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二 字无用,号齐山居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池州市秋浦诗社社长。诗词散见于《诗刊》《诗潮》《诗林》《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刊,著有诗集《王十二绝句三百首》。曾获得首届杜牧诗歌奖、第四届刘征青年诗人奖、第19届青春诗会雏凤奖、两届《中华诗词》年度好诗词奖等。
王十二诗词集评(一)
爱晚亭
山上有来人,来人无不返。
人言我晚来,还有人来晚。
天许点评:
智者之诗,有回环复沓之美。
半隐庐评:
诗以理胜,理以巧出。巧在以晚字为眼,且暗含爱之义。
江合友点评:
复沓言之,与诗题扣合,颇见巧思。然亦不免尖新之失。
张明新点评:
有晚唐遗风,又别有自家才具。反复人晚来三个字,诗理诗趣诗艺俱在。
王聪颖点评:
重字叠用,得回环复沓之妙,颇见禅意。此法可用而不宜多用,多则失之于滑耳。
周学锋点评:
来与返,早与晚,晚来还有晚来人。诗人笔下的爱晚亭,犹如一本蕴含深意的辩证法教本,不仅爱诗人要读,为官经商之人也应读。
耕云点评:
句句话来人,尽将情拓展。名缘岳麓秋,“坐爱枫林晚”。此亭乃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亭因壁画、对联、诗赋而富其内涵,故小绝中“来人”之众而未嫌其多,实为真作手也。
黄帆点评:
此绝仄韵描写著名景点爱晚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热闹场景,故意以来人反复出境,重复用词,突出景点的魅力招徕四方游客。构思奇巧,手法高明,次句“来人无不返”如能取流连忘返之意或许更佳,个见仅供参考。
吴晓晖点评:
爱晚亭与醉翁亭、陶然亭、湖心亭并称四大名亭,其得名于杜牧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本诗的诗眼为两个晚字,扣主题。起承二句用顶针的手法引出后面的晚,两个来人与后面的晚来和来晚相映成趣。看似随意实则推敲精炼,暗含禅机,别有意趣。
彭诗云点评:
不论早来晚来,还是来得更晚,终极归宿皆是无不返,引人深思。此山不一定是山,此亭亦不一定是亭,且作人世看亦无不可。能在且敢在五绝中运用复沓手法,以达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的,不多,此作不失为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姜秀颖点评:
爱晚亭虽然建在山上,也总有人来来往往,循环不绝。首二句写诗人在爱晚亭所见,十分客观。上来的人总是有先有后,虽然我来得很晚,但是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人。末二句写诗人在爱晚亭的所感。大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之意,只是说晚不说早,暗含禅机哲理。有人说诗忌重字,想想也是,律绝均字数受限,再重复用字,可不就有赘余之嫌、又占用空间、浪费资源吗?此作仅有二十字,却用了四个人、四个来,可是反复吟咏并没有给人重复赘余之感,反倒增强了一种回环叠唱的韵律感、节奏感,为什么?也许这就是此诗的高妙所在,值得玩味。另外,小诗语出素朴、直白,读起来却有打油般润滑流畅,有偈语般深邃藏机,可谓绕梁之音不绝矣。
蜜蜂
寻访群芳苦,采来一路香。
平生不识字,偏作探花郎。
陈引奭点评:
以白话文作双关语,寓拙于巧,乃成诗中趣格。
段维点评:
小诗妙在三四句,尤其是借“探花郎”与“不识字”形成反差,趣味顿生。
雷海基点评:
精彩在下联,探花是古代科举第三名的高才生,这个“探花”是双关语,致奇趣自出。
王惠维点评:
这篇也是讽喻一种社会现象。多少并没有真实才干的,却凭着另一种路子,钻营取巧,步步登高。
金嗣水点评:
起承状蜜蜂的苦与乐。转结极富想象,又极富诗词的无理之趣。与“春归不解招游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乔长柱点评:
尾句蜜蜂“偏作探花郎”,语意双关,既有采花“寻芳”之意,另有科举扬名之意,“探花”即殿式第三名。三句转得好,虽然“平生不识字”,但仍能“作探花郎”,使蜜蜂更具人格化了。此诗构思奇巧,引人入胜。
赵宝海点评:
蜜蜂很辛苦,一路哼着哥儿劳作,采集花粉酿蜜,自身自然带着花香,虽然不识字,却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探花郎”。看来书本知识的有无、多寡,不一定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必然条件,即使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只要有智慧肯付出,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一路走下去,必会有成功的一日。蜜蜂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榜样。
曾继全评:
这首诗是讽喻诗,精彩在于转结句。说蜜蜂不识字,偏作探花郎,对比很强烈的意象,是作者的新观点、新角度,这是前人没有提出来的,是作者的巧思。但是作者的起承句有赞扬之意,转结句却是讽刺,这样会让读者迷失方向。一首诗是应该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开发式的结尾,但你的感情色彩要统一,诗不是说明文,是带有作者情感“偏见”的,是褒是贬要确切为好。诗味是给读者一个方向去思考,而不是让读者自己去寻找方向,以至于迷失,不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
鸡
呼来一轮日,赶走满天星。
只要我开嗓,世间人尽听。
王惠维点评:
借物言志,气势胜出!
