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 朴拙 凝炼——黄晓平诗集《菊花三点头》读后

作者: 2016年11月01日17:17 浏览:448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诗集《菊花三点头》付梓之前,晓平兄把清样本发给我,匆匆读后,感悟有三:曰纯,曰朴,曰凝。纯者纯净,朴者朴拙,凝者凝炼。
一曰纯。读诗集《菊花三点头》是需要静下心来细读的,尤其是在万物寂静的深夜,全身放松下来,阅读着他那意象清晰明快、直白精确的语言表达出的意境,我们不得不惊叹他的创造力和对诗歌敏锐的捕捉能力。他的诗歌擅长描写已知的世界和自己对此的反映,用明晰的写作风格表达出对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敏锐感觉。读了他的诗歌,心里很妥帖,如坐春风——委婉含蓄的意蕴,飘逸灵动的诗句,传神细腻的描写,丰盈生动的意象,再加上巧妙的构思。你读《梅花屏风》:“这样的夜晚你约我对谈/以这样的屏风为背景/话题散淡, 及至凌乱”。多么恬淡的意境,多么纯净的心境。“不是风乱, 不是屏风的难堪”,那是谁“乱”“难堪”?“是那梅枝的虚落/以及花瓣招引的落影/如翩翩寒蝶栖身, 一点一点/优雅地啄去血液里的暖”。每一个心灵纯净的人,不需要批评者的解读,也不需要了解作者的情感背景和创作理念,都能愉悦地从这首诗里体味到其诗弥散性的美感享受。诗的结尾两句:“因为温宠 /所以苦难”。这样的诗句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并充满着一种哲理性的暗示。你读《四季》,“四季”是什么?四季就是“身插四根异样的草标/自己兜售自己/站在古往今来的路口”,“一根菖蒲绿在清明/一根麦秸黄在端午/一根芦苇白在重阳/一根茅草枯在除夕”。“菖蒲”、“麦秸”、“芦苇”、“茅草”,四季的草标;“绿”、“黄”、“白”、“枯”,四季的色彩;“清明”、“端午”、“重阳”、“除夕”,四季的节气。用异彩纷呈的意象描绘季节的特点,气韵流畅,文笔婉约绚丽,诗句灵动飘逸,绚丽多姿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
准确地说,晓平是一个营造意象的高手。他的诗歌现场感非常强烈,特别是第三辑《手语》里,善于把一些现场的物质带到读者眼前的能力,让事物自己说话,让人沉迷在他的诗歌中欲罢不能。蚕豆花、波斯菊、望春兰、睡莲、杜鹃、榕树。这些似乎看上去静止的植物,被作者有节制的控制之下,有了隐喻性的张力。所以他的诗歌所呈现给我们的语言符号总是本能地触动着我们内心的情感神经中枢。在他的诗中,总显现出他的一颗纯净的心和一片真情,这也是他的诗,时常打动读者的原因。同时,看不到那种故弄玄虚的矫情,从不去玩文字上的游戏。他总是用心去感悟后,才拿起笔,去写在自己内心过滤过的东西,所以,往往在立意上,总是比较准确,而用形象的语言让其表现出来,让读者一起去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探寻他的一颗真善美的心,并感动着读者。同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而经过提炼,运用到诗里,增加了诗中形象的立体感和诗意,让读者看得见,感受得到,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二曰朴。晓平在诗的语言的探索上,注重质朴,没有做作、没有卖弄、没有逢迎、没有矫情、没有酸腐。朴拙强调的是诗歌的朴素美、本色美,语言真率自然,不事雕琢,不堆砌词藻,不滥用典故;同时又是内心自然流露的艺术表现,感情以真诚淳朴动人。你读《站客》:“娘早年告诉我/站着的人是客,站客难留给站在门口的/捧上一捧米,米不够时/加几块煮熟的红薯”“早年,娘还说/对站在村街茫然四顾的/指一条他想要去的路/不熟悉路径时/帮着向别人打听”。全诗都用质朴的语言叙事,诗中反复“娘说”,说的都是做人的应有的品德底线,显其诗人有一颗悲悯的心的同时,更有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应具备的良心和良知。再读诗集中唯一一首写亲情的《弟弟处在变声期》:“今晨,朦胧感觉弟弟发声异样/嗡声嗡气的嗄嗄音嗓代替了童音/还发现他脸上的青春痘,像粉红的小星”“那音嗓,那小星,还有那嘴角的茸毛/正悄悄报道着一条‘简明新闻’——/弟弟处在变声期, 正拥抱黄金般的人生”“我兴奋极了,瞧他/面庞被我盯得泛起红晕/我笑着走开,去告知母亲”。朴实的字句,炽热的情感,诠释着手足之情、难以忘怀的兄弟情怀。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朴,质朴,朴素。拙,粗糙未经雕琢,《老子》“大巧若拙”之谓。有关“朴拙”的美学思想,深受先秦道家的思想启发。老子所欣赏的美是“见素抱朴”,“反朴归真”。庄子则认为朴素自然是最高形式的美:“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要文采,而是力图防止诗歌流于轻巧油滑、俚俗无骨,客观上有利达到格高韵绝、笔力健峭、不落俗套的艺术高境。