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引·咏鹦鹉
填词/任冉
锦羽,巧喙,能学语,性安驯,趋欢作乐娱神。俯首身囚禁,可心惹人亲。巧言学舌,罩入钿笼,灵舌有乾坤。
口吐莲花翻译语,能言善学天真。莫恨樊笼锁,慰情众温存。柔音媚爱取悦,世有此鸟欢欣。
甲辰八月初五(2024.9.7)酒后夜
(临江仙引,词牌名。调见北宋柳永《乐章集》,入南吕调(林钟羽)。汲古阁本《乐章集》刻作《临江仙》。《词谱》卷一七据《花草粹编》校定,作《临江仙引》,与《临江仙令》、《临江仙慢》不同。南宋黄昇《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璞、陶岘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植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嫒江妃”。引: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原是古代琴曲的名称,在唐宋杂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后来成为词调的一种类别,多数由大曲摘遍翻演而成,个别来自杂曲。体制一般比“令”长,但比“近” “慢”短。调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歌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以柳永词《临江仙引·渡口》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词律》卷八将此调附于令词《临江仙》后作又一体,并注:“此另为一格,与前调迥别。”;以柳永词《临江仙引·上国》为变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两仄韵,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此体与正体同,只是上片起两句押仄韵,下片第三、四句亦成五言对偶。上片起句四字分两句,且押韵,足证前首起四字,虽不用韵,亦为两句,《调律》合为一句之不妥。本词依柳永词《临江仙引·渡口》词调格律格式,词林正韵。)
填词/任冉
锦羽,巧喙,能学语,性安驯,趋欢作乐娱神。俯首身囚禁,可心惹人亲。巧言学舌,罩入钿笼,灵舌有乾坤。
口吐莲花翻译语,能言善学天真。莫恨樊笼锁,慰情众温存。柔音媚爱取悦,世有此鸟欢欣。
甲辰八月初五(2024.9.7)酒后夜
(临江仙引,词牌名。调见北宋柳永《乐章集》,入南吕调(林钟羽)。汲古阁本《乐章集》刻作《临江仙》。《词谱》卷一七据《花草粹编》校定,作《临江仙引》,与《临江仙令》、《临江仙慢》不同。南宋黄昇《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璞、陶岘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植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嫒江妃”。引: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原是古代琴曲的名称,在唐宋杂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后来成为词调的一种类别,多数由大曲摘遍翻演而成,个别来自杂曲。体制一般比“令”长,但比“近” “慢”短。调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歌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以柳永词《临江仙引·渡口》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词律》卷八将此调附于令词《临江仙》后作又一体,并注:“此另为一格,与前调迥别。”;以柳永词《临江仙引·上国》为变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两仄韵,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此体与正体同,只是上片起两句押仄韵,下片第三、四句亦成五言对偶。上片起句四字分两句,且押韵,足证前首起四字,虽不用韵,亦为两句,《调律》合为一句之不妥。本词依柳永词《临江仙引·渡口》词调格律格式,词林正韵。)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