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商籁体)

作者: 2024年06月26日10:56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夏至,是我国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后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2024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十六,夏至节气开始。该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夏至 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这意思是说,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夏至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也是发生病虫害、水旱灾害最频繁的时期,这对于农作物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农作物受害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粮食的丰歉。旧时,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节祭祖祀神,祈求禳灾避邪、作物丰收。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土地神(或称地母)、水神等。祖先庇佑子孙,土地神主宰农作物的收获,水神主管降雨。祭祀活动坚持扶阴抑阳的原则,此日民间行面食。
数日雨连阴,即今始转晴,
千荷摇芳姿,万柳舞倩影,
鹿角纷解落,初蝉鼓翼鸣,
半夏应时出,节移感物新。
祭祀祈丰年,敬以鲜麦面,
殷勤保禾苗,勿使受涝旱,
防治病虫害,欣欣迎暑天,
企盼分龙日,甘霖润青田。
消夏避炎光,扶阴并抑阳,
启动竹夫人,亭午稍歇晌,
冷饮驱湿热,葱蒜通五脏,
薄暮蛙声里,对月醉华觞。
四时代序,惯于夏至论短长,
百业俱荣,中华自古重农桑。
注释:
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农作物生长需要水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竹夫人,即竹枕、瓷枕,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一种防暑卧具。 葱蒜,即大葱、大蒜。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大葱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