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

2024.9.10

综述·评论

特邀点评

刘长华

   《老铁匠》:莫泊桑有名著《一生》,通过约娜的风雨一生和苦乐年华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人生既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坏”。“某某的一生”是为中外文学中一种常见书写模式和母题形态。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臧克家的《老马》、聂华苓《人,又少了一个》、余华的《活着》……都是这种模式或者母题的具体呈现。《老铁匠》这首诗也是对文化原型和文学母题的赓续,可以看出作者有现实主义情怀吐露,还有通过某些阅读熏陶和生命体验而积淀下来的文学血脉在流淌。诗中老铁匠身上迸溅着传统手工匠的精神火花,火花冷却之余,却凝结了他孤苦无趣的生涯。诗和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思在冷峻、客观的文字背后缓缓注入,默默脉动,最终流向对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追问。确乎,世间有很多活得认真的人,但人生的坐标和轨道却对他们很潦草,就像天上一颗不曾发光、分量也不重的流星划过天际,消逝在茫茫之中,留不下半点印痕。《老铁匠》以朴实的口语勾勒了一个普通百姓的生命历程,令人不胜嘘唏,更有“帝王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式的哲学思索,而且这种思索有如风行水上,更如盐入水中,叙事“僭越”了哲思的妙用,这样的“僭越”值得鼓与呼。

   《隔河之命》:这首诗在精神结构上有似于忏悔书式的书写构型,表达了不孝之子因某种缘由而对痛失家母的愧疚之情。人们常言,诗歌和文学需要承担批评的力量,实际上自我批评应是第一位的,有着令人更为信服的理由,忏悔从自我批评出发,常常融情入理,走得更远,向着灵魂发问,“抉心自食”,最终跃入形而上的高度。这首诗隐现着“问天”的意向——渭河为何隔断家与医院的联系,拉大彼此间的距离,使得亲人沦落成阴阳两隔?不过,呼之欲出的悲愤之情旋即让位于“再也回不来的”的现实,外在的痛诉状态转向内在的伤口舔舐,母亲的离去已成永无更改的事实,所有的幻想不过是加大加重儿女们的自责,所有的忏悔永远解决不了置于眼前的实际问题。换个视角,抑或这就是忏悔的意义,让主体回到自身,对自我存在产生审视和警示,对存在本身进行某种意义的探询。所以,诗的结尾“可有比生命故事更糟的事/可以比两岸更为颠倒的人间世”,清晰标识出诗已完成从“问天”到“问已”“问人”的美学位移。这也是这首诗的最大看点之一。

   《西行》:对年龄和时间的体认,是生命自觉、个体自觉的表现,这首诗即是时间主题和生命主题的承续。作者带着浪漫主义的达观和自信看待年事渐高,明确表达了自己以文字对抗时间挤兑和压迫的选择,字里行间洋溢着魏晋的“梗概之气”,又与盛唐的“边塞风气”有机融合,从而彰显中国味道的生命诗学。但作者又有别于传统中国诗学将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锚定于“立功”“立德”等功利主义层面,而是聚焦于“立言”,在整首诗中自始至终视生命的刻度、密度与创作的能量为正比关系。其中的“立言”也并非以谋求扬名立万为矢的,而是以精神自由为追求境界,以心安理得为人生的快乐:“我俯首前行,把一本书写到圆满/结尾处盖上印章”。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明志之作,也是一首能与生命对话的诗教佳篇。

    刘长华,湖南隆回人,文学博士,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新诗的研究与批评。出版《彭燕郊评传》《民族神话、传说意象与中国新诗民族性的建构》独著两部。曾获湖南省十大书评奖、湖南省文艺评论推优奖、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称号。


网友点评

Jessie欣

   《蝉》:时间与记忆的交织:诗的开篇以一种悖论式的时间描写暗示生命和历史的循环,一切都在循环往复,过去和未来在某种意义上相互交织。这与蝉的生命周期相呼应,蝉在泥土中度过漫长的幼虫期,然后破土而出,迎接短暂的生命。

    自然与疗愈的象征:蝉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被赋予了疗愈的功能。诗中提到蝉能够治疗“远离土的病症”,这是讲蝉的药用价值,也隐喻现代人远离自然、与自然脱节的状态。

    蝉鸣与黑夜的关系:蝉鸣被描述为“加固黑夜/让黑更黑”,让“黑夜变得通顺”。这里,蝉鸣似乎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不仅在夜晚的静谧中响起,更与黑夜进行某种对话,使得黑夜更加深邃。
生命与归乡的主题:最后几行诗,暗示生命最终的归宿。蝉的一生经历蜕变和鸣唱,归于沉静,正如人类的生命历程,需要回归自然,回归本源。

    整体风格与局部意象的呼应:这首诗风格凝练,意象丰富且有层次,通过捕蝉、蝉鸣、夜晚、黑暗、泥土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诗意空间,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同时,语言充满思辨的味道,让人能够在多重意象中感受到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Jessie欣,原名李嘉欣,高中美术教师兼古典舞教师。

编辑委员会

主编:金石开

栏目统筹:新宇

编委:
王夫刚 付  炜  年微漾
迟 牧  金石开  罗 曼
孤 城  符  力
(按姓氏笔画数排序)

栏目说明

1. 《诗歌周刊》是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委会完全从文本质量出发,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一至两周内过万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选佳作汇编而成。

2.本栏目由本站官方主导,与广大网友投票参与的栏目区别明确,每期推荐诗作15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受邀专家独立撰写评语,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的审美标准,不受任何其它因素干扰。

3.由于轮值编辑每日审稿量大及其它原因,可能致使漏选部分优秀诗作,望不要受影响,而是继续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在保证个人审美的基础上,集体协商推荐。

5.编委会每期提名作品,邀请1位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如现有作品不能诱发特邀专家点评兴趣,则他可自行提名作品,报编委会同意后,撰写点评。

6.本栏目将会不断完善,欢迎留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醒

(1)点击橙红方格后的标题可阅读正文

(2)本栏目能适应手机阅读,只需将本栏目网址转发到手机,即可实现,并可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登录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