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让诗歌在人们的心灵扎根

作者:宋智明文 秋影、泓莹图   2016年10月31日 08:26  厦门日报    867    收藏

参加完2016“凤凰·鼓浪屿诗歌节”的各项活动之后,著名诗人北岛没有选择马上离开,而是应邀来到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25日下午3点,这场名为“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的主题沙龙如期举行。尽管主办方限制了人数,但现场还是来了近六百名听众,有的是特意从广东赶来。

  关于诗歌,关于八十年代,关于中西文化,在北岛轻柔舒缓的讲述中徐徐打开。对谈之后,当晚,北岛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名片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担任主编至今。曾获多种国际文学奖项和荣誉,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

  >>记者手记

  有问必答的北岛“我是第一次来厦门。40年前,我和舒婷通信,三天前,我和她才第一次在鼓浪屿相聚,大半生都过去了。这几天,厦门人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听到厦门诗人用闽南语朗诵《一切》,愤怒之诗变成了温柔之诗,我突然理解了当年舒婷给我回信所写的那首《这也是一切》。”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北岛依然沉浸在厦门带给他的新鲜感受里。

  北岛说,他四年前中风,语言能力目前只恢复了七成,思维也会受到一些阻碍。但是,厦门读者的热情和专注感染了他,他几乎有问必答。签名售书,一人只限一本,北岛一笔一画签名,无比认真,没有一丝厌烦。有的读者意犹未尽,又拿出新买或事先带来的书求签名,北岛也没有拒绝。他说:“带都带来了,我动动笔,不辛苦。”读者要求与他合影,他也是来者不拒。在书店赠送给北岛的留言本上,一位作家情不自禁地写道:“写作到了最后,拼的还是人品。谢谢您!”

  北岛老师,明年厦门再会。

  谈诗歌“就像新起的诗人挑战我一样,我也要挑战自己”

  记者:一般读者更多记住的是您早期的诗歌,有些甚至还固执地拒绝阅读您的新作,那么,在失去广泛关注的情况下,您仍然坚持诗歌创作,动力在哪里?您认为有哪些突破?

  北岛:是啊,我已经不喜欢《回答》了,可是到哪里,大家最想听的还是我朗诵有点口号性质的《回答》。欧阳江河写过一篇文章,在他看来,“北岛这个名字一方面与一个人的确切无疑的写作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历史的真相想要阐明自身因而寻找一个象征物的要求有关。”我想起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诗句:“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在我看来,“伟大的记忆”比“历史的真相”可靠得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朦胧诗的其他代表诗人舒婷、顾城和江河等只是更早地较为准确地写出“伟大的记忆”,从而引发大家的共鸣。如果没有后来的漂泊,我的诗歌可能也就停留在大家熟悉的《回答》《一切》和《结局或开始》。但我开始了新的生活,遇到新的情况,要求我用不同的形式来写诗,甚至写散文、做翻译、搞研究,正如你在下午对谈说的那样,一个作家也在不断成长。就像新起的“第三代”诗人挑战我一样,我也要挑战自己。

  我近几年的诗,与传统有了更多呼应。我在海外朗诵时,有时会觉得李白、杜甫、李煜就站在我背后。我们要是有能耐,就应该加入并丰富这一传统,否则就是败家子。


  谈散文“回乡之旅彻底治好了我的乡愁。我的灵感被点燃了”

  记者:《青灯》《午夜之门》《蓝房子》等书让我们看到了散文家北岛,《城门开》无疑是您散文的集大成之作,字里行间弥漫着怀旧气息,不知有写续集的打算否?

  北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了美国,有一阵独自养家带女儿。有一天,我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炒鱿鱼,当时没什么存款,房子每个月还要付按揭。幸好美国一家著名媒体约我写“作家手记”,救我于水深火热中,还逼出写散文的能力。后来我转向用英文教写作、出去朗诵,都和生存压力有关。诗歌只能点睛,而不能画龙,画龙非得靠散文的只鳞片爪勾勒连缀不可。我得感谢这些年的漂泊,使我远离中心,脱离浮躁,让生命真正沉潜下来。散文是中年心态的折射。就像一个下山的人,需要调节呼吸,放慢步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旧自然难免,那是对气喘吁吁的爬山过程的回顾,对山的高度以及风险的再认识。写诗久了总被人家斜眼,后来写散文似乎才得到宽恕。

  写《城门开》是2009年,我60岁,写的是我生命的第一段,出生到二十岁开始写诗。2001年底父亲病危,我时隔13年后第一次回北京,在故乡成为异乡人。这倒也好,回乡之旅彻底治好了我的乡愁。我的灵感被点燃了,试图用文字恢复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有读者问我喜欢哪一段的自己。我回答每一段都喜欢。到了退休的年龄加上中风,我反而比从前更愿意做事,等着我去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有点畏难情绪,希望有一天能够克服,争取写出满意的续篇。

  谈诗歌节“希望诗歌不仅在城市扎根,也能在人们的心灵扎根”

  记者:这几年,您在香港教诗歌,举办香港国际诗歌节,在智能化时代,尝试以诗歌教育与创作培育和召回人们的诗心,唤醒对世界的审美体验,不知效果如何?

  北岛:2007年夏天我搬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考虑为诗歌做点事。2009年,我倡导举办了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请来十来位国际诗人,包括盖瑞·施奈德这样的重量级诗人,有了一定的反响。我们为应邀诗人出版一本双语和三语的袖珍本诗选,让诗歌之夜过后,仍有持久的影响。这是两年一届的活动,还有一年两次的“国际诗人在香港”。这两个活动的重要意义是,诗歌终于在香港这座高度都市化的城市扎根落户了。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分会场活动,明年准备放在厦门,大家既可从视频上分享香港的活动,也能参加有厦门特色的活动,希望诗歌不仅在城市扎根,也能在人们的心灵扎根。


  谈诗歌教育“让孩子开启诗歌之门,越早越好”

  记者:您选编的《给孩子的诗》至今已经第28次印刷,您为什么会想到为孩子选诗?

  北岛:我的儿子兜兜上小学一年级时,从学校带回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这哪是诗啊?严重伤害孩子的想象空间。我下决心为他选一本真正的好诗,三年后编成《给孩子的诗》,作为送给兜兜和其他孩子的礼物。这本书挑选了外国诗70首加上汉语新诗31首,注重音乐性、可感性和经典性,其中选了今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的代表作《在风中飘》。我觉得,让孩子开启诗歌之门,越早越好。他们越早接触好的诗和美文,就会越早求真求善,养成一颗审美之心。这套“大师小书”目前已有10本,希望出到30本,力争把优秀的中西文化推荐给孩子。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一滴水都爱着自己的祖国——南水北调工程走访诗歌作品展
  2. 一生只为诗词而来: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3. 对话熊焱: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向往与追求彼岸那一抹微微闪烁的光亮
  4. 黔东诗人朱良德诗集《像河流进入生活》出版发行
  5. 每日好诗第45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中国作家》投稿邮箱 | 2025订阅
  7. 每日好诗第45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万里相送唯有诗 | 敬挽叶嘉莹先生
  1.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去世,享年92岁 | 诗歌选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5.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8.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9.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10.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