宋善岭点评:
起承实写见灵动,转结虚构有意旨。“世间人尽听”结的干净利落,但细加咀嚼,则意犹未尽。
沈钧山点评:
五言绝句以精短著称。此诗以一二句先声夺人的笔势,引出了三四句“主人翁”自信满满的高昂形象,令人颇感深刻到位。
曾继全点评:
这首诗是讽刺诗,如果单单看起承句,呼来太阳,赶走星星,觉得是在用夸张的手法表扬,但是结合后两句的“人尽听”才感觉到讽刺。有点,每一只鸡都认为太阳,是自己叫出来的,无知自大。转结句,体现出了权威的霸道。
蔡大营点评:
金鸡报晓,旭日东升。古人赞美雄鸡的诗歌不胜枚举,名句颇多。比如,唐·徐寅《鸡》“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句;明·唐寅《题金鸡报晓图》其一“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句;其二“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句。今人再写类似题材,无论是巧合还是化典,都实难出新,似应避之为好。
英子点评:
星移物换,日月轮班,而对它们“发号施令”的则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此处当有笑声),一个“呼来”,一个“赶走”,何等神气也!前两句以对仗出牌,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大公鸡不仅管天,还要管地呢!你看,“只有我开嗓,世间人尽听”,这不都乖乖地起床工作了吗?还有哪个懒虫敢赖床呢?那大嗓门够让你受的!还是好好听这位“司令官”的话吧!唯觉“只有”易为“只要”更为自然。诗贵有趣,评亦要有趣,否则皆无人读也。自勉一个!
炊烟
家是一方砚,云为百尺宣。
烟囱如笔挺,潦草上青天。
刘鲁宁点评:
一句一物,比拟贴切可爱。潦草一词尤佳。
孙群点评:
比拟形象,巧思。有高旷清远之感,画面感、动态感均强。
雷海基点评:
视觉感很强,把炊烟变成了一幅美图,不好看的炊烟也好看了。出色的诗性思维令人惊叹。
王开炎点评:
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铺陈、比对、比喻,很是贴切。短短二十个字,赋比兴手法纯熟,值得点赞。
卢冷夫点评:
看似不经意的四句话构成一幅新图异景,远近皆宜,清而有味。作为诗之灵魂,这首小诗想象奇特、大胆且符合现代审美。有此想象,炊烟这一古老意象似又焕发了青春。
慕白点评:
奇思妙喻取胜!房屋是砚台,云天为宣纸,烟囱如笔,袅袅炊烟如龙走笔蛇,在同一范畴内完成一个整体譬喻,足见智慧。
段维点评:
十二兄的绝句走的是纯粹趣味路线,想象往往出人意表。这首五绝也不例外。意思明白如话,比喻生动有趣。只是写绝句不止一种路数。作者十分年轻,建议不要过早地把自己的风格定于一隅。
记母亲第一次喝咖啡
十克白糖加,一勺蜂蜜补。
已然苦半生,仍道咖啡苦。
刘鲁宁点评:
母亲的苦,苦在嘴上;儿子看到的苦,苦在心里。
王惠维点评:
糖和蜂蜜,极甜之物。咖啡虽苦,不至于苦涩难咽。所谓加糖加蜂蜜,老母亲犹言咖啡苦者,非他,实乃映衬半生之苦之深矣。
张智深点评:
上佳之作!尾联用意深宛,回味不尽。加糖又加蜜,咖啡仍觉苦,如此浓厚之苦,不正是老母亲一生磨难的况味吗。
雷海基评:
极尽所能写咖啡之苦,加入白糖,再加入蜂蜜,吃了半生苦的母亲还是说咖啡苦。甜不抵苦,苦中更苦。一而再,再而三的衬托,铺垫,刻意营造得咖啡苦味,真的是苦。手法高明。
王力点评:
咖啡与人生。母亲已然苦半生,却仍道加了糖和蜂蜜的咖啡苦,可见母亲内心深处对甜美生活的渴求。作者创作时我和徐艺宁帮他选字,那时我就感动了。
宋善岭评:
此绝妙在转合句两个“苦”字。母亲形象栩栩如生。至于人生苦、咖啡苦孰重孰轻自令读者遐想。
