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执浩:答汉学家邓月娘问

作者:张执浩   2017年04月11日 08:48  中国诗歌网    889    收藏

 
  1 您对诗歌语言的看法如何?诗歌的语言应该是什么样的?诗人与诗的关系是什么?
 
  张执浩:我越来越觉得,离开语言和语言的技艺,诗歌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把诗歌写作纳入到具体的语言运用的层面上来谈,才可能是有效的。但现实的情况往往相反,人们更乐于谈论一首诗歌的思想深刻度,因为这样做大致不会太偏颇,露怯。比较而言,谈论一首诗是怎么发生的是件相对容易的事,而从发声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却对读者的学识是个考验。在我看来,诗人对待语言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决定他写作的总体走向,甚至能够决定他作品的大致成色——有没有真东西,或作品的质地究竟咋样。有些诗歌生就了一副唬人的模样,张牙舞爪的,在这一点上,我是主张“祛魅”的。
 
  好诗一定是可以让平面语言“站立起来”,产生出立体的效果,语言如果是死寂的就没有书写的必要,叙述如果是呆滞的就没有讲述的必要。我所理解的诗歌的语言应该有透光的效果,能够澄清我们混沌的生活,并调动我们内心深处五味杂陈的感受。这样的语言也许是新奇的,更多的时候它也许就是平淡的,但经由诗人以独特的语调处理,就产生出了意味深长的匠心的力量。事实上,我个人的写作可能更偏向于后一种:不以新奇制胜,反而以平淡见长,在看似司空见惯漫不经心的地方展现诗歌独特的发现的能力。
 
  与那些以诗歌为生活掩体的写作者不同,我的写作基本上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呈现,尽可能达到诗与人的互证效果。我强调肉身在场,也主张身心同步。于我而言,每写一首诗都是对自我生活的一次澄清,都是一次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晰的努力。
 
  2 您对中国诗歌传统的态度怎么样?
 
  张执浩:迄今为止,对我的生活和写作产生根本性影响的还是中国传统诗歌,而且都是那些自少年时代起就萦绕于脑海的诗句,这些穿过岁月、闪烁着金属质地的诗句,经常在不经意间让我对眼前的生活刮目相看。尽管我不写格律诗,但我常读古诗词,且常读常新。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我们这些写作新诗的人其实并没有与中国诗歌的伟大传统割裂开来,脐带仍在。语言方式的改变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恐怖,如果你能稍稍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绎进程,就不难发现,新诗及现代汉诗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华文明自主选择的结果,绝非仅仅是对欧美诗歌的生搬硬套,借鉴模仿肯定存在,但那个时期一旦过去,现代汉诗就会回到她自己的本源上来,从本土的血脉中吸取能量。
 
  3 对您影响最深的是哪一位诗人或哪些作品?
 
  张执浩:这个问题我曾经多次考虑过,后来检索自己的作品,发现还不曾有哪一位诗人从头至尾影响过我的写作。阶段性影响过我的有很多,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但每个时期的欣赏趣味都在变化,这一过程近乎于借光走路,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发现,我的文学气质可能更贴近杜甫一些,尤其是杜甫晚近一些作品风格:那种向死而生,明知无望仍旧执念而活的力量,总能时常打动我。所以,才有了我对自己的写作要求:目击成诗,脱口而出。
 
  4 您觉得中国当代诗歌最大特点是什么?
 
  张执浩: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风格的多元化,标准的多极化。我知道,这在外界看来有些混乱,特别是在那些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眼里,当代诗坛实在是太过混乱无序了。但我觉得百川竞流并不是坏事,各种可能性的存在至少体现出了某种潜在的活力和希望。如果你能冷静地看待这一现象,就会发现,各种风格的写作中已经出现了独领风骚的人物,而且具备了某种大气象。新诗毕竟才出现一百年时间,急不得。
 
  5 在您看来,谁是中国当代诗坛上最有意思的人物?谁最积极?谁最先锋?
 
  张执浩:哈哈,有意思的人很多啊,诗人大多都有意思,特别有意思的人估计杨黎算一个,他的生活写作包括他的那些观念都颇有趣;最积极的人应该算是伊沙了,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我曾经说他是一个“有计划”的人,这一点我完全不具备;最先锋的人嘛,这个不好说,有一意孤行的先锋,譬如余怒,也有姿态性很强的先锋,譬如沈浩波,这个人的破坏性很强,不仅对整个诗坛,也包括对他自己写作的无情推翻。
 
  6 俄罗斯目前有较多诗人是在网上而出名的。您如何看待网上写作?
 
