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谢大家对于这篇作品的不同看法和评价。这个世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能容纳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声音;能容纳对于一部作品不同的评价。文学作品应当包容来自各方的批判或褒扬,所以感谢大家对本作品的不同评价,有人说它晦涩难懂,有人说它“字认不全”,有人说它是炫耀文采,有人说它“意境美”“神圣”,所以感谢各位的评价。但同样世界应当容得下各种文学体裁,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中国文化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学从上古时期的《诗经》到辞赋、乐府诗的古体诗到唐宋近体诗的迭代。极强的文化共融性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与永恒。
2、很多人批判的理由是:我在《九寰》系列作品中使用大量生僻字,导致晦涩难懂。生僻字话题嘛,两次高中期中期末大考都考到作文题,可见它的社会影响性。但在这里,与其说《九寰》使用的这些字的身份是生僻字,不如说他们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是古汉语,真正意义上具有两千年以上历史先秦时期的古汉语。抛开《九寰》的哲学构想,单从文化层面,我用一首长辞让那些本来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汉语熠熠生辉,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这是一项伟大的文化的工程而非炫耀自我文采的个人表演。这些古汉语并不像流行生僻词“龙行龘龘”之类的含义肤浅,只是富贵腾达的拗口生僻字。《九寰》每个所写的每个古汉语本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可替代的文学美学、哲学价值,而非作者炫耀文采!所以阅读,其实光从他们的偏旁和部首就可以解读他们的表层与深层含义。比如“逐滉瀇而涅槃兮!念九寰之无疆”,滉瀇(音同“黄网”)两个字,你们可能曾经不认识。但仔细看这两个字,它包含了三点水、日光、黄,你们完全可以汉字形体轻松知道这两个字指的是闪耀的波浪,而且是照耀着太阳光辉的粼粼波浪。两个字就把这种波浪的颜色、闪光且波动的意境形态表达出来,而不需要那么多累赘的白话文去繁琐叙述。这种对汉字外在意象的压缩,留白了更广大的空间给予了哲学思想的探寻,而不是让读者停留在“追逐着黄色太阳光照射的粼粼的波纹而取得身心的净化,感慨成千上万个天地”这种只有文字表层含义用繁琐、又俗套的烂文里迷失阅读方向。同样在原文中你能找到很多这样通俗易懂的例子。一部传达古汉语之美的作品,那就应将文字结构之美一览无余的展露出来而非令人望而生怯。今天,我站在这里,人们可以诋毁我,诋毁我的文学水平创作水平,诋毁我的创作方式,但绝对不能诋毁文学之美与古汉语本身!
3、有人提到要用大道至简对待文学,说《九寰》繁琐、矫情、难懂、无视读者感受……但事实上如果用那些所谓通俗词汇,偷换概念懈怠文学的毫厘,那才是真正的“繁琐、矫情、难懂、无视读者感受”。如“涉冈峦临险廀兮,徜恍峭壑原壄 ”,上半句与山地有关,那古语中峡崥指山脚,岨谷指山谷,崔嵬指山顶(《诗•小雅•谷风》);而险廀指山棱露出的尖头,而且用“险”描摹了冈峦之体势。在众多代指“山”的词汇中,有且仅有险廀可以填在这里。其寥寥二字便让人清楚的知道这就是山的一个组成结构,而且山的这个部分很险峻孤僻卑微,才能引出下文人物跨过艰难险阻,透过烟花的光明孤独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艰苦。开头这句话就与今天“即使身在阴沟,也要仰望星辰大海”的宇宙观不谋而合。但凡用山丘、山角、山石、险道代替险廀,全篇宇宙观的抽象描述形态、思想意境与可理解程度将瞬间崩塌!如果运用那些看似易理解的词汇,去不恰当地填充《九寰》那才会使这部作品繁琐,字数一定会没必要地上涨,而且措辞不当欺骗读者的真诚,美感尽失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从而放弃进一步探寻其所蕴含的哲学价值。那样才是真正的“无视读者感受”!
我不敢肯定我的作品《九寰》达到了大道至简的境界,但我肯定我的作品《九寰》相比于它的白话译文更贴近大道至简,相比于用那些现代水嫩嫩的文艺小词堆成的风花雪月更贴近大道至简。
4、步入现代以来,中国优秀的楚辞体作品少之又少,文坛上(起码是我们能看到的)充斥着两种楚辞体作品:一种是“世界充满阳光兮,人间处处温暖”“砥砺奋斗前行兮,人间平安喜乐”这种根本称不上上楚辞体的没有文学价值的、现代诗随便“兮”几下就叫楚辞体的文字。这种苟且能容忍,因为世界可以存在有深意的文学,也可以存在这种朴实易懂的文学,也不去追究批斗了。另一种更恶心,美名其曰继往开来,文辞也优美,“日月来往不淹兮,惟恐年岁不停”,看似也有哲学深意。但高中生也都能看得出来,这种作品通篇所有文字都是从屈原的作品《离骚》中东拼西凑出来、胡编乱造。这种垃圾绝对不能容忍,因为那是对《离骚》、对楚辞体文学、对中国精神图腾屈子的亵渎!
(为尊重作者,以上划线内容并不是哪个作者具体写出的,而是根据现代古辞赋领域普遍流行的风气总结而出,勿对号入座)
《九寰》
5、五年内笔者打算写完字数是离骚3倍的《九寰》。虽然《九寰》无意在文学价值与历史影响上超越《离骚》,但还是有孤篇横绝现代那些烂大街的楚辞作品的抱负。《九寰》的辞章中,如果说《残垣辞》是曾经对历史的追忆,《拂晓辞》是当下对真理的求索。那么《长夜辞》就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描述、亘古直到永恒的宏大历史观与对真理“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语)的探寻……这些宏大而孤僻的哲学观很难讲清,能在这一篇现代文中讲清,那我也没必要写《九寰》了。这些文字的哲学意境在一百年内我并不指望有别人能读懂,但在两千年后我们奔赴星辰大海后,人类必将像今天我们回看《离骚》一样,回溯创作于21世纪的作品《九寰》
6、最后,向大家的批评与解读表达最真挚的感谢。但同时,我也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会坚守创作原则,继续创作《九寰》。
7、本篇只从文学与汉语学层面解释了该作品的部分内容,不代表哲学层面的解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