史济民点评:
由两种饮食文化的差异,说出老一辈生活曾经的艰辛。同时该诗也揭示了两代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似乎在提醒年轻一代,不能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回报和补偿父母的养育之恩。绝句构思巧妙。
曾继全点评:
这首小诗很有味道,作者用母亲第一次喝咖啡的经历比喻母亲吃的苦多。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构思的。喝咖啡一般都是加几克糖,而“母亲”加了十克,还加了一勺蜂蜜。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很甜了。但是跟“母亲”半生所吃的苦比,还是不甜。从侧面反衬出“母亲”半生很辛苦。
陈自如点评:
加糖加蜜,都不能改变咖啡其苦。母亲之苦无与伦比,做过儿女或当过父母的人都会感觉到的。但母亲还觉得咖啡更苦,此乃苦心人相怜相惜也,自可感人。仅以母亲苦与咖啡苦相互对比、互相衬托,其诗之语、语之意就自然出来了。此诗之构,既足见母亲之苦心、咖啡之苦味,也足见诗人之手段。
孙群点评:
起承白描,为转结铺垫。转结苦上加苦,写尽母亲的辛勤付出,令人恻然。“苦”字的重复使用,不觉其赘,反增意厚。其不同位置的安放有回环往复之妙,深得重字之法。仄韵短促,更增情迫。唯起句“十克”略显尖新,消减诗味。“加”虽动作标准,读来却如初学,可酌。
三峡
水送斜阳去,山迎明月来。
长江三道锁,万里一船开。
黄帆点评:
用对仗起承转结,构思奇巧,诗意斐然。
苏俊点评:
绘景如在目前,气势亦盛,唯寄托未深,情韵稍乏。
刘鲁宁点评: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另一种诗句演绎,佳句。
赵建军点评:
三峡为长江窄处,用三道锁形容三峡,形象精准。但即便是三道锁,也难阻水奔流船前行,故转结二句与“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长龄点评:
喻“峡”为“锁”,颇见新意。水送斜阳,山迎明月,峡关轻开,以其所设之境,当是“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之三峡,而非“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或“猿鸣三声泪沾裳”之三峡。
康俊英点评:
水送斜阳,山迎明月,意境很美,对仗工整,雄浑中见壮丽,朦胧中显旖旎,不光是景色的变换,还是时间的推移。转句一束,稍作停滞,为结句蓄势,一船开大有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壮阔。诗中去,来,锁,开四动词用得特好,两两相对比,见功力。全诗意境开阔,雄浑壮美。
霄坑绿茶
高山多峡谷,小径少人通。
泉水因茶绿,松根为火红。
指尖生谷雨,杯底起春风。
且看浮沉事,都归一盏中。
廖国华点评:
颔联各置因果,色彩艳而不眩,漂亮;颈联亦佳,化虚为实,颇见巧思。
王海亮点评:
谷雨春风,自然佳对。尾联收束,浮沉双关。
谢良坤点评:
两联好看,写茶事见风雅。结虽见放开,然未得另开手眼。
祁连雪点评:
凸显功力,有画意。品的是茶,也是人生百味。结句“且看浮沉事,都归一盏中”使人不禁联想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古词句,极具美感。
王跃东点评:
从产地的状貌入手隐喻茶的品质,十分巧妙。颈联抽象具象结合的写法,给整首诗增加了厚度。尾联颇含哲理,结的漂亮!
