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诗人
王小妮,满族,1955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出版有诗集《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散文随笔集《手执一枝黄花》、小说集《1966年》等多种。
雨里抱快递的父子(十八首)
主持人语
从上世纪70年代,安静写到今天,王小妮被誉为“当代中国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然而她又是“最不想被人看作诗人的人”,强调“先是生存然后再是诗”,“要先把自己活成一个正常人”。她的诗质朴、轻快,语言简洁、精确,她善于以精微的直觉来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营造幻觉。奉上她的一组近作,以飨读者。(飞廉)
大雁经过
大雁真的排成了人字
队列上下扑动
忽然贴近湖面
也许希望有谁能加入它们
可是这儿没有人了
带走我已经不可能
我离开我的身体
不知道多久了
鸽子
我下楼梯,它下楼梯
我去水边,它跳到水边
不怕人,不说话,也不离开
那鸽子一步步走近
像要靠过来保护我
我拔草的时候
它灰闪闪的眼睛一直侧望
这么心事重重
不怕把我惊飞了
赞美
它在凤凰木上夸谁
整个春天没停过嘴
而被夸的一直没见现身
有那么一会儿
很想学学高处那鸟
可是谁配得上我夸呢
天空那么高亮
透过所有的枝杈
从花丛里望上去
人间的绞索还在纠缠
在我之上实在没一样儿值得赞美
蛙叫
夜里听蛙叫
个头巨大
红灯笼那么大
冬瓜那么大
一栋电梯公寓那么大
蛙在不可见的地方
鼓着眼睛
整夜都在说话
这世界的运转和它没一丝关系
但这只被黑暗关住的大家伙
它忍不住
束河就要黑了
整条街的人都在拍一块乌云
陡立的金边正杀进它的肉
天上慢吞吞流出发亮的油膏
云彩压住了傍晚的所有山谷
带金边的云彩探出黑舌头
眼看着对人间的酷刑就要开始
而游人们还想和黑暗杀手
拍下最后的合影
做一会儿稻草人
被我惊到的一窝鸟
狂叫着飞窜
只留我一个在原地心惊肉跳
我们同时被对方吓着
只有它们夺路而走
我这个冒充稻草人的人
因为坐得太久
早忘了我还能动
每天来这片田野充当稻草人
谁都知道我不是为一场农事
飞屋
晚饭前出去剪一把香茅草
除了香茅
什么在今晚都不重要
鲜嫩的芯
用来煮鸡
煮烂那些从没飞过的翅膀
天黑后又出去
埋了没吃掉的
香茅和骨节一天天围紧房子
这些年从来没闲过
我在加紧
造一间乘着香味起飞的屋子
嘱托
白瓷碟子和花骨朵
你们在人间还要是好好的
对布匹要格外好
无论怎样不要脏了它
紧实和白
坠手的
羊奶皮一样的
知冷知热的
我后面的人总还要用到
后面的后面
每到秋天还会有新果子从涩到甜
有餐巾擦去水渍
满满地摆上铺有白布的桌
我所做过的
你们必将再三重复
再三接近我做过的所有所有所有
有地方疼
不确定在哪
但是疼
那痛点时而散开
时而紧缩
但是是疼
有时候像是能忘掉一会
但是一定会疼
无时无刻不在的金属
磨损这身一碎再碎的骨头
所以你认识她吗
你认识我吗
你认识你自己吗
圆锥绣球
白绣球在一场暴雨后
没了一点血色
它耷着头
散的
厌倦的
活腻了的
赶紧剪了一大朵
努力把它向上托着
我们向上
穿过到处滴水声的长甬道
终于在一天天压低的寒气里
救下了最沉最白的这朵
雨里抱快递的父子
那父亲怀里
抱的是酒精还是酒
那孩子抱的是酒精还是果汁
晃晃荡荡的不过一些液体
父子俩头发都湿了
估计那孩子只有三岁
看起来那么小
可是,那父亲
为什么他紧抱的不是他的孩子
他的上身为什么
不是紧贴那团水灵灵的肉
雨不大不小
淋着所有人露在外面的上半张脸
看上去特别特别伤心
在超市肉档的对话
我说:能绞馅吧
他说:能啊
我说:帮忙洗干净
他说:没问题
粉白的猪腿像个英雄被戳起
他说:不洗更好
很干净的
