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之“青春文学课堂——著名诗人专题讲座”特别活动于开封举行。《诗刊》社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以“人诗互证与境界问题”为题,着眼于中国古典诗教传播,新、旧体诗交替,创作面临AI挑战的多重现实语境,高屋建瓴地阐释“人诗互证”“以诗为证”的理念,呼吁用诗歌记录生活、时代和历史,储存人类的情感、经验和精神,传承人类文明。
李少君首先指出,“人诗互证是诗之原则”。与小说家、散文家的“家”不同,“诗人”之所以被称为“人”,正在于诗歌是最突出作者主体性的文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从《诗经》的“思无邪”、“情动于中,形之于言”到近现代的“诗界革命”和“以白话入诗”,少君主编纵谈古今、娓娓而谈,指明写诗就是要呈现真正的自我,展示活生生的灵魂与精神,这就是“人诗互证”。古典诗教传统中的“修辞立其诚”“知人论世”“诗史互证”等理念,都是“人诗互证”的生动呈现和思想结晶。
随后,李少君以杜甫、苏东坡为例,详细论述了他们作为中国古代人诗互证典范的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他说:“每次读到杜甫,我都有很多感慨。我们都得到过来自杜甫的安慰。”“每次读到苏东坡,我就强烈地想成为他这样的人。”杜甫、东坡都是我们人生的榜样,他们对于人生、诗词的态度,浑然一体,实现了精神人格和文学艺术的双重超越,堪称我们现代人的心灵楷模。
更进一步地,他又从“境界与诗之高下”的话题切入,提出境界的提升,需要时间的淘洗、生活的考验,更需要不断自我修养、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诗成肉身,或许就是最高的诗歌境界,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等伟大诗人,都是诗成肉身的典范。正如宋代理学家张载所言“民胞物与”,中国古代大诗人都能够积极把山水、自然、万物都纳入自己的胸怀,与自己的作品彼此交融,既参与了精神世界的创造,又是我们现代生态意识和实践的宝贵学习资源。
最后,少君主编回归当下现实,宣扬人诗互证的当代意义。在AI修辞速度和能力甚至胜过真人的时代,唯有人诗互证能够证明诗人和诗歌的“真”与“诚”,终结掉各种形式的“伪诗歌”。在ChatGPT时代,我们依旧要保卫生活的完整性和心灵的纯粹性,保护人类的情感家园,保卫诗歌,以诗歌赓续历史文脉,在新时代创造出当代华章,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李少君主编曾在不同场合大力提倡“人诗互证”理念,作为中国古典诗教中“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修辞立其诚”等重要理念的“再阐释”与“再发明”,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共鸣。至今,《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走过了四十余载,值此“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活动之际,他重提“人诗互证与境界问题”,格外具有总结性思考、现实性发掘和未来性指引得价值,发人深省,赢得了满堂喝彩。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