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立民:也谈文学经典教育的意蕴

作者:莫立民   2016年05月02日 23:38  光明日报    359    收藏

  2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田刚健先生的《文学经典教育的三重意蕴》一文,认为文学经典教育于国于民意义重大。它有三个方面的意蕴:一是加强文学经典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二是加强文学经典教育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三是加强文学经典教育是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当务之急。文章所论高屋建瓴,合乎逻辑,主要从政治构建的视阈论析文学经典教育的作用与价值。然而,文学经典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如果淡化或者疏忽文学的文化功能,则不能充分彰显其意蕴丰富的社会人文品格。


  化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文学经典具有高尚的精神品质与人文关怀,历久弥新的历史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与文化影响力。它不仅是作家个体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的反映,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品格与集体记忆的标志性符号,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文学经典丰富而优质的内在规定性,所以,它对构筑人类心灵,化育社会高素质人才有着其他社会文化元素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伦·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指出:“在人们重温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时,他们将比其他任何时候都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美满,因为阅读经典将使人置身于无限蕴藏的本质之中。”


  首先,通过文学经典教育,可以培养人格健康、身心均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人的教育不是制造没有思想与情感的冷冰冰的器皿,而是要尽力化育有健康思想与情操的有血有肉的人类个体与类群。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宣传与普及,让经典进入更多人们的心坎儿,让他们认识经典,尊重经典,并热爱经典,使他们在接受经典过程中,培养人文情愫,领悟人生意义,进行自我化育,不做只有知识、技术,却没有健康思想、情感的残缺个体,而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均得到全面发展的充满正能量的人。


  其次,通过文学经典教育,可以培养独立思考、“我思故我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与动力,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容易沦于僵化与平庸,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成为卓越的民族。古今中外的诸多文学经典名著,不时呈现着反思人生、改革社会的创新意识,也不时闪烁出强烈的独立思考的思辨光芒。进行文学经典教育,通过对其的推介,解读,研习,品味,让它们更多地走进家庭,走进课堂,从而让更多的人们受到文学经典名著中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的濡染,以此培养出更多不迷信、不盲从、敢于追求真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自主创新的优质人才。


  再次,通过文学经典教育,可以培养文明友善、讲求诚信的人。友善、诚信是人性中的善性质素,也是维系社会与人际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道德规则,失去友善、诚信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安全感、人人自危的社会。诸多的文学经典名著常常通过饱含着思想深度而又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来倡导友善、诚信,批挞狠戾、伪诈。中华文学经典中“诚信守约”“与人为善”“谦恭礼让”等思想源远流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几乎家喻户晓。传播文学经典,品读文学经典,在与文学经典的对接中获得其友善诚信思想的泽润,不仅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礼有节、友爱诚实的生命体,也让社会吹拂起和谐互助的温暖春风。


  化解浅浮学风与文风的有效武器


  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介工具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与写作习惯相比纸质时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电脑、手机中的读屏、读图消费使得学习迅捷化,互联网信息数字技术处理使得写作方便化。这一方面使得人们的学习与写作变得更简易、轻松,另一方面,也正是读屏或读图卸载了传统纸质学习与写作那种因语言的含蕴特性而不得不凝神静思、反复回味的深度,从而使它们流于浅表化,也直接导致人们的阅读与感知能力的退化。加之现代生活的高强度与快节奏,以及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使得当代我国社会浅浮学风与文风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抬头,甚至盛行。要克服这一现状,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治理的过程,但文学经典教育也是有效武器之一。


  文学经典由于其广博深厚的人生内容与深刻睿智的思想情感而深具人文典范意义。接受文学经典洗礼,是与高尚灵魂对话,是与伟大人格接近,受众会感到神圣、静谧、崇高,有益于受众思想的自由驰骋,身心的改版升级,而且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方宁静、深沉的独立空间。可以肯定地说,文学经典所蕴藏的永恒和超越性的人生智慧,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而且还能使人们远离浅薄、轻浮,亲近深刻、精致,从而养育出一个好的社会风尚,也养育出一个好的学风与文风。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元素


  目前,我国正在为全面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意味着在物质上要充分富裕,在精神上要高度文明。相比于一般文学与影视作品,文学经典往往具有卓越的生活丰厚度与思想深刻性,往往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影响,它在我国全面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起到其他文化元素所不能起到的特殊而积极的文化润泽作用。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红楼梦》,从荷马诗史、莎士比亚戏剧到托尔斯泰小说,文学经典在其流衍过程中,持续且恒久地影响着世风人心。揭示文学经典,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学经典中的文化立场、民族基因、人文关怀,挖掘其中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文明元素的正能量,彰显人类与本民族的人性之善、人伦之美,以此洗涤人心,构筑社会心魄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要建成高度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接受经典,传承经典,要让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正向风尚。


  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内在要求


  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途径很多,也任重道远,其中从文学经典中吸纳有益的人文养料与创作经验,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之一,也是其生存与发展基本规律所规定的内在要求。凡是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必定是内容与形式均十分成熟的创作文本,它既在内容上博大精深,闪耀着人性之美,又在形式上丰富完美,精彩纷呈。它是人生的宝典,艺术的圣殿。唐人魏征曾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杰出作品,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向文学经典取经。从文学经典博大精深的人生内容与丰富精湛的艺术风范中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经典之规矩,开自我之生面,实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创新性发展,以此迎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总之,文学经典教育的意蕴,既有政治层面的意义,也有文化方向的价值,只有充分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才能真正诠释文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也才能让文学经典充分发挥它的社会与文化作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它的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孙竞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尚飞鹏长诗集《演奏者》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从一个元素走进一部诗集
  6.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8.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9.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10.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