  张执浩:中国也一样,我最近将出版一部书《神的家里全是人》,推介了当代40位非常优秀的“第一线”诗人,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从本世纪初的网络诗歌论坛上成长起来的,他们现在已经是当代诗坛的生力军了。网络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流平台,对新人的出现一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怀才不遇”的现象。但网络自身也有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譬如说,当年的BBS在被个人博客取代之后,交流变成了个人发布,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再后来,出现了微信,直到现在的微博,越来越快捷的推广渠道,使阅读的功能基本上退化成了浏览的现象,对于写作者来讲,科技的进步有可能是一种伤害,关键要看你如何对待它。网络写作的初衷是对自由的崇尚,追求真实,反抗遮蔽,但现在看来,自由并没有真正实现,名利仍然在左右着许多写作者的思想,遮蔽现象在我们这个国度仍旧很严重。我有时甚至很怀疑: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网络文学”存在,尤其是“网络诗歌”这一概念。如果有,必然有一种崭新的文体,但目前出现的碎片化写作,还没能满足我们的期待。
 
  7 方言写作有未来吗?
 
  张执浩:我一直强调诗歌的声音感,方言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声音,怎样将它带入进诗歌里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知道,许多诗人都在做这样的实验,问题在于,我们可能不能将方言视为另外一种文字,而应该从中发掘出某种具有地域标识特征的语气或口吻,用一种异质的声腔来抵抗同质化的腔调。从这里出发,写作者也许能找到一个更加有明晰来历和出处的自我,让自己的作品血肉更丰满些。
 
  8 中国诗人有双语者吗?以汉语为基础的双语写作有可能吗?
 
  张执浩:应该有吧。但我不觉得双语写作就一定比单语写作厉害,你会几种或几十种语言除了能证明你的语言能力强之外,并不能证明你就能写得好,是不是?说到底,写作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知识本身只能为写作者提供视野和角度。诗歌写作强调的是诗人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力,而每一种语言都有天然穿透力,就看你能否运用自如。汉语是一种极其具有包容性和转化力的语言,其丰富歧义性(模糊,能指等)对写作者是一个挑战,但同时又能带来天然的诗意空间。
 
  9 俄罗斯一大部分当代诗歌是以读者为主要受众,都是所谓“给眼睛看的”,念起来让听众听而不给他们诗文看,便会失去其魅力。中国情况如何,有类似现象吗?
 
  张执浩:这种状况在中国也同样存在。中国古诗词讲究音韵和格律,自然具有服膺于“耳朵”的功能,但新诗就那么讲究了,新诗强调的是内在的气韵,语言的节奏感是由写作者的呼吸和口吻所构成的,因此,一般的读者很难用既有的诗歌教养来理解它。但凡一种新的诗歌教养的形成总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拿一百年的新诗史与数千年的诗学史相比。“给眼睛看”意味着诗歌的功能减弱了,诗与歌分家了,这对我们的写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既,你的诗要从平躺在纸面上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行走的语言,所谓“生动”、“形象”,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诗既有画面效果,又有声音感,这样的诗我个人比较偏爱,但我反对那种追求所谓韵脚的写作,中国当代的“朗诵体”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子,特别搞笑。
 
  10 众所周知,诗歌中有时候存在着我们日常用的语言当中而无法存在的现象。因此,可以说诗歌语言本身对一般口语来讲就是一种偏差或偏移。您支持这种看法吗?
 
  张执浩:我不大同意这种说法。真正好的诗歌应该可以吸纳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也就是说,凡是我们语言无从表达的诗意,都只能算是诗意的缺失,而非语言本身的问题。诗人在写作的时候,他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是他生活态度的反应,譬如有的人喜欢拿腔捏调地写作,那么他在生活中一定是个装腔作势的人,这样的写作在诗歌界为数不少。我主张使用日常生活用语来写诗,这种语言介于书面语与纯口语之间,因为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是我对自身写作一个要求。



张执浩(资料图)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 “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
  2.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3. 重立人民性与重塑主体性——对当前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次掠观或几点体会
  4.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9. 诗人陈先发当选安徽省作协主席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青春,如风有信》(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中外对照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举行
  2.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暨座谈会成功举办
  6.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7. “每日好诗直播间”暂停一周
  8. 第44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10. 博士论文《〈诗刊〉社“青春诗会”研究》(节选)丨左存文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