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艾青肖像 佚名作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富有良知的诗人们以笔为旗,发出了沉痛的心灵呐喊。
光未然的《五月的鲜花》以东北沦陷为背景,表达了抗日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誓死抗争的不屈意志。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以日寇无情残杀中国同胞并嘲笑中国人的奴性为切入点,从激发民族尊严的角度唤醒国人的抗战意识与抗战决心。艾青的《向太阳》则从一个知识者的感受出发,通过象征的手法,展示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追求民族解放的心路历程。这些经典抗战诗篇虽然作品构思、表现角度有所区别,但在抗战意识的觉醒与抗战精神的弘扬上可谓殊途同归。通过这3篇经典性的抗战诗歌,我们可以感知并概括出抗战诗歌在艺术风格上的共同或相通之处。
首先,抗战诗歌所使用的意象鲜明、有力,富有象征意味,情感真挚而浓烈。在《五月的鲜花》《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向太阳》等抗战诗篇中,“鲜花”“鲜血”“刺刀”“骨头”“太阳”等作为主导性意象,具有冲击力,传达出作者深沉、强烈的爱国理念与抗争情绪,试以《五月的鲜花》开头一节与结尾一节为例: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怒吼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鲜花”“鲜血”象征着抗日志士牺牲的壮烈与生命的动人价值。这些具有鲜明色彩的视觉意象成为整首诗的情感纽带,有力地烘托了作品的情感氛围。
其次,抗战诗歌的审美情感风格普遍倾向于忧愤沉郁,慷慨激昂。诗人此时迸发了高度的爱国激情,他以诗歌作为号角,以极大地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与抗战意志。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此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抗战诗篇: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对于当时急需维护国家民族独立、驱逐日寇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些抗战诗篇就是他们最好的精神食粮,他们从中获取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胜于千军万马。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