不会写字的学生。

刘震云特别喜欢打比方。2017年8月9日,他面对媒体时多次提到萝卜:自己是种萝卜的,书展是萝卜集散地,几十个国家来卖萝卜,萝卜开会对将来生长好处很大。

在2017年8月下旬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他将担任“阅读推广形象大使”:“他们说,你来给萝卜吆喝几声,那就吆喝几声吧。”南方周末记者问他,是否还买书、逛书店时,他大笑:“这是个事吗?你等于说,你是一个种萝卜的人,你还买萝卜种子吗?”

刘震云说自己是老家村子里最不幽默的人。随便找一位老乡,即便三岁孩子都特别幽默,因为“他们平常是用开玩笑来过日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在他的作品中很容易辨识,哪怕是《温故一九四二》中处境悲惨的河南灾民。

“一个民族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每件事,但它内心深处是什么?”刘震云说,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写出中国人的说话方式,进而展现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世界观,那他非常欣慰。

作为本次书展的形象大使,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刘震云回溯了自己的早期教育、阅读和创作经历,其中兼有谦逊与自信。


李商隐那首诗在世界范围也是绝顶的


南方周末:你最近读些什么?

刘震云:近来我开始重读经典。我重读了福克纳,他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深入,还有莎士比亚、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我喜欢读哲学,哲学讲道理,有的不一定对,但起码看出作者是怎么想的。前段时间,我又集中读了一遍唐诗宋词。苏轼写过“大江东去”,也写过小溪,他发感慨,说一条河还能由东往西,为什么人的青春非要说是直至衰老呢?(注:指《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等词句。)

李商隐有一首诗,我觉得在中国文学史上,包括放到世界范围内都是绝顶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句诗里面有三个结构,一个是他在蜀地,洛阳的妻子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说不知道。而巴山的状况是秋雨连绵,池水不断上涨。他特别期待在洛阳跟妻子一夜一夜说话,说的正是现在巴山夜雨的生活境况和心情。一个现在时,一个将来时,将来想说的是现在,最重要的是他妻子已经去世了。他想象妻子还在洛阳,还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从文学结构上讲,这二十八个字是非常伟大的。


南方周末:1978年高考前,你是否突击阅读了一些文学作品?

刘震云:读文学作品来考学,不是傻嘛!当时我在塔铺,背文学常识。7月高考,我5月还在部队,特别感谢部队副指导员,因为5月离开部队是不符合常规的。我跟副指导员说,要不让我回去考学吧。他说:“行,你在这里提干确实很困难。”如果当时给我提干,现在我可能复员或者转业了,开滴滴,也挺好的。

回来就俩月,需要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学校跟蛤蟆坑似的,我没地儿去,就在玉米地里面,五六月玉米长得很高,地里没人。那时有复习提纲,基本不出那个范围,无非拓展、延伸,或者改头换面一下。最主要的是我数学好,不用复习。我高中没毕业就当兵了,在部队,我们副指导员有时候看着我说:“这个小刘,你看的书,我都看不懂。”我看的是微积分,挺喜欢这种书,它有乐趣。有时你会觉得数学家、物理学家,像居里夫人这些人生活很枯燥,不是的,她喜欢,在“蛤蟆疙瘩”里面确实能体会出一个数字跟另外一个数字的结构关系。


南方周末:念北大时,你在《未名湖》发表了首部作品,还记得内容吗?

刘震云:是学生办的一份刊物。发表我作品那期,封面是黑色的,红字。我的责任编辑是旅美作家査建英。我的《瓜地一夜》,写我们村西瓜地夜里发生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查老师给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如果按照她的修改意见改,就是另外一篇小说。她给我的修改时间是十天,我一个字没有改,给了她。第二天问她改得怎么样,她说特别好,就这样发表了。她是特别好的比较文学专家,前不久她发表了一篇文章,我觉得论点特别好。她开始重读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她说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的真功夫,要大于那些后现代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


南方周末:后来那段经常被退稿的时光,有没有哪位前辈的经历鼓舞你?

刘震云:退稿的时候,我能认识谁呢?我妈不是作家,谁来鼓励我呢?退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确实写得不好;还有一种是你写的不是别人认识的那个好,像《一地鸡毛》,一开始别人就说不好。

退稿的时候,你唯一面临的形势,就是周边没有一个说你能成功的人,那你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写下去?你不知道坚持这条道路能不能见亮,那还要不要做?

