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6年中国诗歌:文本与语感——《2016诗歌排行榜后记》
2016年中国诗歌,平静的水面分出两道清晰的航线,一道是成熟诗人持续的发力,一道是新生诗人的冲撞。《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编后记,我想从文本与语感谈起。
何为文本或文本意识?以我的写作经验,诗歌文本包含了作者基本的写作观与价值判断。有人开始写作时就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写作,在岐路上越走越远,有人一开始写作就有良好的文本意识,知道自己要奔着哪里去写,有人是经过多年的写作后,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文本写作方式,这类人居多。这就是区别。
好诗来自于作者良好的文本意识。我们在一个有着百年新诗历史的背景下写作,影响无处不在,只是少数人意识到了影响,并马上摆脱了影响,回到了在创造文本的道路上写作,有的人一直在复制文本,复制文本是大多数人的写作,复制文本正在构成一部三流的当代诗歌史,历史的误会迷惑了许多人。
创造文本是卓越诗人之所以为卓越诗人的前提。复制文本是平庸诗人之所以为平庸诗人的根源。但这个时代的卓越何其艰难?平庸也无可奈何。
百年中国新诗,少数人有强大的文本意识,只有这些人才有创造性的诗歌文本。现代诗之所以突出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之外,就在于有创造性文本出现,尤其是出现在当代诗歌中。
何为创造文本?源头性的文本才可称为创造。源头可以是一代人的源头,可以是语言的源头,可以是一个时代或之后数个时代的源头。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为数不多的源头性的诗歌文本。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元文本。成为元文本诗人,在强大的文本意识下写作,是一条艰难又唯一的路。
对于语感,每个写作者都不会陌生,但忽略语感的大有人在。在大多时候,语感并不受写作者重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语感可有可无。一首诗的思想或技术,甚至词语往往大于语感,语感被降低到了最不受待见的位置,这是一个错误。
何为语感?以我的写作经验,语感是一个诗人找到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可以把语感看作一首诗的呼息,甚至就是写作者自己生命的呼息。就这么简单。但我们往往陷入思想、技术、词语的天罗地网,丧失了捕捉语感的敏锐力,从而舍弃了自己,当我们的写作针对的不是自己,而是与自己的生命呼息没有关系的写作时,问题就来了。
失去语感的写作,必是内在气息混乱的写作,要从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的写作者那里看到节奏与从容是不可能的。不管写什么样的诗,真正的高手会有不露㾗迹的语感,让诗在属于诗应有的语感里。
真正有良好语感的诗人并不多,有的人写了很多年还不知一首诗的语感为何物,不去主动创造或寻找属于个人的语感,而是去写并不适合自己的诗,不适合自己的写作是痛苦的,当然是失败的。
今年我们在编选了《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与《新世纪中国诗选》之后,对于大规模选诗心生畏惧,好诗在哪里?什么才是我们要找的好诗?都是令人忧虑的一件事。一年一年过去了,一百年都过去了,我们的编选与写作要落向实处。
《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是一部年度诗选,年选当然要尽可能全面体现一年来诗歌的基本状况。我与邱华栋商量今年还是要在去年确定的九大“TOP排行榜”的框架上进行编选,不过今年我们扩展为十四大榜单了。增加了50后、艺术家、翻译家、批评家、小说家的诗五大榜单,从编选思路上让本年选最大可能与其它选本区别开来。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总榜10
今年的总榜单里新晋了朵渔、谷禾、余怒、胡弦、谭克修、李建春五位,他们的写作面目清晰,有各自的文本与语感。他们是独立于文本中的诗人,创造文本让他们走上了一条自由而宽广的道路,他们都是具有个人精神向度的诗人。
朵渔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是诗人中的思想者。思想者与诗人可以是两个人,但朵渔是一个人。他的文本是诗与思想嵌入的坚硬的产物,《在猎户星座下》写出了“一种更高的秩序”,弥漫出宣谕与暗喻的气氛,但这种气氛少有人愿意去靠近,如果不能沉思,诗就失去了在这个时代最大的意义。朵渔把时代带入沉思。
