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雨后听松
加入时间:2017-01-17
诗人简介

中学语文教师,爱好读书、思考、写作,也喜欢旅游。

粉丝
关注

重回苏州

重回苏州

文/雨后听松

导游不停地讲园林的美丽
虎丘的传说
七里山塘的烟火气
但我找不到
多少回梦里
石湖边那条小路的徘徊

导游不停地说观前街的奢靡
新区的壮观
洞庭东山的飘逸
但我找不到
多少回梦里
上方山下桃花的旖旎

从平门到胥门
从阊门到盘门
幸亏有个范成大
留下个让我喝茶的地方
才让我忘不了石湖啊
也让我忘不了你

想去看看香山泉的流水
想去听听寒山寺的钟声
摘一箩菱角
然后坐在桃花庵
抚摸那嶙峋的古藤
从斑驳间寻找我们的故事

重回苏州

重回苏州

文/雨后听松

导游不停地讲园林的美丽
虎丘的传说
七里山塘的烟火气
但我找不到
多少回梦里
石湖边那条小路的徘徊

导游不停地说观前街的奢靡
新区的壮观
洞庭东山的飘逸
但我找不到
多少回梦里
上方山下桃花的旖旎

从平门到胥门
从阊门到盘门
幸亏有个范成大
留下个让我喝茶的地方
才让我忘不了石湖啊
也让我忘不了你

想去看看香山泉的流水
想去听听寒山寺的钟声
摘一箩菱角
然后坐在桃花庵
抚摸那嶙峋的古藤
从斑驳间寻找我们的故事

留一方净土给自己


当成龙在影片中因飞机失事而丧失记忆仰天高呼“我是谁”时,我差点笑出声来。一部商业电影,竟然也追寻如此深奥的人生哲理!
但在生活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问:“我是谁?”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最初想到生却是因为看到了死。
我亲见一个健壮的生命瞬间被灾难中止,更见多了一个个被疾病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身躯最后又被疾病吞噬的痛苦,甚至我自己也曾几次挣扎于生与死的边界。那时,亲人的生离死别,让陶渊明一句“亲戚余悲痛,他人业已歌”的吟唱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有些滑稽。
这让我产生了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也感到了生的无奈和无助。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认识死亡,只有死亡是唯一的永恒。每个人,每种生命,都不可避免要走向死亡,可我们的生却来的那么偶然,以至让人不知所措。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的嘴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也无权宣判自己的死,于是只好发出屈原般的天问“我是谁”。
我是谁?父母眼中的孩子?朋友眼中的朋友?恋人眼中的恋人?没有了别人作参照,我似乎变得毫无意义。难怪东坡先生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然而匆忙苟且的社会不容我思考的机会,拥挤逼仄的环境不给我思考的空间。
当消费主义成了大众崇尚的主流,当人们只能通过衣食住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时,我找不到北了。
我是谁?布衣步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的农人?穿制服挤公交车为孩子的学费妻子的唠叨奔命的工人?穿名牌坐名车居华堂吆三喝六的所谓成功人士?然而没有了这些,大家裸裎相对时,面对一个个赤裸裸的人,我还能分辨出哪一个是我来吗?
其实,仔细想想,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应该时刻记住“我是我自己”。
是呀,我是我自己。仅此而已。
司汤达为自己的墓碑题字说:“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生活也许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佛教把自己宣扬的世界称为“净土”,以此与污浊的俗世香对比。我们不可能远离这个污浊的俗世,也去不了所谓的“净土”。但我们可以抖落身上的尘土,像司汤达一样实实在在的生活。
就让我们活着,留一方净土,在自己心中。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