吾庐歌
吾庐远城市,邻近闻鸡狗。
流水过门前,青山停屋后。
家藏书万箱,自作诗千首。
日月换西东,烟霞分左右。
平生只会吟,老大不能酒。
散发李青莲,折腰陶五柳。
人间一百年,世上二三友。
已是论交心,何须言在口。
君来当自来,君去由他走。
今日为君歌,谁知来世某。
王震宇点评:
洒脱旷达,如见其人。起结而外,通体出以对句,疏宕又稍异近体,少陵时用此法。结句感喟悠长。
刘泽宇点评:
写自己所居之庐之处所,周围环境,再写庐中所有,并以自嘲口吻写自己旷达情怀,娓娓道来,而文辞朴茂,古意盎然。
雷海基点评:
用流畅的诗言,华美的文字,宽阔的视野,恰当的比喻,生动表达了自己开朗、乐观、自在的品性,有追求,有风骨的精神境界。诗的美感由人享受,诗的精神令人敬仰。
游万罗山
山郭远城市,清溪为近邻。
白云如走马,怪石似逻人。
古寺山腰立,高崖水面皴。
竹摇疑鹤唳,松老信龙鳞。
鸟语谁能会,山歌自可亲。
万罗同我隐,我比万罗真。
碑刻古人事,苔生今日春。
古人诗太旧,今日要翻新。
王力点评:
八韵裹挟六个好对子,从容私奔,亦摹亦咏,难分彼此。其中递进之态势,若出湖之水,直向崖悬,到“万罗同我隐,我比万罗真”一联则飞泻万尺,又轻轻收关于碑苔映影之深潭。
邢建建点评:
诸位诗友可仔细体会此诗之妙,一联紧似一联,直至“万罗同我隐,我比万罗真”道出古人所不能道,今人想道而未道出之语境,再紧接“碑刻古人事,苔生今日春”将全诗升华到未有之高度,此联一出,不知会触动多少人心扉。赵翼为清人之诗呐喊,十二为今人之诗倡导,诗歌不正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吗,何苦厚此薄彼呢?我亦支持为今人发声之好作品。
查忠华点评:
《游万罗山》一诗以精湛的艺术手法,细腻地刻画了万罗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诗人通过对山郭、清溪、白云、怪石、古寺、高崖等元素的精准描绘,构建了一幅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的山水画面。同时,通过竹摇鹤唳、松老龙鳞、鸟语山歌等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了诗歌鲜明的意象和浓郁的韵味。此外,诗人巧妙地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敬畏,以及对生活独特的领悟。整体而言,该诗语言凝练,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
王守仁点评:
山有魂,水有韵,山水相依方见佳境。古之高人视山水为书,从中解读天地之奥秘以通人世百态,十二游万罗山亦有此意乎?踏青访春,诗人之雅兴也。以山村,青溪开篇,用渐进方式展开,步步深入。“白云”喻山之高,“怪石”喻山之险,“走马”,“逻人”皆以动显静。古寺,高崖,鹤唳,龙鳞,鸟语,山歌等诸多意象运用,描绘出万罗山之百态状况,引人入胜。“万罗同我隐,我比万罗真”两句,物我转换,体现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似有“看山不是山”之禅味。最后两联对仗工整,收结有力,尤其是“古人诗太旧,今日要翻新”振聋发聩。
麦未黄点评:
欲读此诗,先从布局上说起。前五联以对仗谋篇,通过意象间的对立,互衬来刻画万罗山的地形地貌特征,描蓦细腻,逼真,比喻贴切,一句一景,让人目不暇给,沉醉其中。至“万罗同我隐,我比万罗真”始,则通过对比的反复咏叹来抒发心境,于感怀中生发联想,便如一片枯草丛中渐次生出了新绿,虽轻描淡写,然厚积薄发,见燎原之势。进而得出“古人诗太旧,今日要翻新”的心悟,这与周文彰的倡议不谋而合,又和刘庆霖的诗风殊途同归,不愧其高足矣。诗以山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建筑工
噪音环绕粉尘升,寒气侵来暑气蒸。
直到大楼封顶日,底层人在最高层。
王力点评:
《建筑工》可入史册,因尾句哲思牵涉领域太广、层次太多、不为时代所囿也。
江岚点评:
结句颇回味,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底层人仍在底层,因为他们不是房子的主人。
张应中点评:
“底层人”就社会阶层而言,“最高层”就楼房而言,虚者乃实,实者乃虚,幽默之中别有意味。
陈姝棠点评:
末句尤有新意,前三句平缓铺垫至末句忽有出其不意语,如高楼突兀而起,令人仰首张望,耳目一新。
