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作者:殷鑫、莫真宝   2024年03月28日 10:32  中华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    1192    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328103616


2024年3月16日,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的“推动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诗家学者紧紧围绕当代诗词创作、评论与研究的现状,就积极建构当代中国诗歌美学,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积极建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

 

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认为,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诗词界学术界要有坚定清晰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在传统诗歌美学基础上研究、关注社会之变,传承发展我们民族的诗歌美学思想,积极推动建构当代诗歌美学。做好这件事情,要发动更多的力量特别是学术界、大文学界关注当代诗歌文化,更多的优秀的专家学者研究当代诗词创作,支持优秀的专家学者、诗歌创作者撰写理论文章和专著;要继续推动做好现当代诗歌文献史料的整理工作;要继续推动当代诗词入史、入奖和经典化、应用化;还要积极进行诗歌文化

交流互鉴,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诗歌艺术形式。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指出,如何在诗歌美学建构上适应这个时代,以指导和引领这个时代的诗歌创作、诗歌欣赏、诗歌评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因此“当代”诗歌美学建构,可以理解为聚焦“当下”的诗歌美学建构,面对当下诗词界的现状,需要跳出固化的传统“诗词审美图式”,从强化诗词审美图式的时代性入手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中华诗词学会驻会顾问罗辉着眼于“当代”和“中国”两个关键词,提倡从新旧诗体互涉、审美主体、当代性、多学科视野等方向加强研究,构建“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巩本栋认为,旧体诗词的创作要健康地发展,我们应做的工作很多,最基本的一条,还是应学习借鉴和传承发展自《诗经》以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内在精神和优良传统,有为而作,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精品。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查洪德认为,元代发生了“指点初学的阶梯性与体系性”诗学转向,为建构当代诗歌美学提供了重要镜鉴。今人有关诗词的修养,与古人相去太远。他主张“读诗即作诗”,建议当下的诗词作者,用古代诗学精华沾润心灵,提升诗学修养。中国书籍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赵安民认为,建构新时代中国诗歌美学,应着眼于诗词各种体裁的语言特征与形式特点,以及不同体裁在题材内容的适应性、美学风格的独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大勇提倡“广竹枝”的研究理念,以展现竹枝词走向世界的图景,他以竹枝词为例,认为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不应忽视这一部分域外作品。

 

二、建构当代中国诗歌美学特别要加强诗词理论研究

 

山东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蒿峰建议从恢复诗词的文学属性与在文学领域的身份入手,开展当代诗词学术性评论;要培养专业从事当代诗词理论研究和评论的批评家,提升当代诗词研究的学术水平;要多做诸如编辑《中华当代诗词研究》、编写《中国当代诗词史》等基础性工作。云南中华文化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陈友康建议,构建当代诗词美学,需从“诗道”“诗论”“诗评”等方面做好诗词理论建设这项“重要文化工程”。诗词理论研究要继承诗学传统,借鉴现代诗学理论,结合当代诗词创作实践,提炼出富有当代特色的理论观点,才能增强理论对当代诗词的解释力、说服力、引领力。周文彰指出,要集中探讨和回答评价当下好诗词的标准与尺度。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就如何建立当代诗词评价指标体系,在“鉴古”和“用今”的基础上建立诗词分级和评价标准,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马大勇通过揭示“当代竹枝词”中那些“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佳作,以及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计划为“当代竹枝词”在竹枝词史上书写出醒目的一页。

数字技术对当代诗词构成全方位影响,引起与会者关注。陈友康指出,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改变了诗词的生产、生存方式,网络平台在推动诗词创作和助力诗词评论方面呈现出新的面貌。其中,一个新的动向是出现了成熟的智能作诗机或“AI诗人”,也产生智能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诗人,出现作诗机“让诗人走开”的疑问。这些新现象,都需要当下的诗词研究者作出回应。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主编高昌比较了AI写作与人类写作的区别,认为人类写作诗歌具有他者视角、文学自觉、提升空间、审美个性、鲜活语态等特点,是AI写作所不具备的。

 

三、建构当代中国诗歌美学要面向时代、注重诗教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林峰认为当代诗人要贴近时代、社会、生活,“为时而作,为事而作”,把新时代的绚丽色彩和传统诗词的经典记忆熔铸成灿烂的文化回响。赵安民建议诗歌出版工作,特别是诗歌刊物,应多开垦广袤园地来刊登历代和当代的创新性作品,鼓励多样化体裁或者突破常规的新体裁的创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庆霖认为,提倡诗词美学的同时,要发展诗词力学。诗词不能只有美而没有力,只有美而没有力,是武术走上了舞台,美是美了,但失去了力量。因此,既要讲诗词美学,也要讲诗词力学。而诗词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与时代相切合。作家樊希安认为,诗词创作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走民族化、大众化与现代化的道路。

《诗刊》主编李少君谈了对当代诗教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诗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新诗革命开始,主张以诗歌激发意志精神,改造人心,达到“立人”的目的,并由此开启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诗教”异曲同工。查洪德认为,诗词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融入了中国人的生命,成为人们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新诗或其他文体无法取代的。古代文学研究者尤其要做好古代诗学普及工作。北京体育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巨川认为,新时代高校美育正在突破以往的音乐、美术等通识艺术教育手段,开展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精神的挖掘,特别是在对中华古典诗词的传承过程中,积极推动、鼓励大学生的诗词创作,是一项极具意义的教育手段和形式。

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张公者在研讨会总结时谈到:当代诗歌界为建构当代中国诗歌美学理应做出自身的担当。本次研讨会,全面探讨了这一重要的理论命题。与会诗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当代诗词创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建构当代中国诗歌美学,既需要精品力作来支撑,又需要理论研究的跟进;既需要传承古典,又需要直面现实,表现时代。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5.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6.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7.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