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
作者:吉小吉
影子。母亲点亮的煤油灯让我
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影子
它摇曳在黑黄色的泥土墙上
后来我发现它一直跟着我
饥饿也一直跟着我
它跟着我抢两条红薯
它跟着我把五婆家狗娃的两颗门牙干掉
责备一顿之后,母亲让我把影子丢掉
我就努力想把影子丢掉
但我一直没有成功
后来它跟着我进城
跟着我走过大街小巷
跟着我哭泣,或者摇头晃脑地笑
一次次点起煤油灯的母亲
三个月前终于放下手中的灯盏
她瘫痪在床以后
我在城里。日光灯照亮的白色水泥墙上
影子,常常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影子常常一动不动地
陪着我,陪着我到天亮
以虚写实,让生命的暖色脱颖而出
——吉小吉诗歌《影子》简析
文/马啸宇
第一段第一、二句溯源:“母亲点亮的煤油灯让我/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影子”,指出影子是母亲给予我希望和光明后的“投影与印痕”。阐明有母亲介入的煤油灯、“我”和影子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辩证关系”。这时的影子是幸福的影子。“它摇曳在黑黄色的泥土墙上”则引出生命的沉重和原本色:黑色的影子与黑色的墙重叠,黄色与泥土墙映照,让人的心为之收紧。果然,后面作者继续陈述“后来我发现它一直跟着我/饥饿也一直跟着我/它跟着我抢两条红薯/它跟着我把婆家狗娃的两颗门牙干掉”,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儿时的贫穷和艰难。在这里,诗人又建立了一条暗线,把墙上的黑色引入内心。这时的影子是有阴影的影子。那么,面对命运的不堪我们该怎么办呢?此时幕后的母亲出场到前台:“责备一顿之后,母亲让我把影子丢掉”,母亲不想让孩子背负着童年的不幸成长。而“我”很想遵从母亲的意愿彻底把那些不愉快忘掉,只是身不由己,只因那些伤害太深——“我就努力想把影子丢掉/但我一直没有成功”
第二段“后来它跟着我进城/跟着我走过大街小巷/跟着我哭泣,或者摇头晃脑地笑/”这几句,借影子叙述自己为了生活颠沛流离,展示自己曾经的悲伤和欢乐。这时的影子是挣扎的影子。注意!写到这里,全诗的诗眼终于出现:“一次次点起煤油灯的母亲/三个月前终于放下手中的灯盏”。只要母亲安在,她给予“我”的光明、温暖、和指引就不会消失。当“我”悲伤时,她的灯给“我”以安慰;当“我”迷失时,她的灯让“我”看清自己;当“我”想家时,她的灯照亮“我”回家的路。但母亲却是终于放下了她自己一生都高高擎着的灯盏。诗人貌似平静的叙述,却让人的心猛的一疼后又为之缩紧。“她瘫痪在床以后/我在城里。”,这一句里,作者的懊悔、自责、无奈,无以言表。这是在用诗句硬生生抽自己的耳光,这是种欲哭无泪的悲伤。“日光灯照亮的白色水泥墙上”,从这里起,母亲有火苗摇曳的煤油灯变成了苍白的日光灯,黑黄色的泥土墙变成了毫无生机、白色冰冷的水泥墙。诗人用这种颜色的转换突出自己的失去之痛,挽回之难。这时的影子是痛苦的影子。后面这几句,“影子,常常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影子常常一动不动地/陪着我,陪着我到天亮”是这种感情的延续。失去母亲光辉的照耀和护佑,影子失去了活力,而“我”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失魂人”。这时的影子是思念的影子。
就这样,从幸福的影子到有阴影的影子,到挣扎的影子,再到痛苦的影子,最后到思念的影子。通过影子五种情感的交替变化,母亲的慈爱、游子的苦楚,生活的艰辛,都跃然纸上。从小情感上说,这首诗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但放在大背景下,表达的却是一种乡愁和对回归的渴望。
读这首诗的感觉是:初看平淡,细品有味,再品疼痛开始若隐若现,四品伤口绽开,鲜血迸流。作者通篇没有一句抒情,只是平静的叙述,通过时空的变换、地点的变换,颜色的变换,两两对比参照,使整首诗慢慢达到一种撼人心魂的力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