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歌:用诗歌使古典复活

作者:洪烛   2017年01月10日 16:09  中国诗歌网    430    收藏

  与新世纪诗歌共沉浮,冷暖自知,我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复古的时代,新世纪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文化都在华丽转身,忙于向曾经断裂的传统致敬。再仔细回味,觉得仍然是先锋的时代,只不过不再是口号式的先锋了(那是另一种假大空),而是使古典复活的时代,用现代精神把传统文化资源给重新点亮了。毫不夸张地说,21世纪的中国必将是传统与现代产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的时代。诗歌也不例外。


  这番感叹,是读了柳歌等一系列新世纪归来者诗人的“归来的歌”,而引起的。柳歌的《骑一匹白色的马儿去唐朝看你》、《长安明月照亮了我的前世今生》等诗,哪怕仅从标题上看,就颇能代表新世纪诗歌对文化源头的倒溯和对精神故乡的回归。


  梦里,骑一匹白色的马儿

  去唐朝看你


  从内心出发,途经

  一些经典的诗句

  用秦时的明月,照亮

  汉代的关山。把原上的芳草

  视为阳关以外的故人

  沿途折一枝柳,赋一首诗

  作为我通关的文牒

  在一条著名的驰道上

  打马如飞,上溯千年

  能否抵达另外一颗

  未知的内心


  云朵飘移不定,不是

  错在无心。知道么

  连东风都载不动的事物

  是多么沉、多么重哦!

  我只能反复地,把心里

  那片忧伤擦拭干净,让它

  更像一朵云。因为,

  我不能容忍,除了洁白之外

  我们还能隔着些什么哦


  其实,这样的梦早就开始

  我不知道,一旦醒来

  手里,还能握住些什么


     ——柳歌《骑一匹白色的马儿去唐朝看你》


   


  诗人的形像是回头看的形像,一贯埋头向前冲的先锋派,变成了左顾右盼的还乡者。他发现在回归中甚至能赢得更多的收获,那都是过去匆忙赶路时没顾上拾捡的东西,获弄丢的东西。也许我们的诗歌史乃至文化史永远如此循环往复,在建设后破坏,在破坏后再建设,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在层层叠叠的废墟上盖新楼,盖海市蜃楼。柳歌所追寻的梦,注定是现实之外的违章建筑,却又是灵魂的必需品。诗注定与梦一墙之隔。不,诗就是梦,是梦的一种,是那些渴望挣脱世俗枷锁的人醒着时做的梦。有什么办法呢,梦与诗,是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大的自由,非诗的世界没有梦,非梦的世界也没有诗,诗都渴死了。柳歌近年来诗如泉涌,在于他对唐朝一次又一次回眸,那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大梦,至今仍让人如痴如醉。


  不了解古典及其秘密,无从谈论现代。即使所谓的现代派并不是石头里生出来的,也有它的来龙去脉,若千年后,它也将冷却,成为未来的古典。我们都是古典的孩子,哪怕成心想做它的叛徒。却不可能给自己伪造一个父亲,以达到反传统的目的。尤其在经典还活着的时候,甚至无权自称为传统的遗腹子。传统是父亲,传统没死,传统永远死不了,它活在我们的血液里。柳歌的诗记录着血管里的潮汐。词语是他的颜料。彼此的搭配如同调色,互相渗透,不易察觉地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复合的效果。“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而不用另一个同义词?”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能洞悉每一点微妙的差别。这种差别造就了个人的风格。


   


  从汉唐漂过来的一轮明月

  依然高悬在长安的头顶

  只是有些面容清癯,白发如雪

  毕竟,千年的岁月

  不是身边滑过的那阵轻风

  如此轻易的,一拂而过

   

  那些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布衣呢

  那个东张西望、忐忑不安的诗人呢

  那一串透过了漫漫大漠的西域驼铃声呢

  还有,那一枝偷偷地探出墙外,向

  路上的行人,抛着媚眼的红杏呢

  ......

