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中秋节

作者: 2024年09月20日01:22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永久记忆能力在我大脑安营扎寨后
首个没有逃掉的中秋节是1970年的
那是被一群有过“社员”称号者种下的
那时我是农村小学一年二期的学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
至少是我所在大队的绝大多数人家
穷得连硬似土砖的月饼也买不起
大家在中秋夜只能看月亮
那还得要老天的心情好
至少没有乌云遮住月亮
我所知的几个大队别说没有电视机
就连电也因放不下身段而不肯下乡
至少是我所熟悉的县或同级市、区
本世纪的穷人阶层仍然是农民
那时农民有那时穷快活的方式
中秋夜的独特快活方式是
各村落的一些青年、少年、儿童
会自发地聚集到晒谷坪里拖毛船
毛船是用稻草或树枝制成的
大家轮流扮演纤夫与乘客的角色
力气小的儿童肯定要兄姐们相助
前提是要逗兄姐们开心——
两个男童为一组玩顶牛的游戏
在四周观战的兄姐们
因抱着捉弄心态而发出的助兴声
能把谁也没见过却又流传着
而且有人相信的鬼吓个半死

跟我同龄的男童都争强好胜
即使得不到奖励也会为荣誉而战
更何况获胜者坐船的时间量
要比失败者的多大约一倍
所以个个像吃了兴奋剂似的卖力
直到双方或有一方精疲力尽才罢休
我跟对手本来势均力敌
但他对痛苦的忍受力比我的差
我便获得了今生能记住的
第一个胜利与奖励
头皮虽然痛了好几天但也觉得值
虽然游戏只玩了大约三个小时
却也上了瘾
便嫌每年的中秋节太少了
幻想着七天能长出一个来该有多好

到了1973年
我跟同龄男童都知道上了兄姐的当
再加之力气都大了一点
便从这年开始
每个中秋夜不再顶牛了
而是拖毛船
为了求得心理平衡
我们也会像一些媳妇熬成婆婆后
要变着花样整晚辈媳妇一样
极力怂恿比我们小几岁的男童
重蹈前车之覆

1978年9月至10月间
我们全家人
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了
便返城吃上了本本粮
此时的我
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带着土味的野性
一年的城市文明根本掩盖不住
以至于到了次年中秋节时
我还惦记着拖毛船的事
但城里人不拖毛船
我这才意识到
童年的中秋节已经长大
再也不肯还童了
但我的记忆库有保鲜功能
以至于第一个没有逃掉的中秋节
一直没有腐化变质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