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四行花环体诗的絮语

作者: 2016年07月19日21:07 浏览:7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十四行花环体诗选》已于2016年7月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发行,本书是新诗史上第一部十四行花环体新诗选集。欢迎诗友邮购。 每本定价35元。邮寄使用到付。联系QQ:357713735

【十四行花环体诗选。序言】


                                                      
    日前在和万龙生老师讨论定型新诗体时,谈到了花环体诗的话题,发觉新格律诗界对格律森严的诗体——花环体诗知之甚少。经搜集整理,花环体诗创作的概况大致如下。

                                                                                   一
    花环体诗蝉联重叠,回环往复,因格律极其森严,所以诗人大多望而生畏。但作为一种艺术性极高的诗体,它还是得到很多诗人和读者的喜爱,对于其中的佳作久久玩味,赞赏不已。
    花环体诗古今皆有。
     宋代文学家苏轼和秦少游是一对挚友。有一次,秦少游出外游玩,很长时间没有回来。苏轼几次专程上门拜访也没见到。家人告诉苏轼,他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问,果然在那里。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个字的怪信叫差人带回,这十四个字是“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苏轼看后,连声叫:“绝”。原来这是一首花环诗,读法为: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花环体绝句准确地描绘出了秦少游自己外出赏花时的欢快心情。
    著名女作家冰心的祖父非常爱种花,在老家福州住所的花园里种满了海棠花、兰花、荷花等观赏花卉,花开时节,有许多同样爱花的人前来观赏。有位老友特地作了一首花环诗,赠给冰心的祖父,赞赏老人的爱花成癖。这首花环诗是这样的:
     最高华独羡君家,独羡君家爱种花;
     家爱种花都似画,花都似画最高华。 
  我打开新浪博客搜索花环诗,在《玩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77287417》中也看到一首花环诗《雾绕青山》:
    雨如烟雾绕青山,雾绕青山碧霭连。
碧霭连天飘细雨,天飘细雨雨如烟。
北京新格律诗人任雨玲曾尝试作花环体小诗《江南之恋》 :
    方圆同心歌唱月儿圆圆
    圆圆的月亮下诉说眷恋
    眷恋那多情的梦里江南
    江南小桥等你打马归还
    从以上诗例看出,来源于中华诗词的花环体,主要运用遣词造句的技巧——顶针,营造一首诗中绵延不绝、回环往复的境界。

                                                                                             二
    二十世纪初新诗兴起,由于新诗人大多都有欧美留学的经历,受西方文化影响,它们移植外国格律诗体十四行诗,改造加工,以期“洋为中用”。伴随十四行诗的到来,一种定型的、格律森严的十四行花环体也传入中国。
    十四行“花环体”是一种九曲回肠式的诗体。它和中华诗歌花环体的最大不同是在组诗之中追求蝉联重叠,勾连成章,这是历史上欧洲诗人在长期监禁中反复琢磨才定型的一种诗体。全诗共十五首十四行诗,前14首的首行和末行顶针相联,即后一首的第一行用前一首的最后一行,上下衔接,第14首的末行用第1首的首行,从而勾连成环状,而每首诗的第一行合起来,又串成第15首,首尾相连由此得名“花环”。人们常形容写格律诗是“戴着脚镣跳舞”,十四行花环体确实名副其实。
    这种诗体伴随着“十四行诗”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就有新诗人陆续尝试写作,逐渐在诗行排列、韵律规范等方面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习惯,成为现代新诗的一种新格律诗体。
    由于格律甚严,诗体难做,所以诗作少,介绍也少,读者对其知之甚少。据我所知,仅有钱光培、许霆、鲁德俊进行过极其简单的推介。
    钱光培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十四行诗选(1920-1987)》中写到:“这是一种格律森严的诗体,国内试作者甚少。除陈明远的这组《花环》外,我所见到的,仅有肖开的几组花环诗。”
    许霆、鲁德俊在1995年合著出版的《十四行体在中国》中,这样论述:
    “肖开、陈明远写作的“花环”体十四行是又一种组诗。全组花环由14首十四行和一个尾声组成,各首首尾重叠(即下首第一行同上首第十四行同),各首的首尾行再排列起来构成一首自然而合律的十四行诗(即尾声)。全诗不仅首尾呼应,各自衔接,且尾声又重复各首第一行诗句,本身又要合律,可谓壁垒森严了。我国试作者少,但有成功者。陈明远的《花环》作于1968——1970年间的“牛棚”,表达了诗人对培育自己成长的郭沫若、田汉、老舍等导师的深切怀念,吐露了诗人在劫难中未灭的真善美追求。陈明远后来又写了一首十四行花环诗《圆光》,发表于1986年11月《北美日报》。”随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圆光》进行了分析、鉴赏,最后指出:“《圆光》是中国十四行诗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截至目前,就创作队伍和创作成就来看,大致有30多首十四行花环体诗(据钱光培介绍,肖开有几组花环体诗,但原作很难找到)。其来源有诗人已经出版的诗集和网络、博客,所以有些诗作作者的姓名是网名,真实名字还不得而知。从诗作类型看,20多首诗大致有十多首属于参差式,有十多首属于整齐式,整齐与参差并分天下。从韵律来看,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为主,兼以交韵、抱韵等。从表现内容来看,以抒情诗为主,如《献给母亲的花环》是写给母亲的颂歌,《玉花环》是献给父亲的寿礼;也有叙事诗,如《柳堡的故事》。这也表明,十四行花环诗体虽然来源于西方,是一种移植的外来格律诗体,但从表现内容、遣词造句、节奏韵律、结构章法等,差不多已经完全民族化,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中国新格律诗体。

