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谢小明
加入时间:2016-08-03
诗人简介

谢小明,男,江西修水人,江西省作协会员。

粉丝
关注

文心雕龙 诗韵传芳——谢小明诗歌集《九岭风》读后

文心雕龙 诗韵传芳
——谢小明诗歌集《九岭风》读后
邵顺文
与诗人、作家谢小明兄相识,源于在江西的一场笔会。笔会上,小明兄的儒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他的诗人、作家、杂志主编等身份时,我不禁有些纳闷,如此文静的朋友,在写作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否也像江流涌动、大浪淘沙?是否也像风卷残云、雷霆霹雳?是否也像大雪漫空、天翻地覆?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研读起他的诗作《九岭风》。
一口气读完了他全部诗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宁静。我仿佛发现了一座艺术的瑰宝,手眼不忍远离他作品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止不住又捧起他的诗作,反反复复又读数遍。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拍案;每次阅读,都让我更加惊异于他的平静外表后面隐藏着的那颗诗心。

午时蝉困时刻/树荫下凉床空空/一把蒲扇一根凳/或许这人一去已不复还/留下的物件表示存在

世界就这样/当虚空不设防/反倒使人心虚
——《树荫下》

这是他发表在诗刊上的一组诗歌中的一首。诗歌并不长,但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夏日午后,什么都在,但是主人公却不在现场,这为诗歌留下了想象的无限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谢小明以禅一样美好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的道理:当虚空不设防/反倒使人心虚。可以说,谢小明诗歌美学之中,禅意之美,占据着一席之地,这增加了他诗歌作品的内涵与外延,也必将拉伸诗歌作品的长度与力度,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拥有属于自己的广袤空间。

心已经沉下去了/到山的那一边

在黑暗里/一样也感觉到/那光
——《落日》

如星星/香气轻轻流转在静定的空气中/以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拒绝着繁杂和华丽/繁华落尽/淡淡的你终归于恬静
——《茉莉花》

在他的作品中,类似的文字比比皆是,文本中散发的禅意芬芳,宛如在初春的大地上弥漫的蒲公英、车前子,让人感到炫目亮眼。

谢小明诗歌美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用情真挚。浏览了他二百多篇诗歌作品之后,我能够看到一个博大真挚的灵魂宇宙,在他的这个宇宙里,风是纯粹的,云是纯粹的,而人心一样纯粹美丽。他用真情抒写真的艺术,引领我们做真向真。这是艺术的使命,更是艺术家的使命。当举世浑浊,只有艺术还在勇敢地担当它从未推辞过的职责。真是艺术的身体,也是艺术的魂魄。通过对谢小明诗歌的赏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真诚善良的艺术追溯。

溪水碰撞鹅卵石/宛如熟悉的音律拍击心弦/我拾起一个个音符/编织成歌/每个音符都能唱响村庄明天的梦
——《溪流让村庄生动》

三月的阳光/深深植入山的肌肤/所有的生灵开始拔节疯长/山,还是那山/用泥土垒积的洞房里/母亲与粮食成为最美的风景/水,还是那水/聆听从源头传来的远古流音/与脉膊同响

村庄的儿女/用心唱响大地/或许是诗,或许是故事/唤醒村庄的沃土/绿色的感动
——《绿色的感动》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封签。谢小明更不例外。除了禅意和真挚,他的作品更多留给我们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思索。诗人是这个世界上心怀热度的歌者,他的歌唱有别于哲学家的冷峻与深沉。他满怀深情,壮怀激越。他用自己的文字,讴歌广阔的天空大地与人间一切。《想起儿时过年的情节》、《一条河的歌唱》、《溪流让村庄生动》、《绿色的感动》、《白鹭》、《在黄龙山,遇见杜鹃》、《晨雾》、《旌阳古渡》、《蝉》、《春夜听雨》、《燕子》、《采茶女》、《山与雾的痴情》、《云岩寺》、《碧波深处》、《撒网》、《物语四季(组诗)》、《下雨天(组诗)》、《清水岩溶洞的震撼》、《安溪》、《六月,杨梅红》、《东岭赏桃花》、《小区生活(组诗)》等,无不取材于平常生活。但是,诗人就是诗人,他以足够的信心与能量把琐碎的生活酿制成醇厚的美酒。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谢小明的诗歌题材之广,是一般诗人无法超越的。取材之广,也反映出作家运筹语言的能力。正可谓,无处不是文章,无处不是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文心诗魂。

