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先:诗与时代的呼唤

作者: 2024年10月28日15:45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序陈立红诗集《文明的呼唤》
我曾在河南生活工作20多年,对河南怀有深厚感情。因此,在京工作的河南籍青年诗人陈立红,请我为他的诗集《文明的呼唤》作序,我便慨然应允了。 
翻看诗集清样,首先吸引我的是诗集的名字。我读过很多诗集,但以“文明”命名的作品并不多见。自从西方学者的“文明冲突论”出笼以来,“文明”这个词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敏感的神经。因为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我们落后了。现在,当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的时候,“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却在西方颇有市场。这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既感到好笑,又深感忧虑。我想这就是作者如此命名诗集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陈立红的诗歌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作品视野开阔,恢宏大气;语言通俗晓畅,深沉激越。诗集由《祖先:历史的面容》《家乡:现实的背影》《文明:未来的呼唤》三个部分组成,是作者从事诗歌创作20多年的精华。按照诗意和内在逻辑进行编排,这使诗集具有很强的整体感,通读下来像是在观看一部反思历史、观照现实和展望未来的诗剧。从时间上来看,包含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的全部信息;从空间上来看,则涉及从家乡到国家再到国际的广阔题材。这种结构、内容和诗意的呈现,表现出诗人具有宽广的视野、宏大的构思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诗是时代的先声。一个优秀的诗人,总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发出时代的强音。去年11月,中国文艺盛会(文代会、作代会)在京召开,拉开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序幕。今年是新诗诞生90周年,一些纪念活动正在陆续举办,中国新诗能否迎来新的辉煌?在此时刻,陈立红编辑出版自己的诗集,并以诗人的方式向世界发出了深情的呼唤:“现在,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看见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正在来临”(《日出东方》),“地球这个小小的村落,/她是你我共同的家乡;/爱心的呵护她才繁花似锦,/和煦的阳光是最好的营养”(《和谐之光》)……表现出诗人勇立时代潮头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表达了作者对文明传统的自信和对和谐世界的向往。 
与有些诗人喜欢歌风弄月不同,陈立红是一个关注现实和世界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均有很强的批判意识:“毫无良知的理论铺天盖地,/正在生吞活剥全球的现实,/它会成为谁的真理?!”(《良知》),“全世界抗议的呐喊,/无法制止众目睽睽的暴行。新世纪的鬼正在敲门……”(《伊拉克的石油人民的血》),“汉谟拉比法典,/人类最古老的法律,/面对机枪无法讲理”(《文明的碎片》)等等,对社会丑陋现象和世界霸权行径进行了无情揭露和严厉批判。这种批判其实也是一种呼唤,是对人类良知和公平合理世界新秩序的深情呼唤,是文明的呼唤。 
比较难得的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作者对收入诗集的诗歌语言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重新加注了标点符号,修改、删除了诗歌形式探索的试验句式,使诗句恢复到整句状态,并增加了一些关联词。同时,还对作品所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简单注释。这样可以避免一般探索性诗歌常见的晦涩玄虚,有助于减少歧义和误读,对读者阅读领悟诗意会有很大帮助。现在,新诗的“难懂”已经成为困惑读者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诗集出版发行的一个难题。陈立红能主动放下诗人的“架子”,削剪诗歌疯长的或装饰性的枝蔓,像“冬天的乔木”一样“剥光了辉煌的叶子”(《犹如伟人进入思想》),直接呈现诗意,是需要勇气的,这也说明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我认为这种充分尊重读者的做法应当肯定,也希望诗坛能给予理解和关注。 
现在全国每年出版图书达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但新诗诗集的出版却越来越寥落。这对继承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繁荣当代诗歌创作,激励创新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均是非常不利的。虽然新诗出版难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中国出版、发行界,应该以更长远的目光、更积极的姿态来审视这个严肃的问题,比如建立诗歌出版基金和全国诗歌出版发行协作机制等等,担当起应负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是值得肯定的。作者说“诗歌如同小麦和水稻一样,/是饲养精神的基本粮食”(《诗歌精神》),我希望在作者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诗集能够打动匆忙的读者,创造出较好的发行业绩,为新诗90岁华诞献上诗人、出版家和读者的厚礼。 
陈立红现在从事青少年工作,开展“我们的文明”主题活动,是“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执行主编。这种工作性质促使他历练出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在审视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和从容。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一个愤怒青年成长为抒情诗人的心路历程,从感叹个人际遇到期盼民族复兴的巨大转变。这是令人欣慰的。陈立红刚过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祝愿他今后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祝愿来自东方的文明的呼唤,能够为促进文明融合、建设和谐世界,做出中国诗人的贡献。
注释: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1月16日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