                                                                                   三
    从体式来看,花环体诗属于组诗系列,从内容看,主要用来表现比较深沉凝重的题材,如爱情、亲情、祖国和抒发自己的感怀等,从形式看,主要是运用顶针的技巧抒发缠绵悱恻的情绪、婉转曲折的情感,有时候也用来结构诗体,展开故事情节,使得整首诗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回环复现。
    2007年,重庆诗人王端诚将自己所作的,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等12首《菊花诗》为主题的和诗(以原诗韵)——七言律诗《菊花诗》,阐开生发为十四行花环体诗《秋菊之歌》,通过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贵族人士的文化生活情趣。全诗诗行整齐,节奏规律,韵律流畅,鸿篇巨制,一气呵成,绵绵不绝,荡气回肠,成为艺术水准极高的十四行花环体诗经典诗作。
    对十四行花环体诗推广普及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2003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金波先生所著的童话《乌丢丢的奇遇》,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乌丢丢是木偶戏中的单脚小丑,在一次演出后,被他的主人布袋爷爷不慎弄丢了,让看木偶戏的跛足拄拐的小姑娘珍儿看到,把他带回家,并给了他一个漂亮的身体,乌丢丢因想念布袋爷爷,坐上一部卡车误闯进吟痴老人的家里。在吟痴老人的帮助下,他们共同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最后终于见到布袋爷爷(已去逝),并与珍儿团聚。乌丢丢为报答珍儿,不惜牺牲自己,化作了珍儿一只健康的腿,从此,珍儿有了健全的身体,快乐而幸福地面对生活。
   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有十五个章节,每个章节前都由一首十四行诗作为序诗引领。如果把这些序诗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前面十四首诗,都是首尾相接的,而尾声的这一首诗,则是由前十四首诗的第一句(或者说最后一句)组成,恰是一首瑰丽多姿的十四行花环体诗。这样的结构方式,巧夺天工。它们装扮着《乌丢丢的奇遇》这颗美丽的宝石,使它愈发迷人,令小读者爱不释手。使得孩子们在阅读童话时,就潜移默化地感受了花环体诗的艺术魅力。
隋红娟老师是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的一名老师,她为金波先生的十四行花环体《献给母亲的花环》的艺术魅力所震撼,遂组织班内学生集体创作了一首花环诗《献给学校母亲的花环》。她最先创作了《尾声》,然后挑选班里有文采的14个孩子,阅读了学校大量的相关资料,召开了4次创作会,共同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每句12个字,每首14行,14首诗,首尾相连,最后每首第一句汇成《尾声》。花环诗这样的写法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开创了集体创作十四行诗的先河。
百度贴吧——柳堡的故事吧里有一首十四行诗花环体《柳堡的故事》,属于十二言整齐式,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只可惜仅仅贴出了四首,不知其余部分何故没有贴出,抑或诗人还没有写完?我在这里之所以特意提及它,是因为这是在所见到的十四行花环体中,少见的一首花环体叙事诗。
当本书即将付梓,编者继续在网络上搜寻时,竟然意外发现了云南昆明高红武新近创作的十四行花环体《剑侠与刀客》,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全诗十二言,也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它弥补了十四行花环体新诗缺少完整叙事诗的缺憾,为这本选集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能够运用十四行花环体结构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高红武的创作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四
    花环体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优美的新格律诗体,无论诗人还是读者,一旦接触到它,就难以释手。新诗人纷纷为之,形成了日益红火的创作高潮。在所搜集到的20多首十四行花环体诗中,来源于网络新诗人的诗作就有一半以上。另外,新诗人不仅严格按照森严的格律创作规范的十四行花环体诗,而且勇于创新,探索新的花环诗体式。
    云南老诗人梅绍农(1903--1992),曾作花环体新诗《月季花曲》 ,以这样的一节诗开头:
    月季花,你今朝如许地凋零?
    你载着我的寸心
    曾接过伊的芳唇;
    记得么,在一个温腻的早春?
    以下八节,每节都以上一节的末句开头,诗的最后一句呼应诗的首句,为“月季花,你今朝如许地凋零?”。全诗如同形式所体现的,反复缠绵地倾诉自己的恋情。语言凝练,形式齐整,富于韵律,它显然是采用“顶针”手法创作的一首花环体新诗。
有一位名叫行治惠的新诗人也创作了这样一首十四行《诗文花环》 ,和梅绍农创作的花环体新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想文字都是花瓣
    编成一幅美丽花环
    安上翅膀让它远飞
    飞过那草地雪山

    飞过那草地雪山
    徘徊旋转,寻找雪莲
    雪莲花独守雪域
    茫茫大雪,何处可见

    茫茫大雪,何处可见
    怎样才能传送心愿
    万水千山是怎样过来
    寻寻觅觅铁鞋磨穿

    寻寻觅觅铁鞋磨穿
    真想文字都是花瓣
           ——源自http://tieba.baidu.com/f?kz=429020737                               
    从花环体诗红红火火的创作势头来看,我有一种预感:无论花环体怎样格律森严,只要这种诗体为广大诗人和读者所喜爱,就一定会广泛传播下去。俗话说:插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对于定型新格律诗体,不也如此么?
    我以为,花环体诗应该不仅仅适宜于十四行,六行定型新格律诗、八行定型新格律诗,在表现宏大的思想、缠绵的情绪,以及叙述展开故事情节时,都有形成花环体的可能性,只要新格律诗人愿意为之付出,这种美丽的诗体一定会在新格律诗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5年1月8日初稿
                                                               2016年7月18日修改   
注释:
【十四行花环体诗选】 已于 2016年7月 由 雅园出版公司出版 发行,本书是新诗史上第一部十四行花环体新诗选集。欢迎诗友邮购。 每本定价35元。邮寄使用到付。联系QQ:357713735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