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当今世界的关系不大”
——利维斯评维多利亚时期英语诗歌的过渡性
1832年,英国小说家、诗人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去世。此后的时期在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为维多利亚时期。在一般文学史中,这一时期似乎是一个浪漫主义诗歌与现代主义诗歌之间的过渡期。这一理念的构建者就是英国文学批评家弗兰克·雷蒙德·利维斯(Frank Raymond Leavis)。他在其著作《英语诗歌的新方向》(New Bearings in English Poetry)中令人折服地论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语诗歌的过渡性问题。
利维斯对这一时期英语诗歌的总体印象就是“诗与当今世界的关系不大”。虽然说当时的诗歌选集编选家,如《现代诗人作品选》(Selections From Modern Poets)的编者约翰·斯夸尔(J. C. Squire)、《二十世纪的诗》(Twentieth Century Poetry)的编者哈罗德·门罗(Harold Monro)都很乐观地认为虽然当世缺少伟大诗人,但却不乏了不起的诗作。可是在利维斯看来,编选家们这么说只不过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严肃的通行标准、没有鲜活的诗歌传统”,而现实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对诗人成长不利”。一个时代是否有伟大的诗人主要取决于“每一个时代对通行的诗意、传统、技巧以及相应的习惯的前理解”。自然,社会因素,比如政治、经济、哲学等也会起作用。可是利维斯把自己的目光聚焦于文学批评,这是文学批评家关注的方面,也是 “对诗人能立竿见影的施加影响的方面”。
每一个时代都根据“前理解”建构自己对诗歌的预想,主要是预想诗歌的主题、素材和模式。刚过去的浪漫主义时代给维多利亚时期留下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预想。这种预想难以定义,很少被人们意识到,但却具有强大的力量。最早陈述这种预想的是约瑟夫·沃顿(Joseph Warton)的作品《蒲柏的天才与写作》(Essay on the Genius and Writings of Pope)。在其中,沃顿提出了应该区分机智感性的人和真正的诗人,以此为标准,沃顿严厉地批评了蒲柏的诗。马修·阿诺德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蒲柏和德莱顿都不是什么伟大诗人,只不过是了不起的散文家,理由是他们的诗是“依赖机智孕育”,而真正的诗要“以灵魂创作”。什么人的诗是以灵魂创作的呢?与阿诺德同时代的人都认为弥尔顿就是这样的诗人,他的诗“质朴、有美感,充满激情”,是诗人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但事实上,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意是考虑了《无情的妖女》、《玛利亚娜》和《精灵唱给海勒斯的歌》等一系列当时很有名气的诗的,这使当时的诗染上了“迷恋创造梦境”的习气。比如奥肖内西(Arthur O’Shaughnessy)、朗格(Andrew Lang)写的就都是这一类的诗。利维斯举例说朗格的十四行诗《奥德赛》(The Odyssey)是19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诗中有斯温伯恩(Algernon Swinburne)的影响,还有莫里斯的影子,前拉斐尔派、丁尼生的迹象也都很明显。他总结性地认为“梦境”是这一时期诗歌的总体特征。“诗人是他那个时代人群中最敏感的点”,“诗歌表述体验实质的能力微妙、精确而超乎寻常”。所以,诗歌才成为表达一个时代的最佳文体,在英国文学史上时有新成绩。
然而浪漫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成年人敏感的心灵不再是文学的重点了”。诗人的“关注点已经越来越转到敏感心灵与其关怀之间了”。这即是丁尼生的情形,丁尼生的诗中有大量的科学知识,这是丁尼生也可能考虑过“时代问题”的证明。可是,在利维斯眼中,缺乏一种对现代生活的认同感,只是书写一些新名词、新理论恐怕有装点门面之嫌。表现出来就是丁尼生觉得时代太过严酷,无论什么样的习惯传统和技巧都难以支持诗人面对时代。丁尼生是这一时期诗歌的代表,他的态度就是要告诉人们:“世界已经异化,没有任何诗意,除了以逃避抗议外,根本不值得抗议。”而阿诺德则在一首诗里说到诗歌的脱离现实性:
(这个时代)
曾束缚
我们的灵魂在迟钝的圆里。
阿诺德头脑清醒,对时代的问题认识清楚,而且真诚坦率。尽管他也希望诗性地“批评生活”,可是他的创作实践令人失望,他给时代问题的回答与他人无异。他说要珍视华兹华斯、渴慕希腊时代。但是,在他的心中,这一切也不过是“可以逃往的‘新鲜的早期世界’”。
当时还有一个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但在利维斯眼中,勃朗宁的诗作的情形也不容乐观。“他把自己生活的兴趣写入了诗歌,可是也很明显,这些兴趣不属于一个成年的敏感心灵”,“在清醒的层面上,他就可以成为一个爱与行动的天真的浪漫派”。利维斯此说应当针对的是勃朗宁的爱情诗、儿童诗以及他写的《圣普拉西德教堂的主教吩咐后事》和《我的前公爵夫人》一类的诗。从根本上看,应该是批评勃朗宁没有面对现实生活。
利维斯的最后结论是在新世纪就要到来的时候,检阅我们的诗歌成绩,只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代性’的自我表现,是一种自得的虚弱”。正是这种“虚弱”决定了诗人们其实是无力表达现代生活的,诗人创作的这种无力决定了在诗歌方面,维多利亚时期只能是一个过渡时期。很快,以托马斯·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时期就要到来了!
利维斯是英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人物。20世纪的文学批评新方法层出不穷,使人有繁花似锦的错觉。但说到底,文学批评的根本还是文本,而文本的评价要依据现实生活。利维斯就是践行这一原则的批评家。他批评诗歌、小说和文化都有一个关键词“道德意识”。其实,“怎样生活?”就是道德意识的一部分。他在考察现代主义前夜诗歌发展的时候,以细读文本为基础,以是否关注现实的现代生活、反映现实的现代生活为标准,得出的结论成为构建文学史框架的一部分,堪为批评家的榜样!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