谷禾今年的写作比以往放得更开,他的个人诗歌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新作,读来爽快,因为他贴着个人的语感在写,看似随意实质上他的写作死死抓住了每一首诗的“骨头”,拎起来有重量,被称之为诗的灵魂的东西与他的文本紧紧咬合在一起。
余怒的诗可以在“诗生活”网站他的专栏集中读到,这是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这样写的家伙,我从当年收到他的个人诗报到现在,他为每个时代奉献出他的元文本,却从不让人厌倦。他是一个文本大于一切的诗人,他创造出了属于他个人的文本,无人可以摸仿的文本,这是他的厉害之处。他的诗是复杂的本体,带着强劲的生命力,对于一个强大的文本创造者来说,必须将自己“边缘”化,但“在什么的边缘”很重要。
胡弦的诗散落在各处,今年他好像出了新诗集,我还没有读到,在各网店搜了几次未果。他的写作依然保持了对意象的热情,他在轻与重之间游刃有余,享受着诗的节奏与语感。
谭克修坚持在诗歌的“地方主义”的大视野下写作,今年写出了长诗《桃花》与《万国城》系列,他写下的是土地与生命的语法,他的写作打破了城市与乡村所划定的题材界限,他通过文本把地方性元写作摆在读者面前,与他生活的城市社区有关,与他的土地有关,与他的内心有关,诗的体量就足够大了。《从墓园回来的路上》却是谭克修今年作品中我最喜欢的。
李建春的文本构筑了一个稳固的诗与思的世界,十多年来的沉潜结出硕果。他的文本的宽度与广度都已经显现出来了,他偏于厚重与忧虑,《植物的哀歌》只是他一个面容,他的面容丰富,内心却单纯饱满,这是一个复杂时代作为诗人的可贵之处,同时又是痛苦的根源。过于快乐的诗人是有问题的,李建春文本的忧虑源于他的清醒。
本年度总榜单里还有四位老将伊沙、沈浩波、张执浩、臧棣。他们旺盛的创作力有目共瞩,年年刷新各自的文本榜单。
伊沙提出“事实的诗意”,这是他对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他把伪诗意与真枪实干区分开来了,这是两条背道而驰的道路。伊沙基于自己的文本的诗学思考更值得信赖,而不是虚张声势的没有着落的乱谈琴。伊沙的文本与语感对于真正有现代意识的人来说是高级的,对于没有现代意识的人什么也不是。
沈浩波拥有大量过硬的文本,现代性成色十足,《父与子》有令人惊叹的现场感,他直奔诗意的现场,从不绕,从不多费口舌,他是诗意的硬汉。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他的诗像来自生命内部的密电码,每一个敲下的字都体现了他的力道。他的语感是一种往文本里猛戳的语感,这就是诗的生命力。
张执浩今年拿出了一本新诗集《欢迎来到岩子河》,个人化的鲜活文本再次刷新了今年的年度总榜单。张执浩创造出一种干净、内敛与高贵的文本,但又亲切、自然,毫无这个时代流行的艰涩与无厘头。所以,我要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忠于生命感受的诗人。能做到像张执浩这样放松的诗人并不多,他的语感是语言与生活本身的状态,从《腌鱼在滴水》可见他对语言的从容与耐心。
臧棣是位语言大神,他的语感是现实的,更是批判性的,他是一个文本意识极强的诗人。“入门”系列对于读者虽然不新鲜了,但《体位性窒息死亡入门》这样的作品足以把批评他的人撂翻在地。臧棣并不温文尔雅,相反我认为他的语感是生猛的,如果说他是知识分子写作,那也是知识分子里举起榔头的民工,他也有民间立场,我指的是生猛的语感,而不是题材,题材随时可以转换,但语言的进入方式却是内在的,渗透出血迹。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00后10
今年的00后榜单,游若昕、石薇拉、江合三位首次入选,他们写得好,好在拥有现代诗的语感,因为他们还是儿童,这样的语感我不知来自哪里,如果说是自然天成也未尚不可。除了他们选择了口语写作方式,同时他们选择了直接写生活,写生活给予他们的心灵感受。
游若昕在《爬山》中给出了一个现代诗人应有的不动声色,年幼不是资本,良好的现代语感才是她的资本。
石薇拉《扭干水分》的劲道超过了许多成年诗人,她的诗意丰盈,呈现出对叙述的敏感与节制,如此下去,这帮孩子超过大人已成定局。
江合《致一只飞鸟》有着孩子少有的空间结构,诗的意象与诗的走向也是成熟的,根本没有我们当年少年诗人时的幼稚。
李沛然这个冥想的小王子,他在《沉默的夏》里像一只跳跃的鹿,他截起青春期成长的一个生活片断,记录了他的冥想状态,“面部扭曲,/像被脐带勒到/脖子的胎儿”,这个形象具体,有杀孩子与救救孩子的深刻。