都是我早上开的
我说:一天开一头
他说:每天两头
你来晚了
早点来才好
早早的,哎呀可都是热的
他拍那肉
颤颤颠颠
不小的响声
像个胖人在赞美自己的身体
是呀,早早的
早早的我们都还是热的
暗号
封住菜市场的挡板上
被人掏出拳头大的洞
一只眼睛正朝我大喊豆腐
像两个间谍秘密接头
我凑过去
她拉下口罩说:
下午我都在
你明天过来就贴着这窟窿
喊几声豆腐
可是,这诡诡秘秘的
都是些什么事儿呀
明天和明天以后
谁还想得那么远
豆腐豆腐豆腐
也许不等天黑
这暗号就失效了
茫茫
海滩在动
水沫冲过被抽掉肋骨的沙岸
而天蓝得让人心急
好像随时要被叫上去
随时都得告别
已经没时间嘱咐什么了
大地茫茫有几处白烟
潮水茫茫涌起
海岸越来越窄
要把眼前的所有都吞掉
想想也没什么
不过是茫茫
再坏也坏不到哪里
快得一眨眼
一颗橡子落地
妈妈拿拐杖赶着敲它
连说不能吃
吃了肚子胀
隔一会儿又说
饿上一个月
所有能吃的都认识了
再隔一会儿说
今年八十九
明年就九十
就是一眨眼
更多时候我们都不说话
风一会儿晃一下头顶的橡树
我一会儿掸一下头发
最后的冬天
老人们慢吞吞凑到窗前
看着雪横着下斜着下倒着下
从近到远干净得出奇
世界真的空了
不再有什么敢来惹人伤心
雪不慌不忙压下了人间
妈妈你们还不去睡
还想看见什么呢
影子之一
从天而降
就这样反身扑落
晃着,带些不光滑的刺起
弯曲的边缘迸裂着冰碴
我喜欢我的下一个形状
穿透了风发出光亮
可比原来亮多了
影子之二
月亮的阴影是白的
我一落地就是黑的
有人能发现那是什么质地的黑吗
拖在地上的我骨瘦如柴
路过的都在碾它
眉目都没了
所以不能说话
有时候被不明灯光拖得变形
极易燃的黑色堆积
你们听说过煤吗
“头条诗人”总第993期,《江南诗》2024年第4期
诗不是生活,我们不能活反了
——王小妮访谈 ◎王小妮 / 田志凌
田志凌:诗歌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王小妮:每个写诗的人对诗的期待不同,诗对于他的影响也会不相同。诗,在我这儿意味着活着还多了点儿意思。比如早上起来,晴朗的天空让人心情好,诗,恰恰相当于那种忽然抬头看见蓝天的感觉。一个人的活着,应当是有质量的,活着不止是日子的延续。这个时候有了诗,事情就不一样。我曾经说过,诗,是我的老鼠洞,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样,我比别人多一个安静的躲避处,自言自语的空间,我没太多奢望,所以现在非常知足。
田志凌:是什么在推动你不停地写。当初与你同行的人都已经放弃了写诗,为什么你能够坚持?
王小妮:我想纠正一下,不是坚持,坚持的意思太大了太重了,就像前几年有人总在强调“挺住”,为什么要挺住?好像那是个多么大的事业,多么艰难多么忍耐。不是那样。大而无当的东西属于群体集团众人。对于我,写诗只是个人的爱好。我的一个朋友多年喝咖啡,最近戒了,换成喝茶,你能指责他为什么没挺住?我习惯了,就这样看待诗,你可以说我弱化了诗。这种弱化反而是一种最个人化的珍视。如果沿用你的词“推动”,那么,推动力是爱好,是好玩儿,是有意思,是从中得到一点儿安逸的好感觉。坚持的力量大,还是爱好的力量大,谁都知道。离开诗的人,也没什么,就像由喝咖啡改喝茶的那位朋友。
田志凌:很多人评价你的诗是越写越好,你认为呢?你觉得自己源源不断的诗意从哪里来?
王小妮:好,或者不好,是没法儿判定的,连文学史也没法判定诗。对于写诗的来说,吸引他写作的,不是别人说“好”与“不好”。我是靠着从写诗中找到活着的理由与根据的。这其实和别人无关。我不是为了越来越“好”而写。写诗让人感到的主要是需要,不写出来不爽。没有人能让诗源源不断,我写诗都是偶然。不过是很多偶然连在了一起。我说过,写诗是不需要时间的,一闪而过的东西,不耗时不耗力。
田志凌:读你的诗,能体会到一种非常通透和超然的感觉,我甚至觉得你有一种佛性,大彻大悟,又很淡然。你觉得这种境界究竟是什么,是怎样达到的?