它是一条道路,我没有别的道路可走,所以得坚持写。别人有别的道路,像北大那些人,当大官的特别多,成为大商人的也特别多,身价几百亿、上千亿的也都有。但这些我都不会干,所以就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下来了。


教育如果有问题,就是只准老师说话,不准学生说话


南方周末:小时候读书的场景,有哪些一直留在你脑海里?

刘震云:我老学不会。我出生在一个特别小的村子里,过去都没有学校,突然来了一个孟老师。他带着老婆在这里创办一个小学,有的孩子十五六岁,我当时五岁,不赶上这拨就没了。都上一年级,他们能学会,但我确实学不会。

因为个矮,我坐在第一排。回家以后,我老问外祖母这个字怎么认,外祖母也不识字,我们俩在那儿共同地看着字为难,当时我为难得老哭。外祖母说:“咱俩研究一晚上,也研究不出来这个字姓张还是姓李,要不然你睡吧。”第二天鸡叫,外祖母起来纺棉花,就把我叫起来,她说:“你早上试一试,看能不能把这个字想起来。”我觉得挺管用,有时候就想起来了。

那时候村里月亮特别亮,有时在院里面直接看书都没问题。三四年级开始,特别喜欢看数学书。数学对于我日后成为作者有特别大的好处,因为数学特别讲究严密,算了三页纸,小数点点错,那就全错了。写作的话,一字一句都要写得特别准确,细致和严密是非常重要的。我考文科,数学占特别大的便宜。1978年高考,我数学80多分,那是百分制的,别人都是社会上颠沛流离过来的,能考十分八分就不错了。上了中文系,大家都在写作,我就跟着写;最后大家都不写,把我留下了,现在我还在写。我当时要是理科,现在可能在普林斯顿大学某个研究室领着一帮研究生,也不错。


南方周末:遇到农民工扛大包经过时,你曾跟太太说,这是你的兄弟:“如果当初我们没从农村考上大学,也许生活就是另一条路”。你现在对乡土这个根有怎样的情感?

刘震云:你把这事说大了。你从小是个苦孩子,在村里长大,所以遇到这种同类,会有一种天然的心境。考不上大学的话,我在建筑工地也挺好,因为我数学好,墙怎么砌,木工怎么做,可能也能琢磨出一些小门道。

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别人觉得它高贵,我就觉得高贵。这个人身价几千万,我不一定觉得他牛,可能他就是一个骗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人,你觉得他每天很累,他不累,最累的是在街上蹲着找不到活干的,想出卖劳动力而不得的人。

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一开始祥子拉包月,收入是稳定的,路程也不远,他把灯擦得特别亮,每天要铺个毯子。最后他变得像出租车司机一样,在街上找活。一开始找得到,祥子还能喝个二锅头,吃个酱牛肉。可是他的腿脚渐渐不灵利,找不到活了,就开始抢活,被同行看不起,这是一个车夫的堕落过程。我有时候在想,其实我还有一个职业可以干——开滴滴。我每天上下班来接你,弄一个包月,趁你上班了,我出来再拉个私活。我的车肯定特别干净,也放瓶水,也问候“顾客你好”。


南方周末:你有自己的一些天分,比如数学,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讨论更多的是诸如阶层固化,农村孩子可能一无所长,活得很困顿。对于这些状况,教育能做什么?

刘震云:如果说困顿,其实有的农民一年收入达到三万多块钱,一家子就算脱贫了。一亩地他忙活一年,收获也就千把块钱,从这个角度来讲,劳动价值哪去了呢?李绅有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忘了还有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四海都无闲田,为什么把农夫饿死了呢?你说北京这么多高楼大厦,是谁建起来的呢?

这次我是北京图博会的读书大使,我跟他们商量,说到一个贫困山区里面,跟一二年级的学生讲一堂语文课。中国教育如果有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只准老师说话,不准学生说话。发达国家的课堂是老师说,学生也说,形成一种讨论的气氛。

其实春秋战国时是这么办的,你读一下《论语》就知道了,孔子说一段,学生说一段。

村里的孩子更羞涩一点,能不能让他也张口说话,共同讨论一篇特别有趣的,跟他密切相连的课文?我有信心把它讲好,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下面坐着的,最前排那个学不会字的学生。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 “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
  2.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3. 重立人民性与重塑主体性——对当前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次掠观或几点体会
  4.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9. 诗人陈先发当选安徽省作协主席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青春,如风有信》(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中外对照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举行
  2.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暨座谈会成功举办
  6.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7. “每日好诗直播间”暂停一周
  8. 第44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10. 博士论文《〈诗刊〉社“青春诗会”研究》(节选)丨左存文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