如《山地来信》《挑炭的童子》《记忆里的竹影》《祈雨》《蒲剑》等诗很有生活气息,想象力丰富,诗情浓郁,看得出作者是从生活的沃壤里挖掘出这些沉甸甸的收获的。你读《归仓》,稻籽、高梁、玉米、大豆“已经归仓”,然后写“卸下扛着顶着揣着的收成/秸杆在院墙根下晒太阳/一抬头,目光撞落/瓦楞上的枯霜”,这样的一幅乡村归仓图被描绘得真实而生动。你读《谷之子》,“这些小不点,聚拢的光芒/反射出天地良心/……抽穗,开花,结出的果实/经得住眺望与回望/对得起那些,出水/带出的两脚泥”,如果没有一定的实际生活体验,就写不出这些朴实而灵动的诗句。你读《古民居》:“经典的物质,几度憔悴/就有几度青春焕发/要么,我们疼痛的呼吸/缘何而一张一翕/经古历新的古民居,一井栏, 一绣鞋/让我们体味出凿刀与绣针/游离出朦胧的艰深/时空转换,谁在牵动领航的光芒”。这首诗由平面的叙述转向立体的建构,由单元的空间转向多元的维新,把真实变为虚拟,同时又把虚拟变成真实。如果诗人没有对生养之地铭心的关爱,没有对现实社会发自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就很难写出耐人回味的诗歌。
三曰凝。这部诗集收录和精选了作者三十年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文学刊物上的诗歌近150首,有不少的诗作发表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纵使时光久远,今天读来依然很有味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除了诗意纯净、语言朴拙外,还得益于文笔干净,意蕴丰满。近150首诗歌,几乎都是一、二十行的小诗,让极简省的母语释放出无限的回味和遐想,有时廖廖几笔,就把诗中所要表现的形象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勾画出来,象一段短片,用慢镜头一步步推到读者面前,把读者的思绪带进诗里;有时又象一幅素描,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想象。你读《金箭》:“不知是谁打哪儿射出一支金箭/嗖嗖嗖一阵金风起 /呼隆——落下一个肥笃笃的秋天”。这首诗写的秋天丰收的喜悦景象,却冠以“金箭”题目,汇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诗虽短,但用词用字新且准,一个“射”字,可谓诗眼;“肥笃笃”词状写秋天,非常洽当。这首诗发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十年了,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读后都觉得这首诗构思新颖,用字句有力量,有冲击力。你读《月晕》:“月亮呀,诗人道你是一只神奇的大眼/默默俯视着浩渺的人寰/可你怎么在风暴降临时闭目养神/为自己套一道明晃晃的保护圈?”。这首诗是感时伤怀之作,看似写月晕,实质是倾诉一种感慨,无奈而又挥之不去的感慨。 因为,这仅是一个假象。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想到的是另一种使人伤感而又心痛的更是冷酷的状态。尤其是他的一声反问,如石破天惊,也是积蓄巳久的一声呐喊!
真正写诗的都知道,诗句这么去敲打、去琢磨,是要花很多工夫的,更要有对文字的敬畏心和尊崇感。诗集中有不少的诗篇辐射着哲理的光辉。如《祈雨》中“祈雨的人啊/要把心事搁中间/别想着雨往一只瓢里落/多出来的雨不是善”/可不是吗?无雨成旱,淫雨成涝,观世间万物万事,“过犹不及”也。如《螃蟹的秋天》:“螃蟹原以为有很长的秋天/可闲闲越过秋水微澜/从这个秋天, 到下一个秋天”“螃蟹没料到螯脚钳不住秋天/兄弟们会相继失联, 悲从中来/打从与人类有了藕断丝连”“螃蟹自忖独特的行走/招惹人眼, 使绊子缚住腿脚/秋天便成了逾不过去的门槛”。这首诗单从字面理解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可你透过表面去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是一首辛辣的政治讽刺诗。有些人总是心怀叵测,横行一时,背离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终究脱不了灭亡的下场。还有《避雨的蜻蜓》《手语》《换季》《榕树》《剥核桃的人》《草木灰》等,这些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语言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具有的力度和容量。作为一种表达内在体验的艺术形式,情感的连续性对于形成诗风的统一性具有重要作用,篇幅过长,有时会制约情感连续性的实现。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