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的石头,想法是球形的
面对肃杀的旷野,慢慢枯萎
春风浩荡,对别人可能是高兴的事
但于你,于你孤独的初心,已经折断了
故土,一动不动的守候:
马上降临的迁移,与时间,与燃烧的野火
永远,像离家的第一次
棱角……因为轻,因为碎裂
我们—
为可能的方向
预付着灰烬
推荐语:
阅读扎莫棵,首先需要了解这种“蓬草”本身的意象独具的本质特征。进而通过诗人的诗性结构,来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和内敛的指向。显然,诗人很巧妙地将扎莫棵的表象赋予了新的内涵,一句:镂空的石头/想法是球形的,给这种圆形的,能随风行走的蓬草,赋予了思想的元素,让其瞬间和词语一起鲜活起来。接下来,诗人运用二律背反的表现手法,将春风浩荡和生命的漂泊形成一种映像。
没有了生命根基的随风漂泊,无疑是悖离生命的初心,孤独的初心被折断。留下的只能是:故土,一动不动的守候。这既是一种坚忍,也是一种无奈。而迁移,野火的燃烧等等,更是蓬草无法回避的命运之痛。即使是坚忍和无奈,更需要一种勇气来淡然地接受。并为可能的方向,预付着灰烬。由此看来,诗人确实是在“用内心写作”,以对生命无限敬仰的态度,书写生命。即使是卑微的蓬草。也同样具有生命的大义。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诗人的天职是返乡”,回归质朴,敬畏生命。是诗人大原飘风这首佳作的成功所在。 7月5日韩东林于沈阳丁香雅居(点评网友:韩东林)
“胡笳屡凄断,征蓬未肯还。”中国古典诗歌里,常用飞蓬、征蓬来形容游子的漂泊感。当冬天过去,春天来到,风一吹,球形的蓬草就自根而断,随风飘荡。 镂空的石头,想法是球形的/面对肃杀的旷野,慢慢枯萎——,起句读来让人诧讶,为什么“空”?又为什么是“球形的想法”呢?提出的疑问,需要我们去探寻。
“旷野”又涵盖着什么?为什么是“肃杀的旷野”?这肃杀的旷野——是生活,或者是别的什么?这春风又意味着什么?是什么让别人高兴,而对于“孤独的初心”却又是如此伤感呢?年轻的棱角呵!我们是不是都曾怀揣着希望和闯荡的心情离开过家乡?
这时候,答案来了,“空”,是年轻和单纯,“球形的想法”,是没有方向的,茫茫然的闯荡劲。而我们,或许正是在没有方向的方向里,一次次“预付着灰烬”,灰烬是什么呢?这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说完了个人理解,再来说几句不好听的。第一:抽象不是艺术的本质,诗是给人看的,太抽象是给神看的,精神太低俗是给鬼看的。第二:诗歌缺乏钻石的气息,少了主体性的精神体验。第三:诗歌需要一定的精神指向性(拔高),“灰烬”是没有找答案,诗歌应该给人希望。(点评网友:匿名网友)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