谢小明诗歌美学的另一个特征是他对客观意向的挖掘之深。关于怀念题材的一组作品,很能够说明他作品超越于海平面的深度。《铁匠老汪》、《阉匠老林》、《弹花匠欧阳师傅》、《刘篾匠》,我们从这组诗歌中看到的不仅是几个朴素的人物,更是一段令人流连的岁月。生活,所有的生活,平凡的,光辉的,卑微的,伟大的,屈辱的,荣光的,都会成为历史,但是艺术却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保留了一种原汁原味的场景与延续。

一生与一把篾刀称兄道弟/比刀更薄的竹篾/一次次划伤他的手掌/白色的止血膏布缠着他的十指/千百次割裂又愈合的伤口/使他的双手积茧如甲/使他的双手干练灵巧

坐在三月的阳光中间/院内的桃花、李花一齐围在他身边/看他飞舞着篾片/熟练地编 灵巧地编

他编出的筲箕,不但/可以滤米滤菜,还可以/滤清脆的鸟鸣、云朵和杂念/他编出的竹篮,不仅/可装蔬菜,还可以/装问候、祝福和赶集的笑声/

他把斗笠编成嘹亮的红歌/他把晒席编成明朗的天空/他把箩篓编成偌大的粮仓/阵阵篾片如细浪翻动/翩翩手姿如白鹤亮翅/连满山的竹子/也羡慕他的手艺
——《刘篾匠》

可以说,这是一个一切高速运转的时代,作家笔下的“刘篾匠”们,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作家的文字,为我们留住了一段美好的乡村岁月,更留住了一段美好的追忆。当钢筋混凝土占据乡村淳朴的土地,当大型游戏取代古老的神话与传说,诗歌为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们留住了最后的纯粹与纯洁。

只要有一个人还在追求,艺术的生命就永葆青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一场诗歌的盛宴一定会上演。那是对生活的讴歌,也是对诗人辛勤劳作的最好嘉奖。舞台正在铺展,诗朗诵者们正在静静等待那个伟大时刻的到来。我相信,我会在观众席上看到那个江西籍诗人瘦弱而坚毅的影子。他会以自己的文字,向我们演绎诗歌的另一个传奇。
让我们和作家谢小明一起,把热烈的掌声献给诗歌,献给未来。

(邵顺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方文学》散文刊执行主编,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得主。)

文心雕龙 诗韵传芳——谢小明诗歌集《九岭风》读后

文心雕龙 诗韵传芳
——谢小明诗歌集《九岭风》读后
邵顺文
与诗人、作家谢小明兄相识,源于在江西的一场笔会。笔会上,小明兄的儒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他的诗人、作家、杂志主编等身份时,我不禁有些纳闷,如此文静的朋友,在写作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否也像江流涌动、大浪淘沙?是否也像风卷残云、雷霆霹雳?是否也像大雪漫空、天翻地覆?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研读起他的诗作《九岭风》。
一口气读完了他全部诗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宁静。我仿佛发现了一座艺术的瑰宝,手眼不忍远离他作品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止不住又捧起他的诗作,反反复复又读数遍。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拍案;每次阅读,都让我更加惊异于他的平静外表后面隐藏着的那颗诗心。

午时蝉困时刻/树荫下凉床空空/一把蒲扇一根凳/或许这人一去已不复还/留下的物件表示存在

世界就这样/当虚空不设防/反倒使人心虚
——《树荫下》

这是他发表在诗刊上的一组诗歌中的一首。诗歌并不长,但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夏日午后,什么都在,但是主人公却不在现场,这为诗歌留下了想象的无限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谢小明以禅一样美好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的道理:当虚空不设防/反倒使人心虚。可以说,谢小明诗歌美学之中,禅意之美,占据着一席之地,这增加了他诗歌作品的内涵与外延,也必将拉伸诗歌作品的长度与力度,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拥有属于自己的广袤空间。

心已经沉下去了/到山的那一边

在黑暗里/一样也感觉到/那光
——《落日》

如星星/香气轻轻流转在静定的空气中/以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拒绝着繁杂和华丽/繁华落尽/淡淡的你终归于恬静
——《茉莉花》