思尘点评:
“噪音”“粉尘”“寒气”“暑气”,足见建筑工之工作环境的恶劣、劳动的艰辛。结句精彩异常,对照鲜明,待到大楼封顶,这社会的底层人站在最高层,建筑工贡献与地位的差异性,令人感慨。诗思沉郁,言虽简,意却丰。
曾继全点评:
起承句表明建筑工的条件艰苦,转句的“直到大楼封顶日”体现了平时对建筑工不重视,只有需要的时候才有表现的机会。结句“底层人在最高层”表达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底层人民没有机会受到重视,稍微有点用力过猛了,还要含蓄隽永些。
英子点评:
此绝语言平实而通俗,然能以渲染、对比手法表现建筑工人的艰辛,足见笔力。前两句以环境渲染法突出建筑工人劳作的辛苦:无形之噪音无处不在,粉尘四面飞扬;寒气侵而暑气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真实而卑微地生活着。后两句突发逆转:直到大楼封顶日,底层人在最高层。对比手法之中蕴含着无尽的辛酸:卑微的底层人也有处于“最高层”的时候——直到大楼封顶日。读之,令人唏嘘,同情之心顿生矣。
外婆
一屋深埋十万山,朝阳来到夕阳还。
操心事有繁星数,背比天边月亮弯。
孤山梅雨点评:
通篇四句用深山自然景物来侧面烘托外婆形象,无一句外婆的正面人物白描,读者却从高古静谧环境可以想象与推测外婆的形神风貌:弯腰得厉害却美如月亮,凡尘俗事不妨交给群星去数,… 何等的浪漫主义笔墨下的山里外婆啊。
段维点评:
“一屋深埋十万山,朝阳来到夕阳还”,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罕见的、闭塞的居家环境,引发读者兴趣。“操心事有繁星数,背比天边月亮弯”,连用两个比喻把外婆的形象塑造得丰满又有张力,宛如一幅油画,若是画出来定可与油画《父亲》媲美。
孙群点评:
操心事之多,以繁星喻之,颇为新颖,后面接弯月喻背驼更为贴合。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而有韵致。起句“埋”字好,把山居之僻静、之孤独、之压迫感表现了出来。唯承句看似交代很清,其实读了迷糊——既居此“屋”,“来到”哪里?“还”哪里?作者应是表现外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思,但没表达清楚。此处当可细细斟酌。
英子点评:
这首写人的绝句跳出固态思维,巧以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外婆的辛劳。在选择意象上,作者有意选取了“十万山”“朝阳”“夕阳”表现外婆居住的环境以及其早出晚归的劳作,从而自然引出“操心事有繁星数,背比天边月亮弯。”全诗善以夸张、比喻的手法塑造外婆因操劳而衰老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同题材作品中堪称上品。
杨景龙点评:
起句言外婆家住深山,十万大山深埋一屋,则地僻可知,封闭感、压迫感、沉重感隐含字里行间。承句言外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岁月轮回,单调重复。转句言外婆在漫长岁月里,里外一把手,照料三代人,昼夜操劳之艰辛繁剧。合句顺承转句“繁星”之喻,以天边弯月作比,言外婆长期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已是背驼腰弯,衰老不堪。四句小诗形象概括外婆一生,读来感人至深。
仙寓山瀑布
家在高山最上头,云中日夜不知休。
一生都走下坡路,低到江河入海流。
抱朴书生点评:
转结两句自含哲理,颇有宋诗趣味。
归樵点评:
水惟向低,方能入海,人惟向低,终成其高。翻笔出新,引人深思。
安全东点评:
独赏“一生都走下坡路”一句,咏瀑布而有诗外之意,既稳而切。至于末句,则似意尽。
张应中点评:
诗家咏瀑布多写其高,写其气势,此诗独写其低,写其谦卑,可谓别出心裁。要之,王十二绝句颇具手眼,时见精彩。
宋彩霞点评:
王十二的绝句,早就读过,而立之年的英英才子。小诗起承两句的中心要点一个是“高”,一个是“不休”。转结“一生都走下坡路,低到江河入海流”,高低对比,收束上文,又宕开一步,属于别法也。结尾荡开一层,即姜夔所谓“篇中出人意表者”,有意尽词不尽之弦外之音,堪称健举。
编辑:邢建建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