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前给台静农的信件达44封之多,看得出彼此的关系之深。台先生1902年生于安徽霍邱,1922年到北大读书后,开始接触鲁迅的作品。他们的相识,在1925年。作为鲁迅的学生,台静农是个非激进式的人物,他的憨厚、老诚以及对艺术的敏感,给鲁迅留下的印象甚好。彼此的交往没有因环境的变迁而受到影响。看他们往来的书信,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性情,他们日常生活的趣事,也在此流露了许多。
在海燕出版社新推出的《台静农全集》里,看到一册《台静农往来书信》,一些过去没有见到的文章得以寓目,真的有惊喜的感觉。他生前交往的人物,多有学问,且系一代风云人物。但彼此的对话,以学问为多,故无一般文人的功利性语调。我尤为关注他与鲁迅的交往,能够看出其知识结构颇为深层的元素,这对于了解其人其文,不无帮助。
他与鲁迅最早的交往,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方面,其作品都受到鲁迅的暗示,模仿的痕迹一看即知。那些关于乡村生活的描述,有《呐喊》的诸多形影,主旨亦含有对乡土的思考,泥土气弥漫在字里行间。鲁迅在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选其作品多篇,并有不少肯定的话语。但后来,他们都很少再写小说,鲁迅沉浸在翻译与杂文写作中,台静农竟转道于学术。那时候许多青年转向,鲁迅颇为忧虑,但对于台静农,却有鼓励的话。由此可见,对于安于学术中的人生选择,鲁迅并不否定,关键是看青年的态度建立在什么逻辑的基点上。1933年12月27日,在致台静农的信中,鲁迅写道:
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若将标语各增一字,作“五四失精神”“时代在前面”,则较切矣。兄蛰伏古城,情状自能推度,但我以为此亦不必侘傺,大可以趁此时候,深研一种学问,古学可,新学亦可,既足自慰,将来亦仍有用也。
三十年代后,台静农的兴趣转到古文化研究之中,他知道鲁迅正在收集汉代造像,便为之搜求了许多。仅1936年61日,给鲁迅寄去的汉代造像达十八幅,均为难得的佳品。从鲁迅留下的文字看,台静农给老师带来的喜悦,自不用说。那种在古老的遗存中寻觅精神之火的快感,在他们的神态里都可看到一二。他们的品鉴古董,不似旧派文人的自恋之情,其实大有幽思的流动。在与古人的行迹对视的瞬间,未尝没有自省与追问。而借旧的文辞与图像阐发人生之要义,也内含其间。这一方面,研究鲁迅的人不太涉及,也遗漏了那其间的思想之点,其实也是遗憾之事。
鲁迅去世的时候,台静农颇为难过。在致许广平的信里说:“豫师去世,惊骇万状……山颓木坏,世界失此导师,不仅师门之恸也”。他随信寄去三百大洋作为奠仪之资,这在那时候是少见的。因了鲁迅的思想,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有一种内在信念的坚守的。深深感谢自己的导师,在他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与鲁迅诸弟子不同的是,台静农后来既没有走战士的路,也没有在文学创作的途中。他辗转于济南、四川、台北,与激烈的文化场域甚远。自1946年赴台湾教书后,几乎被文坛所遗忘。鲁迅逝世后,台静农几乎与左翼作家没有多少交往,在来往书信里,可以看出后来的生活行迹,与古文为伍,和诗画相伴,神游于考古文献,醉心于书法之道。交往的人物很杂,陈独秀、陈垣、胡适、张大千都与其有特别的关系,而所谈多学术与艺术之事。行走于古老的迷津里,另辟了人间的生路。这对于他,都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启功先生谈及台静农,对其书法上的造诣,颇多肯定,以为是一位高人。张大千晚年因为有这位老友而倍感欣慰,能解其心者,在台北也只有台氏等少数之人。晚年的台静农,文字不多,书画创作占去许多精力。他的书法,笔触遒劲,士大夫的迂腐气是没有的,好似精神的腾跃之姿,笔墨间是豪放的调子。而绘画亦新鲜可感,与民国的画家路径不同。这些作品,都可解释他晚年的心境,细细解读,有诸多的精神隐含。
一般人以为,台静农已经远离了鲁迅之途,走上了隐士的旧路。而在趣味上,和京派亦有交叉的地方。其实我读他与友人的通信,看其关于汉代、六朝的描述文章,以及阐释出土文献的文字,隐约感到鲁迅的幽魂的流动,似乎延伸着五四那代人的个性。比如他谈汉代文学,语气就从鲁迅那里来,连看法也是相近的。在论述六朝文化的时候,仿佛也在谈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的情境,内在的隐含,也是有的。他在学术里,承载着人生的清寒之味,又能于己身的困苦,推及历史烟波里的芸芸众生,遂有了旷世的苍凉。这些,都不是表面的文字所能看到的,有婉转的掩饰,乃一种不得已的修辞。用学术来表达对于人间世的看法,那深度,我们以常人之语是说不清的。
我自己喜欢他所写的一些杂文随笔,这些数量不多,而深意在焉。那些文章,举重若轻,文字是在古老的文明里浸泡过的,金石气和六朝气均在,悠悠然多中古遗响。他写陈独秀,气韵仿佛有阮籍之色,而谈北平学人旧事,总让人想起晚清文人的儒雅和干练。即便是书信,文字亦好,可作美文来读,那文气,也得鲁迅夫子的光泽。在台湾不得自由的日子,他以另一种方式面对苦难之路,精神不得陷落,也是鲁迅遗风的作用吧。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