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诗人
人邻,祖籍河南洛阳老城。现居兰州。出版诗集《白纸上的风景》《最后的美》《晚安》《我已寂寞过了》,散文集《闲情偶拾》《桑麻之野》《找食儿》《行旅书》等。
大地上的事(组诗)
麻雀
山坡上的麻雀
对不起
打扰了
即便我是轻轻走过
——忽地
它们又飞回来落下
一次次亲吻那些
努着乖巧小嘴的草籽
草色青青
麻雀轻盈
像一群无限欣喜的孩子
唉!我从未见过任何一只麻雀
污染了它们自己的生活
黑甲虫
阳光直射
一只黑甲虫
紧紧
立住自己
无人的广场
漫无边际
这多余的空白
徐徐地,几乎要到了天边
阳光笔直
阳光紧紧照着
这正午唯一的
一只黑甲虫
一秒一秒
时间过去
整个广场,没有第二个词
出现
荒野旱獭
荒野中我遇到它
它仰面躺着
前肢蜷缩
抱着苍老的自己
它的眼睛
紧紧闭着
它簌簌的身子
像是一小团抖动的荒草
它濒临死亡
而大地活着
无垠的茫茫荒草
深秋的风中,汹涌起伏
昨夜霜
霜落了
村口的麦秸垛
高高,低低
田野,枯草连绵;风,白茫茫的
地上
几截碎骨,抽象而冷
冻硬了的羊粪
一粒一粒
疑问于拖拉机履带的几何印痕
寺门
叩响空门,寺中人应门时,
我能说些什么。
我想的是,我还有什么
可以没有,可以更少。
我尚未空无所有,尚有尘世之惴惴不安。
母女
十八岁就是女儿的一生
短还是长
她那么好看
我最后一次见她
她十二还是十三
那一年她的母亲
闷头打牌
做饭洗衣
发呆
不说一句话
过了一年
她说女儿该十九岁了
然后二十
二十一了
快到出嫁的年龄了
她的女儿十八岁还是二十一呢
窗台上有女儿留下的花
她摸着花盆里的土
她摸着摸着就哭了
那土凉凉的生生的
她把土撮成一个小土堆
又轻轻
抚平了
少年往日
一根火柴
哄着废报纸
细细的劈柴,几块煤
不是点燃,就是哄着
小小的火抱着,哄着
屋里冷啊
窗玻璃上蒙着霜
小弟在做什么
大弟挑水去了
我去买菜了
菜是能买回来的
水是能够挑回来的
母亲呢,母亲有母亲的事
纳着一家五口人的鞋底
那时候的生活多好啊
火柴的小火苗抱着,哄着
烟冒起来了
火起来了
屋子里暖和起来了
那时候的火真好
那时候的饭真香
那时候的家,怎么就忽地过去了
那时候的屋里铺着青砖地
一块一块的青砖那么干净
扫帚是干爽的,立在门后
下雨时候,有“嘭”地一声打开的
从洛阳老家带来的油布伞
那时候的馒头
搁在柳条的笸箩里,盖着白毛巾
清水盛在缸里
那时候的小桌子小板凳多好
门锁钥匙那么简单
自行车,可以骑到很远的地方
“头条诗人”总第925期,《草堂》2024年第2期
跟诗也许有关的话 / 人邻
家里养了小狗,但凡我认真看着它的时候,它总是会停下来,仰脸看着我。它一定是在揣摩我。我不以为小狗除了吃喝、玩耍、交配、哺乳,就没有别的想法,甚至是所谓的“思想”。如今,科学技术已经到了很高的人工智能阶段,但我们依然不可能深深地理解一条狗。动物学家的话,我半信半疑。也许,只有平行于狗的智商(我并不以为狗的智商很低),进入同一个思维维度,人类才可能理解狗这种生命。
我写过狗,也写过几次麻雀。一天,不知是谁把一只将死的老麻雀放在一堵矮墙上(那一定是个善良的人,他担心过往的车碾压到了它),我看着它微闭着眼睛,晃一下身子,尽力平衡,再晃一下身子,瞌睡了一样。一会,它站不住,倒下了。它太轻了。它的死亡没有一点声响。我摸摸它,它的羽毛那么柔顺。它对这个世界可能没有一点怨言。我没有挪动它,这个尘世没有它合适的归处。几天后,我再次路过那堵矮墙,它已经不在了。我觉得它是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自己去的。它知道那儿。
当然,我面对和思索更多的是人这种生命,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对万物的思索,对人和自然,对自我的审视,浑融在一起,让我想了很多,也想不明白。世间万物,这些生命究竟各自有什么意义?还有时间空间,它们究竟是什么?
我写过两句诗:
人籍着似乎有意义的一天天,
过完了没有意义的一生。
我说的没有意义,也许不是教科书上说的那种狭义,而是相对于更大的自然界,单一的个体生命,自身是没有独立意义的。人的生命和万物一样,可能只是参与了某种更大的,我们无以言说的意义。
我写诗,也许就是这样,用一种所谓的诗的语言,去触摸生命的冷暖,探究生命背后隐藏着的秘密。当然,我的诗里也有生命的欢愉,有对它卑微的赞颂,哪怕它是虚妄的。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