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由《诗刊》社、长江文化促进会与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诗歌网、《雨花》杂志社承办的“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南京站)在古都南京成功举办。生活在南京的诸多诗人在扬子江畔雅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长江文化的诗意表达。
10月17日下午,“诗颂长江·长江的港”南京诗歌创作与拓展座谈会在莫愁书院举办,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郑焱,《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社长王冰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座谈会由《雨花》杂志主编育邦主持。
郑焱在致辞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了长江文化的重要性。郑焱指出,南京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他期待在座的诗人、作家、评论家能够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南京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长江之港的独特魅力,共同推动诗歌创作的繁荣发展。
王冰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作为长江入苏“第一站”,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诗意的城市氛围。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南京段全长近百公里,自然岸线总长280多公里,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钻石航段”。此次诗会的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激发当代诗人的创作灵感与激情。
座谈会上,与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出发,围绕长江文化的诗意表达、南京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诗歌创作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表示,港具有开放性,《诗刊》如同诗人的港,指向心灵的远方。他希望当代诗人能够为长江这一文化符号注入新的活力。陈卫新说,在古代,“金陵怀古”是一个延续千年的同题创作的主题;莫愁湖古时就在长江之滨,“莫愁烟雨”是金陵四十八景之首,这里是一座港湾,是长江的港,是南京文化和文学的港湾。李樯则强调当代作家在古典江南的文化背景下创造现代性的重要性。黄梵以其童年在长江边的生活经验为例,阐述了长江流域水源丰沛与水患危机的矛盾性对文明诞生和诗人创作的影响。长期工作于南京市建邺区的金立安,以详实的事例,阐述了建邺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诗人创作的滋养。评论家、《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则提出,长江水系对江南的滋养十分重要,作家们应该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性作品。龚学明认为书写长江需要有现代意识,这一宏大的母题对创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朱庆和表示大江大河的书写参杂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马铃薯兄弟和格风则强调了自然风物对诗人诗心的影响,以及诗人对长江的反哺责任。李海鹏作为外来者,表达了对江南文化和长江文化传统的期待与认同。刘康和赵琳则分别表达了对长江的深厚感情和对南京这座诗意盎然的城市的赞美。奚必芳把长江比作一个包容而沉稳的人,认为其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诗会期间,与会诗人还考察了中山码头、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燕子矶、鱼嘴湿地公园以及江心洲等地,亲身感受长江南京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考察活动得到了南京市建邺区文联和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此次“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南京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当代诗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也为进一步推动长江文化和南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诗人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为新时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