朱夏妮的《地铁》写出了一个小留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她捕捉到了复杂生活的诗歌场景,以两组意象表达了她的情感,她在庞德《在地铁站》之后写出了中国00后的“地铁”意象诗。
张心馨、茗芝在“事实的诗意”上写作,带着儿童的敏感。杨渡的《一瞬》是一首有意思的好诗,他抓住了“一瞬”的奇妙感觉与发现。徐毅的《零》也是一首奇妙而有趣的诗,他之所以再次入选,取决于他的文本,他的进步是明显的,诗在一层层阐述“零”,最后却消解了“零”,诗的语感是现代性的,整体结构也完整厚实。
铁头又长了一岁,他在自由的写作中享受诗歌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快乐,诗是这个孩子表达生活意见的出口。《奇怪的云》是他上学路上所见的情形,但这首诗如果放在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中来看,却符合“第三代诗”的语言态度,一个00后的孩子居然有“诗到语言为止”的节制。一方面说明韩东他们当年的语言观念符合人类诗歌思维的天性,另一方面说明铁头这样的诗歌小孩,他的语感与“事实的诗意”天然融合,这便是没有经过诗歌文明的训戒而在自然的状态下产生的好诗。那些陷入好诗标准的焦虑的理论家与诗人们,可以从铁头他们这批00后小孩的诗歌思维中反观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不要忽视00后诗歌童子军的诗歌思维方式与写作路径,也不要以为他们是孩子就可以不放在眼里,未来全是他们的,正如大多数红极一时的前辈诗人不是被历史一一抛弃了吗?关键是诗歌童子军的写作告诉了成人世界:他们才是人类最初的元诗文本,天然的语感在他们手里。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90后10
今年的90后榜单新晋了左秦、陶春霞、文西、马映、蒋在、康雪与祁十木,留在十大榜单的有吴雨伦、马晓康与苏笑嫣三位老将,且听我一一道来。
左秦是今年从微信上突然冒出来的,我还不知其祥情,但他(或她)“我则把自己拔了出来,/离木板远远的,独自生锈。”的文本又狠又准,独立的姿态强硬有力,时常看到此人在各个诗歌微信中出没,从诗看这是一只狼。
陶春霞、文西、马映、康雪都是女孩儿,蒋在应是男孩子。90后女孩比男孩更敢写身体禁区,陶春霞与文西都有不少惊世骇俗的作品。去年在北大举行的本年选发布会上,陶春霞首次亮相,她朗诵了一首诗让全场一时没有声音,在一个大家都在谈论诗歌的场合,她突然发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声音,大家反而不适应了,沉默了,尴尬了。诗歌写真话还是写假话似乎没有人关心,但陶春霞的出现让我反思,直接写真话,打破假话构成的世界,不难但没人肯这样写。
文西的某些诗让人不舒服,包括她对外发出的个人照片都比较大胆暴露,与她的诗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统一,她也是一个敢做敢写的90后,如何对待这样年轻的女作者,我们作为父辈诗人,只有包容了。艺术上的大胆与突破当然值得鼓励,但在面临出版时,只能选择性过滤掉那些离经背道的部分。
马映、康雪与年长一点的苏笑嫣,她们的现代性语感非常好,从文本看属于乘乘女,才华超越了她们这个年龄。
蒋在好像是80后诗人杨碧薇向我口头推荐过他(她),一直在找其作品,读到《妈妈》没有失望,克制的文本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奔着更阔大的方向写作,脱离了90后的小情小调。
祁十木的文本也指向了死亡、爱与肉身这样沉重的命题,对他其实我也是陌生的。他们是80后晚期出现的还处在爆光过程中的好诗人。
吴雨伦与马晓康的写作我较为熟悉,作为“诗二代”,他们有能力独闯江湖,靠的是他们的个人文本。吴雨伦显出了老道与开阔,他的《五月十四日梦》浑然天成的现代性语感,与“事实的诗意”形成了一个强大而自信的气场。90后比80后当年走得更快。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80后10
今年的80后榜单全部换了新一波人,相对于90后与00后,他们已是老人。有新人可换表明这个阵容里好诗人储备了不少。但80后中一些诗人开始有了倦怠与松懈之势,这种感觉或许来自于他们的少年老成,缺少鲜活之气,继承性写作大过于创造性文本,过快摆脱了本该属于一代人自身的生命感受,一些人失去了自我,面目就模糊起来了。
