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的本事是把一个短篇或一个中篇小说所容载的大致内容,用短短几十行诗勾勒出其神韵来。《秋儿的纠结》,四十行短句子,俨然做到了。秋儿、瘸子、癞子,三个人物在合理的时空合理地“纠结”,又合理地演绎着那点男女间的“破事”。够大胆的,一首短制叙事诗居然出现三个有性格的人物,且有故事冲突,有叙事细节:“借故,把门栓得哗哗直响/看手电光一上一下远去”。声响光影描写,场景还原,真实传神的功夫了得。
《手杖》、《馒头》、《母亲的遗嘱》、《数一年》、《刺猬年代》等是这一板块的另十五首诗。读这些诗,仿佛在读一段历史的卷宗,读一些时间的切面,岁月年轮的纹理。将叙事诗摆在诗集的前面,本色、底色自然而现。每首诗可以换一种言说方式表现,笔记、小品皆可,汪曾祺式的小说更佳。然而周春泉还是忠实地以叙事小诗的形式呈现,形成一组有体量的文本,这其中的隐喻力量借纪实笔力释放,重新抖擞“风”的一脉精神,是读者应予以足够关注的。直逼人物命运,直视历史环境,直现人性幽微之光,诗人的写实主义实践,是对当下某些偏离现实悬于半空怀揣小我炫弄小机灵的诗坛现状的悖离,是传承久违的乐府精神品质的真切歌唱,是讽咏民间,直指草根的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
扎根泥土的诗人,善于找到时代的“痛点”。《母亲的遗嘱》、《数一年》等篇什,让我们阅读时心疼,是此辑上品之作。
假如将这束叙事诗改写成小说,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在周春泉的文学背后读到了丰富、复杂有张力有内蕰的质实生活,这组诗会给小说家提供张弛有度的腾挪空间。
二
乳名,别号,小名,别称也,而将大山题以乳名的,独周春泉一家,别见独运匠心。第二辑以《大山的乳名》开篇,出诗有名。
诗人的“大山”是鄂南幕阜山。“黄龙岭 丰隆的鼻梁 / 洞庭湖 鄱阳湖 / 深情的双眼 / 两湖平原 / 你温柔的瓜子脸 / 长江天际流 是挂在你 / 脖子上的那串镀光银饰”。这是诗人为幕阜山画的肖像。是横空出世的山神一般的塑像。《山海经》的文化遗传密码在廓大的视野里激活起来,山被赋予生命的血肉精魂和气脉。面对这样的大山,诗人心存敬畏,在“谷底”、“山顶”、“云缝间”深情地“读山”。“幕阜山 我真不敢 / 面对你读出那些乳名 / 我知道 倘若读出声音/眼前立马会站出 / 一大堆山一样的父老乡亲”。读山实则是读人,怎样的人?——“一大堆山一样的父老乡亲”。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的山人。并非简单的拟人化,是诗人与山与山人的互为关照,互为审视。这是来自土地母乳中的抒发,弥漫着婴儿般的体香。
环幕阜山系,诗人的笔墨浸洇开去。散点透视摹画着垅上油菜花,古矿冶遗址、神雾岭、富水湖等这些大山的别号、小名,在“这个季节”对着先人告白;“要回乡村,为父亲盖一座房子”;在鸣蝉的歌唱里,诗人眼中“南飞雁阵/ 又把天空抬高”;在白雪皑皑时,“天空,在灰喜鹊/ 黑乌鸦的翅膀上/一寸一寸矮下来”……
在丰沛的情感河流中,一首首诗就是周春泉放送出去的抒情小舟。他没有高挂耀眼的帆篷,却徐徐行进;没有见到他扬起双桨,他的驱动力潜行暗动于平静的水面之下。与周春泉之前的一本诗集《清点傍晚的村庄》比较,此集语言渐趋平和干净,意象渐臻幽深,节律渐至自然自由。骨子深处,周春泉是传统新诗一路,传统精神的斑点在其诗中时时闪现可爱的光芒。但他又不囿止于此,常常企图撕开几处气孔,与浸染西风的现代诗艺融合、对接,一如着对襟长衫的旧式先生,腋下正夹着尼采或里尔克的译本,行走在时下诗坛。这让我想起避乱黄梅故山的当年废名先生,只不过一个在七十年前的鄂东大别山,而周春泉偏寓鄂南幕阜山,他们的共通之点在于,目光一直从山里投向山外,一直从个人走向普罗大众和社会人生。
三
之后的第三辑是不安于固守山林的诗人羁旅之作,出山诗记。
《赣州三章》、《青海湖》、《日月山》、《岳麓山》、《北纬30度》、《天井山说》、《峨嵋山月歌》等等,单看看这些诗题就可领略诗人行迹,他的诗歌之旅。羁旅诗是中国传统诗歌成熟文体,远走家国之感叹,思归之情是常见的表达,“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之类,是人们熟知的诗境。周春泉其实是行走在打上诗意胎记的山水间,活在诗国当下坐标系上的写作者。他行色匆匆,却总能瞥见“天井山是一片古民居 / 天顶上的天池就是天井 / 洞庭湖是屋后那口水塘 / 长江 珠江是绕村的两条小溪”(《天井山说》),视界开阔超拔;或如朝圣者,在汤显祖的赣州,“向东山顶上屹立的魁星塔/ 抒发敬畏”(《牡丹亭》);或如沉思者,“书院通往亭子的曲径 / 那些落叶像函笺也好 / 像零乱的脚印也罢 / 乃至像昨夜闪烁落下的星辰”(《岳麓山》);又或心如神驹,“骑上祁连山,加快入百里券书/至今还在一只蓝眼睛上跑马”(《青海湖》);又思接千载,“透过金顶/你的前世今生/影入平羌”(《峨嵋山月歌》)……
行踪所至,诗也留痕。周春泉的出行,是做足了抒情准备而行的,名山大川是诗人阅读的课本,新样态的羁旅之作,是诗人行走的户外功课。这种历练并非仅仅是浅表的互动,是追求物我合一、物诗归一的修炼。
四
四、五辑所录的作品,不是此集的余绪。 这些短制大都超越了地域时间特征,是一些相对纯粹的安静制作。
这些精粹的短章,我常常在周春泉发给我的微信或短信上读过。这伙计真是一“诗魔”,每每他隔三差五冷不丁发来几首新出炉的诗到我手机上时,我总要在心里如此感叹。
也许是受他尊敬的诗坛长者叶文福先生的影响,诗成了其生活的重要部份,成了他血肉相连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我有时想,过了半百之年,还时时如赤子般沉浸在自己的诗情世界,还有“刑天舞干戚”的激情,有着叩问过去当下未来的执着,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狠劲,这是何种动力使其如此呀!
这么一个人,在我眼里是要人诗合一的。
真诗人!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