  在大雁塔下,那个曾经属于李白的

  月亮,一下子就照亮了我的前世、今身

  以及来生


     ——柳歌《长安明月照亮了我的前世今生》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金矿,唐诗使柳歌在迷茫中获得顿悟。他知道该怎么写诗了,那就是首先要成为一个诗人。他知道该怎么做一个诗人了,那就是首先要有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体现为对时空的包容。诗人的情怀本身就该是另一种时空。柳歌的诗里面有时间,有空间,有时空交错,有时空交错对人的碰撞(即所谓天地人三位一体),因而是有意义的,区别于某些无病呻吟因而无意义的写作。柳歌诗里面的时间是有渊源的,空间是有跨度的,时空激发的感叹属于个人的,更属于人类,因而区别于许多平面化、碎片化的个体吟哦。不要羡慕柳歌从李白那里偷学了一手,这是老祖宗早就教过我们的,只怪我们根本不愿学,所以至今仍不会。连基本功都不扎实就想当先锋做大师啊,不怕一脚踩空吗?


  柳歌通过对基本功的重新操练而赢得艺术上的增长点,在一些诗人固步自封惯性写作的这十年,他依然获得自身的突破与进步。正好与中国诗歌在新世纪的大转折相合拍:回到起点,回到唐朝甚至唐朝以前,回到浪漫主义,回到抒情,再次出发。但这已是经历过现代精神刷新的起跑线,在更高的时空里螺旋式上升。


  新诗诞生的最初一百年,即所谓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清新中尚显稚嫩,在奔突中寻找出路,而又未完全成型——大抵相当于初唐。二十世纪的诗人类似于初唐四杰的水平与状态。现在已接近于盛唐了。下面该看我们了。诗歌史在呼唤李白那样的推陈出新者和杜甫那样的集大成者。并不是借助巨匠之手来使混沌的新诗定型,而是希望新诗能新得更彻底。柳歌等一大批诗人向传统里找诗意,求新意,也是一种旧瓶装新酒或老树开新花的方式。这不是复古,而是变相地求新、革新,是更有支撑点的创新。想当年,歌德正是通过对古希腊文明的重温而刷新了自己,写出不朽之作《浮士德》。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从遥远的古希腊文明借光,借火,借力。新世纪中国诗人向唐朝甚至唐朝以前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往前走,创造出更对得起过去的未来。柳歌不是孤独的行者。


  前世,我是那只偷懒的蚕儿么

  别人吐丝我却睡去。因此

  今生要做一回诗人

  将欠你们的那些柔软

  一丝丝地交还


  或许,那只忙碌的小小身影

  就是我的来生。要把埋于前世的

  所有忧伤、疼痛以及爱情

  从心底抽出,编织成一个梦

  美好地,不留一丝遗憾


  我可能不如一只蚕儿。不说她

  满腹的锦绣,飘逸的思绪,单是

  她的那份执著、那份淡然

  以及她内心的那份纯净,就足以

  让我脸热心跳


  真的,做一只蚕儿多好

  服下青翠,吐出清白,再也没有

  无端的心事


  除了一丝隐痛,剩下的全是爱你


     ——柳歌《做一只蚕儿多好》


  柳歌对古典的重温,不是偶然的,应和着相当一部分归来者诗人中年写作的审美趋向。其实是一种寻根。我也如此。2007年写了2600行长诗《李白》,把自己的根须扎向唐朝,汲取地层之下的光和热,它似乎和头顶的阳光一样激励我脱胎换骨。一发而不可收,我今年又一气呵成2500行长诗《屈原》,继续发掘中国诗歌史的源泉。屈原是李白的偶像,是我偶像的偶像,是第一个偶像,也是最大的偶像,他的人格魅力像灯塔般照亮了我,把我对诗歌的记忆带回两千多年前。依仗着两千多年的记忆再写诗或者说再思想,肯定与昨日判若两人,也很容易跟周围的同龄人区别开来。所以,我能理解柳歌近年来创作上的爆发力,老兵新传都是这样谱写出来的。很多归来者诗人的第二春或者说井喷现像,皆因不约而同地激活了曾经被遗忘的传统,而焕发出超常的能量。