今年入选十大榜单的诗人,严彬出道不算晚,但真正被人熟悉还在今年,他是一个有艺术气质的诗人,他从里到外透着散漫,他的文本也是一种艺术化的呈现,他不按既有的诗歌标准出牌,正是这种少有的自由与散漫使他与众人有了差异性。刘汀也是一个略为隐秘的写作者,我们或许见过一次。王西平与王东东算80后老人了,他们在文本上的探索走得远,语言的个人气质较重。纳兰《一次对星星的挤压和变形》写得结实,他在诗里是“让雨水变回云彩”、“把铁杵放在铁轨等待碾压成刀锋的人”,男孩子青春期的写作如果能从词语与情绪里走出来,走向精神深处,才有持续写下去的峰回路转。这些年纪相仿的80后,在个人气质与创造性文本之间还有更多空间去填满。
里所是李淑敏的另一个名字,新名字下有了新文本,她今年写出了现代语感显明的文本,《来自幼儿的观察》的细腻与深入,对自我的审视入木三分,从她今年的写作感觉她后劲会更大,她参与编选的“磨铁读诗会”公共微信号已经成了今年最有看头的诗歌自媒体平台了,选了不少先锋性好诗,她参与策划统筹的“中国桂冠诗丛”选出了五位50后最有个人精神特质的好诗,她个人的写作也跟上来了。冯娜的《诗歌献给谁》通透,关注世界与自身的关系,有自觉的现代文本意识,她是南方一员值得关注的选手。
艾蒿、苏不归、左右保持了创造性文本的活力,走口语写作的诗人比词语写作的诗人更有生命现场感,给出的文本更有现代性语感。他们无疑正在取代早期成名的一批80后诗人,成为这一阵容的主力。在这一阵容里出现了一个交替与更换主角的现象,85后或较晚出头的80后,他们的写作表现得更有生命力。这次遗憾的是,我看好的还有两位80后口语诗人,约稿后不见作品发来,时间不等人,只得放弃了。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70后10
今年新晋70后榜单的有金黄的老虎、刘川、轩辕轼轲、还叫悟空、太阿、黄沙子、叙灵、张建新八位。这八大金刚与连续两年入榜的路云、姜涛全是清一色的男人,这对70后女诗人有点不公平,不过风水轮流转,好戏明年来。70后这一群体高手林立,但被60后与80后前后夹击,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这十位全是有定力的家伙,马步扎得稳,不逞一时英豪,看谁熬得久,心态顽强,让文本来决胜高下。
路云是沉得住气的一个家伙,他写作时间长,不热心于文本之处的东西,当然他也是70后中最没有知名度的文本诗人。湘人多孤傲,路云写得并不多,今年刚出版了两部诗集《光虫》与《凉风系》,文本硬扎,意象化语言,思化构架,使他成为一个有深度的诗人。其余九位都有些知名度,也很活跃,但像太阿、张建新、叙灵、还叫悟空、金黄的老虎这样有成熟文本的诗人,不知为何并没有被推到前方,相反,他们总是躲在文本之后。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在转瞬即逝的时代能抓紧时间写下好作品方才踏实。
其它榜单综述
据本书责编传来消息,美编初排后今年选本厚度远远超过了去年,还得精减一部分,那么我就不祥细对各个榜单进行分析了。各位看官,对于我们首次编选的50后、艺术家、翻译家、批评家、小说家的诗五大榜单有何更好的想法,盼能与我们交流或推荐人选。
今年入选“十大寂静诗人”的作品尤为值得一读,他们有的写作时间漫长,比如杨政,这个快做爷爷的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保持了对语言炼金术般的改造与迷恋,在这个写作态度与诗歌方向、文本与语感多重模糊的时代,杨政一意孤行地坚持把非凡的才气取代一切,他是典型的游离于世俗诗坛之外的“寂静诗人”。
今年因为《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一书,我参与到北京几所高校向那个年代的诗人“致敬”朗诵活动,但在此,我还得向以杨政为代表的这十位“寂静诗人”致敬。写作就该是默默无闻的写,喧哗与骚动不属于真正优秀的诗人。入选本书的每一个人我都可以写下想说的内心话,留待书出版后与你们细说了。
本社出版的诗歌年选受到了太多的关注,来稿每年都有增无减,给编选者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但也令人欣慰,一部年选能广泛获得诗人们的响应,这是我们的荣幸。正是因为本年选的成功,本社才在北京成立了诗歌出版中心,我们正在着手编选“百年诗库”各个系列诗丛,这也是对一部诗歌年选的常态化延续,年选毕竟一年只有一部,但诗歌的出版工作可以永不停止脚步。让我们在“文本与语感”里走得更远,现代诗的下一个百年又开始了。
感谢本书主编邱华栋、社长姚雪雪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感谢责编臧利娟、朱强,以及美编方方、校对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欢迎各位朋友届时能到各大网络书店下单购书,支持本诗歌年选的出版。
2016年11月9日 北京树下斋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