王小妮:佛性?真是说远了。我写过小说,写过随笔,和前者比,写诗最缺乏可操作性,所以你这个问题最难答,我只能老老实实告诉你,我只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我是一个最不想被人看作诗人的人。“诗人”不要被异化成不平凡的人,诗人真的不是“怪异人”。但是,我也想告诉你:真正的诗人,优秀的诗人,一定是非常少的、稀有的。
田志凌:你写诗的时候一般是什么样的状态?很有激情吗?
王小妮:我会临时记下一些忽然冒出来的想法,到处有笔到处有纸最好,随手乱记,没事儿的时候把想法整理出来,也许半数以上的想法被抛弃掉,反正是乱记的东西,找不到也无所谓。在整理中,假如有一种新鲜的语境慢慢产生,大致这个诗可以完成。不过默默地写字而已。在美国纪录片里看见过那种场面,有人表演赤脚去踩一条红火炭,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实实在在踩在火的最中心最烫的位置为止,大约可以比喻那个完成诗的过程吧。
田志凌:你的先生徐敬亚,你觉得他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他曾经写过对你的评论《一个人怎样飞起来》,他对你好像很佩服。呵呵。你的孩子怎么看待自己的妈妈是个诗人?
王小妮:分开来,先说徐。没什么佩服不佩服,“飞起来”只是他写文章时候的一个想法。他一贯强调一点不计其余。但是,我们的处境多少年以来是完全同步的,很多想法也同步。我觉得写诗有意思,他觉得还有许多更有意思的事儿。不过,他非常在乎我的选择,一个人能被最接近的人理解尊重非常重要。儿子,他时刻需要一个问寒问暖问心情的妈妈,“诗人”是他最不需要的。他要个诗人有什么用?让诗人呆在精装书本上,只有妈妈才实实在在呆在自己家里。
田志凌:你好像比较疏远文坛,但你的作品又不断地出来,你怎么看待诗人的生存状态?
王小妮:不是有意地疏远什么,只是自己干自己喜欢的、好玩的事儿,写东西是非常个人化的感觉,和任何群体都无关。你问“诗人的生存状态”,好像带有一种怜惜,一种另眼看待,一种特殊的关照指向。其实,真正的诗人不需要这些东西,人活着的基本水准就是不挨饿不受冻又心情好,这一点诗人和其他人没区别。
田志凌:以后还会继续写吗?有什么计划?
王小妮:我不知道以后会什么样。我只能说今年明年还会写,一旦感觉不好玩了,我会立刻停止。所以,我没有长远的计划。最近,我也会写写小说,过去大约10年里,我一直在写诗的同时写点儿其他的。
田志凌:你诗中的句子都非常简单、干练,是不是你提倡“口语诗”的缘故?为什么青睐口语?
王小妮:对不起,我没提倡过“口语”,我好像从来没提倡过什么。
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我不喜欢用书面语,我感觉那不是我的语言,有些隔阂。有些人一直认为只有某种假模假样的语言才是“诗的语言”。我理解,根本没有那种东西!诗,是现实的意外。它所用的语言也必然只能是意外而全无套路可循。不然,诗,怎么能进入人的内心?
田志凌:你的诗离自己的生活有多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与你的诗歌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平淡的生活里怎么找到诗意。
王小妮:可以肯定的是,我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而我的诗肯定要跳出我的生活。生活不是诗,我们不能活“反”了。我们要先把自己活成一个正常人。好像有人总在强调要活得像个“诗人”。我听到一个人说,他出门一定要搭出租车,不能和普通人一起去挤大巴,好像诗人都是坐出租车的。他要这个待遇。听来好笑。平静生活很好,而平静永远是表面的。在平淡中,在看来最没诗意里,看到“诗意”,才有意思,才高妙。现在的世界太现实。人天生就应该有奇思怪想。也许有人需要以诗人的“态势”活着,那样他感觉好,我恰恰相反。
田志凌:你认为诗人一定是个人主义者,要非常的自我?
王小妮:是,是个人主义者,这是一个好词儿。别人可以认为写诗的人是集体主义者,那是别人的事儿,我坚持我的。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