在他的作品中,类似的文字比比皆是,文本中散发的禅意芬芳,宛如在初春的大地上弥漫的蒲公英、车前子,让人感到炫目亮眼。

谢小明诗歌美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用情真挚。浏览了他二百多篇诗歌作品之后,我能够看到一个博大真挚的灵魂宇宙,在他的这个宇宙里,风是纯粹的,云是纯粹的,而人心一样纯粹美丽。他用真情抒写真的艺术,引领我们做真向真。这是艺术的使命,更是艺术家的使命。当举世浑浊,只有艺术还在勇敢地担当它从未推辞过的职责。真是艺术的身体,也是艺术的魂魄。通过对谢小明诗歌的赏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真诚善良的艺术追溯。

溪水碰撞鹅卵石/宛如熟悉的音律拍击心弦/我拾起一个个音符/编织成歌/每个音符都能唱响村庄明天的梦
——《溪流让村庄生动》

三月的阳光/深深植入山的肌肤/所有的生灵开始拔节疯长/山,还是那山/用泥土垒积的洞房里/母亲与粮食成为最美的风景/水,还是那水/聆听从源头传来的远古流音/与脉膊同响

村庄的儿女/用心唱响大地/或许是诗,或许是故事/唤醒村庄的沃土/绿色的感动
——《绿色的感动》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封签。谢小明更不例外。除了禅意和真挚,他的作品更多留给我们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思索。诗人是这个世界上心怀热度的歌者,他的歌唱有别于哲学家的冷峻与深沉。他满怀深情,壮怀激越。他用自己的文字,讴歌广阔的天空大地与人间一切。《想起儿时过年的情节》、《一条河的歌唱》、《溪流让村庄生动》、《绿色的感动》、《白鹭》、《在黄龙山,遇见杜鹃》、《晨雾》、《旌阳古渡》、《蝉》、《春夜听雨》、《燕子》、《采茶女》、《山与雾的痴情》、《云岩寺》、《碧波深处》、《撒网》、《物语四季(组诗)》、《下雨天(组诗)》、《清水岩溶洞的震撼》、《安溪》、《六月,杨梅红》、《东岭赏桃花》、《小区生活(组诗)》等,无不取材于平常生活。但是,诗人就是诗人,他以足够的信心与能量把琐碎的生活酿制成醇厚的美酒。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谢小明的诗歌题材之广,是一般诗人无法超越的。取材之广,也反映出作家运筹语言的能力。正可谓,无处不是文章,无处不是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文心诗魂。

谢小明诗歌美学的另一个特征是他对客观意向的挖掘之深。关于怀念题材的一组作品,很能够说明他作品超越于海平面的深度。《铁匠老汪》、《阉匠老林》、《弹花匠欧阳师傅》、《刘篾匠》,我们从这组诗歌中看到的不仅是几个朴素的人物,更是一段令人流连的岁月。生活,所有的生活,平凡的,光辉的,卑微的,伟大的,屈辱的,荣光的,都会成为历史,但是艺术却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保留了一种原汁原味的场景与延续。

一生与一把篾刀称兄道弟/比刀更薄的竹篾/一次次划伤他的手掌/白色的止血膏布缠着他的十指/千百次割裂又愈合的伤口/使他的双手积茧如甲/使他的双手干练灵巧

坐在三月的阳光中间/院内的桃花、李花一齐围在他身边/看他飞舞着篾片/熟练地编 灵巧地编

他编出的筲箕,不但/可以滤米滤菜,还可以/滤清脆的鸟鸣、云朵和杂念/他编出的竹篮,不仅/可装蔬菜,还可以/装问候、祝福和赶集的笑声/

他把斗笠编成嘹亮的红歌/他把晒席编成明朗的天空/他把箩篓编成偌大的粮仓/阵阵篾片如细浪翻动/翩翩手姿如白鹤亮翅/连满山的竹子/也羡慕他的手艺
——《刘篾匠》

可以说,这是一个一切高速运转的时代,作家笔下的“刘篾匠”们,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作家的文字,为我们留住了一段美好的乡村岁月,更留住了一段美好的追忆。当钢筋混凝土占据乡村淳朴的土地,当大型游戏取代古老的神话与传说,诗歌为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们留住了最后的纯粹与纯洁。

只要有一个人还在追求,艺术的生命就永葆青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一场诗歌的盛宴一定会上演。那是对生活的讴歌,也是对诗人辛勤劳作的最好嘉奖。舞台正在铺展,诗朗诵者们正在静静等待那个伟大时刻的到来。我相信,我会在观众席上看到那个江西籍诗人瘦弱而坚毅的影子。他会以自己的文字,向我们演绎诗歌的另一个传奇。
让我们和作家谢小明一起,把热烈的掌声献给诗歌,献给未来。

(邵顺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方文学》散文刊执行主编,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得主。)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