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笑与诗相伴,迎来春色更辉煌。
这是读了诗人郭宗忠的诗集《隔世故乡》后,留下的深刻印象。郭宗忠是一位军旅诗人,曾辗转于大连、长春、沈阳、南京、北京等军营或军校,从戎岁月,笑对春秋。由于他酷爱诗歌,他的诗也打上了军旅生活的深深烙印;然而在诗歌的写作上,他又并不拘泥于此,而是在诗的内容和形式上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努力使诗的韵脚、品味和思想,达到诗歌艺术的更高境界。且从新的角度审视并研究诗歌审美的体验,在诗歌语言、诗歌炼意、诗歌旋律、诗歌修辞等诸多方面,表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审美意识和表现特征。
他的诗歌总是从生活入手,且从生活的体验和精神与艺术的追问中,展现出一种别有趣味的表现空间,从而远远地避开了口水诗流淌出的浅可见底的平俗气味。由此,个体的生活体验使诗的精神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加强和提升,从而使读者品味再三,不禁击节叹赏。
比如在诗集的开篇《流沙》这首诗中,他写道:“波动在沙石上的汶河水/它洗浴过我幼小的童年/我赤裸的伙伴们/一边在捕着小鱼/一边唱着儿歌……那光滑轻捷的游鱼/那金色流沙高高烈日/它永远湿润着我的眼睛”。诗歌结尾处用的“湿润”两字,用得相当准确而传神,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诗人对童年对故乡的真挚情怀。而诗人对童年和故乡的爱,又从《水与土》这首诗中真挚地体现出来,故乡的菩提树、小羊羔、清澈的泉水、初开的蝴蝶、多情的野百合给诗人带来了多少眷恋和爱意啊。以致当他走近“新生的菖蒲”时,也会“忍不住用手指去摸一摸/水潭上驿动的白云/我是骑着它离开了家”。
诗人对故乡的怀念结成了不解之缘,对未来的生活依旧结成了不解之缘。生活中有爱的甜蜜和苦涩,有军人的勇气和光荣,有情感和理智的交锋和对峙,有精神和信仰的升华和超越。而生活在每一颗《红枣》里都有着“圆润丰满”的气质,在每一把“麦穗”中都有丰饶和收获。当然,生活是多彩的,也是跌宕的,曲折的。生活中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开拓与前行,也往往纠结在一起。为此诗人感叹到“又有多少回忆在今天成为现实到的一切已不再是从前”(《“又有多少回忆在今天成为现实”》)。
当然了,尽管生活中有着太多的曲折和磨难,对于诗人来说,也不过都是些过往烟云,只要心灵是平和的安详的澄净的,那么世俗的喧嚣与鼓噪,又怎么能征服一颗执著的充满了爱心的诗魂呢!在诗人的咏叹中,我们感到的是来自诗人心中那绵绵不绝的来自情感深处的歌吟和咏叹,这里没有焦躁的呐喊,病态般的呓语和愤世嫉俗的狂言和嘲骂。诗人的心里始终是那么平和与优雅,而诗的激情又总是那么饱满和热情。
值得一说的是,诗人在诗歌的艺术探索和审美方面所具有的天生的洞察力和敏觉的灵悟之感。诗人的想象与意境的开拓,也常常呈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浪漫风情。为此,我们常为诗人在诗歌中所蓦然出现的生花妙笔的诗句所感叹,以致在久久的回味之后,依旧品味再三,不忍释卷。在《火车》一诗中,诗人写道:“每次我在城市里看见火车轰鸣而去/我的心就有一种被带走的感觉/我去过哪里一年年/是火车将我从一个地方/又送到另一个地方/完全不同的心境/一个是离家时的忧心忡忡/一个是归家时的急切心动”。在这里,离家与归家的感觉,被火车的来去所左右着,被一个物化的外在的庞然大物所占有着与切割着。这是人所无法左右的命运的无奈与悲凉,由此来看那坐在火车里的人又怎么能不为此而“泪眼湿了”呢!
在《面对阳光,一只鱼游来》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表白更是显得异常的独特,他写道“我知道阳光是假的/对面的爱情不能保持长久/我想那只鱼游来/在她的手中/一会儿香喷喷横倒在瓷盘里/我的爱情也被油滚过/她端起茶水闲谈/从容不迫/漠视一只鱼的惊叫/面对阳光,在爱情就是需求时/我们吃掉那盘鱼/空空的那架鱼骨自己游走了”。在这首诗中,爱情与鱼彼此幻化成对方的影子,爱情与鱼的生命都有着一种宿命般的空虚和无奈,短暂和漠然。而最后便只剩下了一种嘲讽似的自虐和幽默,于是“我们吃掉那盘鱼/空空的那架鱼骨自己游走了”。其实游走的又岂止是那盘鱼的骨头,那简直就是一种爱的流失和生命的隐退,是人生在自我嘲讽中所具有的无法把握自己的惶惑与不安。
而在《卡夫卡》这首诗中,诗人的写法更显得花样翻新,意趣不同,在这首诗中他写道:“雪夜归来的是一只甲壳虫/它踹动着我的房门/我打开门/它趾高气扬地跨进来/‘烫一壶热酒兄弟’”。这首诗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却很有后现代诗歌的意韵。在这里,作者将甲壳虫拟人化,小小的甲壳虫居然成了诗人的朋友,而甲壳虫更是以他的洒脱踹动着我的房门,并且居然会高喊一声“烫一壶热酒兄弟”。这种漫画试的描写,让诗的灵性别有情趣,使人忍俊不禁。
诗人的灵感,来自故乡的农村,来自一片山东热乎乎的土地,来自军营的沸腾的生活,来自遨游于诗歌王国的繁花净土,来自于生活的风雨沧桑和一片激情,所以他才会感慨地说:“在广阔的田野才能安放顿下我的心”(《山杏》)。在这里,在广阔的田野就是爱与神明的交响,是诗与信仰的升华与前行,是生活与未来的回复与应答,是诗人在永恒的坐标下所能找到的自己的执着的位置。诗人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故乡的土地走向城市走向生活的,这正像他在《秋天》这首诗中写的那样,“先洗净我的手指/用我虔恭的心灵/再焚烧一炷檀香/向苍天感恩我的生命/阳光和落叶/碰响散板一样的秋风……我要向不声不响的农民,献上久久遗忘的致敬”。
这就是诗人,一个在岁月的沧桑中成长起来的诗人,在他的这本《隔世故乡》中,我们读到了他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家人的爱,对军旅生活的爱,对他所依恋的城市的爱。爱存在于他的心里,化成了对这个世界永久而无限的感恩的情怀。诗人生命的精神也由此升华着,执著着,坚强着。愿诗人能把更好的诗作带给我们,带给他的读者,因为这个美丽的世界,永远需要一颗诗人的热情的纯净的透明的心。
注:《隔世故乡》郭宗忠著金城出版社出版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