  到了洛阳,就接近了盛唐             

  一个辉煌的王朝似乎触手可及                

  她的背影,在一种名为

  “唐三彩”的陶器上,留有余温


  这是一枝漂亮的红杏,从大唐逸出

  风韵犹存。高耸的发髻

  越过了万里江山,与丰腴的身材

  满月形的面容,一起构成

  那个盛世独有的风景

  她盈盈的目光,深过桃花潭水

  让一代代王朝,无力自拔

  深陷其中


  也许刚刚涉过浩瀚的沙海吧

  那匹骆驼,步履显得格外沉重

  从西域到大唐,并不仅仅是传说

  就是牠,牵着一条丝绸之路

  一步一个脚印,穿越了沙漠之后

  又穿越了,无尽光阴


     ——柳歌《唐三彩》


  柳歌的诗都是好懂的。好懂的诗其实比不好懂的诗更不好写。好懂的诗其实比难懂的诗更难写。容易懂的诗其实比不容易懂的诗更不容易写。这三句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这三句话是我在不同的场合想到的。我不知觉地强化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晦涩的诗人,以所谓“有难度的写作”来为难自己,其实在刁难读者。柳歌选择了难上加难,这才是难度中的难度:好懂的好诗其实比不好懂的好诗更不好写!这需要天然的好身材,无法用发型、服饰遮掩身体的瑕疵与缺陷。尤其需要:对本质的完美充满信心。


  我与柳歌相识得有点晚。2010年12月,中国诗人“走进永城·诗意芒砀”采风活动暨永城市诗歌学会成立大会举行。我和杨志学、周占林、北塔、马新朝、高金光、李传申、吴元成、萍子以及赵福治等,应柳歌邀请去了河南永城,在孔子避雨的芒砀山采风,采悠悠国风。是的,比李白的唐诗、比屈原的楚辞更早的,是孔子编辑的诗经,那是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柳歌是幸运的,生长在诗经的故乡,命中注定他与诗结缘,与更多的诗人结缘。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总之,作家更接近于匠人。诗人则不同,是诗的传人,是一种精神的繁殖者。诗人之间不只体现为技艺上的传、帮、带,更像是血缘关系——诗歌史更像是家族史。你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仅仅在强调物理属性;我说诗人是诗的传人,为了证明他们那另类的心理属性。你相信吗?精神也有其血型。大抵分为两种:诗意的,和非诗意的。柳歌有一颗诗意的心灵,不要以为诗意就该是脆弱的,诗意同样是一种力量,使柳歌在非诗意的现实中照样活得很健康,活得很茁壮。


   和柳歌相处的过程中,经常能感受到他流露出的对诗歌的感恩。诗歌比金钱更有效地增强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诗意的心灵为一个人创造自已美好的生活提供了智慧,想像力乃至激情。诗对于柳歌是一个综合体:它提供的精神享受是多方面的,甚至全方位的。读诗是一种乐趣,写诗是一种乐趣,谈诗是一种乐趣,想诗(思考诗是什么或什么是诗)也是一种乐趣,想诗更富有日常性。这是一门诗歌内部的哲学,一位喜好探求诗的奥秘的诗人堪称诗化哲学家。原来诗歌内部,有一个与世俗世界完全不同的上帝。柳歌不写诗时也在想诗,想诗是什么,什么是诗。当他把诗想明白了,也就把诗之外的生活想明白了。写诗不会使人糊涂,柳歌就是通过写诗而把生活看得更明白了。


   我之所以要为柳歌的人与诗写下这些文字,是想告诉大家,有诗意的人原本就该很强大。不仅是精神的巨人,在行动上,在现实中,也不是弱者。这个时代,对诗人有过太多的误解。那是因为对诗意本身就有歧视。以为诗意是无能的,无用的,对诗意的主人即诗人,会是破坏性的。诗即使真是无用的,也不是无意义的。诗的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用处。诗人同样如此。希望有更多柳歌这样的诗人,不仅用自己的诗,同时也用自己的生活,证明诗是无害的,而且是有益的。既能为物质生活锦上添花,更能为现代人经常困惑的精神生活雪里送炭。诗不是现实,诗意可能不现实,但它能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现实。


                     2011年5月28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