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之春读书札记

作者: 2024年03月04日13:06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其一

昨日下午备课时临习东坡公《前赤壁赋》,直写到酣畅淋漓,浑然忘我,好不潇洒痛快。越品越觉得苏书好呀,越写越觉得苏书碑味十足,写着写着仿佛觉得东坡公就坐在我身旁,越写越觉得东坡这小老儿太聪明了,思维又太超前了。在他那个时代,他就不自觉地以碑入帖了。看来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虽然仕途不顺,屡遭贬谪,一贬再贬。可他有机会去全国各地游玩逛荡呀,因此他也一定有机会见到魏碑、摩崖石刻等书法古迹,加之他天赋异禀,秉着遵规而不逾矩的法度,加之吾手写吾心的豪放风格。书坛新风引领而起,尚意书风呼之欲出。
抛开其他不谈,仅仅以碑入帖一项,就比康有为之辈早了好几百年。思维超前呀,长髯公。壮哉,东坡!

其二

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好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下午随手一翻,居然翻出《黎国琛百年诞辰书法集》,无意之中品评其字,越嚼居然越有感觉,越品越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黎书看似技巧不多,花样有限,实则浑厚精深,古拙雅致,非不精研苏体和碑刻所不能深悟其精彩之处也。
当读到老人的《自述》和《书学》两文时,我的内心已被其学书之刻苦及战胜种种困难所深深震撼,其中有“母亲请余之姨兄张子英来家设帐教读…得见名家张鹤云先生书作,令余大为倾倒,遂多方搜寻墨宝,朝临夕摹,入迷入痴,终不尽意。为亲聆先生教诲,便执弟子礼,正式拜投门下,从此书艺大进。”又有“劳动之余,拈草梗,树枝为笔,大地作纸,坚持习书,遇会心处,亦欣欣然。”这样的经历,我也曾经历过,虽然年代不同,可是习书的经历却又如此相似,略一沉思即便醒悟,可能这就是农村孩子学书的必经之途吧!再有《书学》中“懂与不懂:余学书遇不懂处即暂且放下,所谓不懂即置,后经一年半载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方懂。如章法、使转、形质、情性、抽掣、飞度、煞衄等等,必须长期实践、深入体会,才能逐步理解。”…这些习书感悟,非不经过刻苦临池是不能够深刻体会到的,更不要谈发之于文了。
如是此此,不一一枚举。这些习书感悟,这两篇宝贵的文字,即是黎老践行一生习书的宝贵经验,也是黎老为后来研习苏体及碑帖相融的后人遗留的一份宝贵的财富,今日方读到此文,深感荣幸,还好不算太晚。

其三

农家子弟的习书之路布满荆棘,也布满狼虫虎豹、鬼魅魍魉。一路困苦,一路风雨、汗水和眼泪,只有过来人才能深深感悟到,体会到。眼泪、打击、挫折、艰辛、无助…庆幸每一次最无助几乎要放弃时又被上天及时眷顾,并伸出了援助之手。好学之心大起,畏惧之心又被乐观的好心态赶跑了,今天读到黎老的文章,往事又历历重现。每一个走出来的农家孩子,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所以今天,我有感而发,和着眼泪在写这些杂言碎语。一为勉励自己,二为给后来者以指引。余一五年五月拜师苗太林先生的经历犹在昨日,同时也为每一位向我讨教之人无私的倾囊相授。艺海无涯,吾辈仍需努力、谦虚、勤奋,刻苦临池必须、首要放在第一位。


注释:
(2024年3月2日,甲辰年正月廿二日,萧遨记之于阜阳颍河之畔之东街书社。)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