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诗人中最会“科普”的

作者:韩扬眉   2024年06月03日 11:36  中国诗歌网    4013    收藏

贵州荔波县小七孔桥,阳光直射大地,斑驳竹林下,蓝光一闪而过,在灰色岩石上“消失”。

“蓝光”是什么?李元胜站起身,走过去一探究竟,原来岩石上有一只蝴蝶。然而,当走过去时,蝴蝶翅膀紧紧合并竖起,蓝光已然“消失”,但李元胜还是拿起相机,定格了他的第一幅蝴蝶影像。

2000年第一次被蝴蝶吸引的场景,李元胜至今记忆犹新。很多年后,他才知道此蝶名为“紫斑环蝶”。

在寻蝶过程中,李元胜对自然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然考察20多年后,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蝴蝶的考察笔记《寻蝶记》,这是国内第一本野外寻蝶笔记。

事实上,李元胜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诗人,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当一位诗人做科普,会有哪些不一样?


微信图片_20240603112619

李元胜在重庆金佛山。


“好奇心”驱动出发


李元胜的文字充满生命力。阅读这本书时,就像跟他走进了大自然。

李元胜说,写科普时他不特别注重知识传播,而是更多呈现出旷野中的观察、思考和感受,他更感兴趣的是不同物种所形成的大自然的完整性。

比如本书开篇《武夷山寻蝶记》,他首先关注的不是蝴蝶,而是植物。他看到代表山林耕作区的竹林和代表原始森林的树冠在空中融洽相处,看到蝴蝶的寄主植物在风中招摇。

李元胜痴迷野外的一切生命:昆虫、植物……野外考察初期,他给报纸杂志写专栏文章,陆续积累了7年,形成了他的第一本科普著作《昆虫之美》。这本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读物。

“没想到会得到如此高的认可。”这也让他反思,“说明我国原创自然科普作品很少”。比如蝴蝶,多数科普书和展馆里展现的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商业蝶”,很漂亮,但对人们了解身边的蝴蝶没有多大帮助。

在李元胜看来,蝴蝶从卵到虫,再到羽化成蝶的生命历程,是生命的蜕变和再生,有哲学和美学的双重之美。近年来,李元胜把精力放在了寻蝶和科普上。

在考察中,李元胜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科学家、爱好者、作家等,他们都深感科普之路“任重道远”,结果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团队,名为“好奇心”,希望共同写作中国本地的动植物科普图书。

“好奇心”这个名字是李元胜取的。“工科出身、在媒体工作几十年,我最害怕的就是丧失好奇心。”李元胜说,行走在大自然中,就像重启自己,大自然可以永不疲倦地提供新鲜事物。

“好奇心”团队从最初的三五人,至今吸引了50多位科普作家加入其中。李元胜很欣慰,中国原创自然科普正在前进。

“观察大自然,难以规划”


对李元胜来说,刷山、蹲点、徒步,是他寻蝶的常用方式。

为寻找褐钩凤蝶的踪迹,他曾上百次到重庆大娄山脉、海南岛,在11年里无数次在同一时间点到达同一座山上。他曾到过的最北端是漠河、最南是端海南永新岛,以及美国加州、哥斯达黎加等地追寻蝴蝶。

李元胜的寻蝶踪迹,从贵州的十二背后到重庆的四面山、阴条岭一路南下到南岭、武夷山,延绵跌宕几乎中国全部的南部山脉。他在阴条岭,偶然惊动并拍下从未见过的黑白色系又有着长长尾突的灰蝶;在十二背后,守株待蝶,把自己藏进阴影里,等到了13只蛱蝶和6只灰蝶……李元胜用幽默自然的文字记录了他与蝴蝶相遇的每一刻。

每次出发前,李元胜会提前设定多个观察点和多条考察路线。意外惊喜常给他震撼,“观察大自然,其实难以规划”。

李元胜喜欢“夜探”,晚上八九点拿着手电筒就进山了。他常常独行,有次在重庆金佛山采风,在大部队按传统路线行进时,为了在落日前找到更多的蝴蝶,他一头扎进了神龙峡的路径中。

野外考察中,李元胜会及时记笔记。多年来形成了一套工作模式——雨停出门找蝴蝶,雨来回屋写笔记;平时则白天寻蝶、晚上记笔记;夏季进山、冬季整理笔记。李元胜说,这样的好处是考察时的所有细节和故事都还“新鲜”,不用之后再回忆。

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生命的流动,有时,李元胜还追随它们寻找食物,犹如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自己“也像蝴蝶一样飘在空中”。

野外考察还是李元胜诗歌素材和思路的来源。李元胜行至南岭九连山,看到三尾灰蝶后,震撼与狂喜间写下《在饭罗洞河》一诗:

世界偶然松动/我握持相机的手/从躯壳的缝隙里/竟然缓缓伸到了外面……无穷无尽的事物/正悄无声息地穿过它们/像是在拯救着/困于牢笼已久的我


眼前的野外和记录极为珍贵


成为职业科普作家后,李元胜保持着三年两本自然科普读物的写作频率。

“我基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写书,很少考虑市场需求。”李元胜希望,作品不仅有工具性和知识性的作用,更能给读者新鲜的体验、传达一些生命感悟,“按自己的方法写”。

10多年前,好奇心团队打算出版一本有关蜘蛛的科普图书,遭到出版社发行团队一致反对。他们做市场调研后,发现没有一本关于蜘蛛的畅销书。双方展开激烈“辩论”,最终出版社同意印刷4000册。

“无论从农业生产方面,还是从植物保护、生态发展方面,蜘蛛都是避不过的物种。”李元胜有这样的自信。迄今,这本《好奇心书系·野外识别手册:常见蜘蛛野外识别手册》已再版9次,印刷3万余册。

李元胜说,自己的底气源于有野外经验,在自然考察和科普第一线。他做自然考察分享时,非常关注观众感兴趣的地方。发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时,则会汲取读者的精彩点评。

“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李元胜表示,未来他会继续进行野外考察,“每年都有很多物种消亡,眼前的野外与记录都极为珍贵”。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海峡两岸诗歌交流暨绿蒂《隐匿的黄昏》作品交流会举行
  2. 致敬独库公路的“隐形守护者”
  3.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向海而诗:3位诗人获“中国·霞浦海洋诗歌成就奖”
  8. 首届全国新工业文学(东莞)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9.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0. “小”历史烛照“旧时光”:评何郁《旧时光越来越亮——四行诗》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八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幕
  3.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4. 中国诗歌学会·五粮液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5.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6. 一个人和他的时代及文学——谢冕先生的学问与人生(上)
  7.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生活赋予诗歌清澈的回声——阮宪铣诗集《时光的草香与虫鸣》评论
  9. 2024绿风诗歌晚会暨“中国诗歌之城”师市第二届诵读大赛颁奖晚会举行
  10. 专访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得者姚瑶:一个诗人决定为“村BA”立传
  1.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征稿启事
  2.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3.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4. 诗歌的创新——对话与研讨之二
  5. “金砖十国”72位诗人在中国分享“诗与远方”
  6. 第四十一届“青春诗会”暨“彩云南现”同题诗全球征集在云南祥云签约启动
  7. 礼赞新时代 致敬祖宗海 三沙举办海洋诗歌青春夏令营活动
  8. 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
  9. 从“青春诗会”到“国际青春诗会”
  10. 每日好诗第43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