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016年蓬安河舒豆腐美食文化月”开幕仪式在蓬安县相如文化公园广场举行。三句半《想吃豆腐到蓬安》、国学诵读《蓬安河舒豆腐赋》、独唱《我的嘉陵江、我的母亲河》、喜剧表演《“潘长江”遇上“中江表妹”》等节目浓情上演。大多数节目取材蓬安嘉陵江、蓬安河舒豆腐,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15日上午的开幕仪式后,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电视台十佳主持人叮当,主持了丰富精彩的文艺演出。
“这是我第二次来蓬安,上一次是2015年8月,跟随我的恩师李伯清来到周子古镇,当时蓬安的风土人情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台一番问好后,叮当就讲述了自己和蓬安的“缘分”,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除了担任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叮当也带来了幽默表演“叮当秀”,将小品、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穿插在脱口秀中,引起阵阵欢笑。
表演结束后,叮当来到了河舒镇的文革豆腐。“我师父李伯清就曾两次光顾文革酒家,他多次对河舒豆腐赞不绝口,我也要来尝一下。”品尝完醪糟豆腐、纸包豆腐、鱼香豆腐、炕豆腐等河舒豆腐特色招牌菜后,叮当看着一桌“豆腐宴”竖起了大拇指。
取材豆腐 古稀老人创作三句半“蓬安秀美好风光,相如故里美名扬,河舒豆腐名声响,齐夸奖……纸包豆腐好漂亮,麻辣豆腐味道香,醪糟豆腐甜心上,爽爽爽!”开幕式上,四位白发老人手持鼓、小锣、镲、大锣敲打登场,带来的三句半表演《想吃豆腐到蓬安》,一登场就引起了全场欢呼。
据了解,这四位表演三句半的老人都是蓬安县周子古镇的退休教师,平均年龄已经69岁,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用幽默且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蓬安方言,将河舒豆腐等蓬安美食、旅游、文化风貌展示出来,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三句半是起源于清朝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是我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64岁的宋学东,是三句半演出团队里最“年轻”的表演者。“这次为蓬安豆腐写的三句半主要是从平时的生活积累中来的灵感。”据宋学东介绍,他花了1个晚上时间创作出三句半,然后用了4天时间紧锣密鼓排练,最终将节目呈现出来。“表演乙句的沈光同老师已经79岁,大家都希望能发挥余热,通过三句半展示对豆腐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国学诵读 小学生吟诵《河舒豆腐赋》“悠悠岁月沧桑,郁郁河舒古镇。土地膏腴,五谷丰穰;豆腐一绝,天下其闻。夫河舒豆腐者,历史悠远,肇于大汉,乃司马之相传;百代弥新,冰清玉洁,为食府之所称。活色生香,倾倒海内饕餮之徒;金榜题名,荣列国家地理产品。”
开幕式文艺演出上,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茅盾文学奖评委、“当代写赋第一人”之称的何开四先生日前所作《河舒豆腐赋》,也首次被搬上舞台,由蓬安县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以国学诵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豆腐伴酒,弄琴吟诗,风雅蓬安山水;饮食载道,义理存焉,助力最美乡村。河舒古镇,千古风流;河舒豆腐,四海盛名!”舞台上,5名蓬安小学生现场古筝弹奏,悠悠琴声伴随着同学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吟诵,将《河舒豆腐赋》的大气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吟诵形式非常好,不愧是‘赋圣’故里的后人。”看完学生表演,何开四老人意犹未尽。他说,此次为河舒豆腐作赋,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蓬安历史悠久,是‘赋圣’司马相如的故乡,对我来讲有亲切感。河舒豆腐相传是司马相如所创,这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何开四说:“前些年,我到过蓬安,深感山川之秀美,人文之丰富。豆腐佐酒,文人风流,河舒豆腐,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二是河舒豆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就像赋里所讲,美学情趣,通感眼耳鼻舌身。”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