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少年坐在河边
试图和水中的鱼交换身份
河水是一个巨大容器
缓缓流动的,是尚未命名的悲喜
再过十几年,他会成为
另一个父亲,撑一船风雨
和水里的鱼同行
那个包袱里装着落日的
远行人,在波纹和小教堂间
构思生存的美学
比如破碎和凝结
消失的那一部分
那时,鱼雪白的鳞甲
赋予了夜空发光的可能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诗歌写作中驾驭题材的能力,表现有三:一,主体与他物的平衡。少年与河游,与鱼游,与时代游,与星空游,而诗的主体一直清醒,能动,事物如其所是运转,表现节奏和谐,而不是为物所役,可以视为内与外的平衡。二,小与大的平衡。诗歌上天入地,一会儿与日月同辉,一会儿又比鱼鳖还要破碎,鳞甲不存,大小变化,伸缩自如,体现了较高的美学境界。三,现代与传统的平衡。作者以内视角度审查事物,以象征语言和意象技巧塑造典型,却没有落入艺术的某种颓废情结,当然,作者也没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种直接明喻,而是以新的表达技巧处理当时当代的个人情意,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
点评网友:西衙口
经编委会评选,西衙口(来自微信)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干煸土豆(来自微信)、班知(来自微信)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
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中出现三个身份:少年、父亲与远行人。少年坐在河边,坐为静态,河水则为动态,一动一静间映衬出时间与生命的博弈。少年试图与水中之鱼交换身份,但不曾想到,无论是河中水还是水中鱼,都不具备真正的自由。少年最终会成为一个父亲,直面现实风雨,少年与父亲是人生中的两个阶段,而远行人则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作者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出发,将人生阶段的交替看作破碎与凝结,既清醒于现实的残酷,又拥有千帆过后的的旷达与豁然,或许在作者看来,无论最终理想是否实现,耀眼明亮也一定会给这片暗沉的天空留下什么,那是一种比自身更加璀璨的可能。
点评网友:干煸土豆
全诗开篇即为读者呈现出明晰关系,让少年和鱼并列顺延,由此进行更深层面的意义探讨。关于两者间关系的象征与转化意义,作者将其作为诗干贯穿文末,至此阐发而生的现象与所感与少年和鱼这一关系的象征核心紧密贴合。少年带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热烈,幻想,冲动,以及与现实不相符的诉求,而鱼同样是特殊环境下所产生的意象,似与少年所想象的成年现状相契合,与想象中十几年后的自己相重叠,“撑一船风雨/和水里的鱼同行”。远行人的包袱装着落日、美学、破碎和凝结,这些刨除现实之后的元素,通过鱼鳞赋予夜空发光的可能,作者在此再次将鱼的象征扣回文末,使文本结构更为紧密,同时,鱼鳞和夜空略显抽象的相联关系也让抒情氛围达到顶峰,情感得以舒缓流动。从鱼开始,也以此结束,全诗在此形成了合理的装置和闭环。
点评网友:班知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安琪 北乔 邦吉梅朵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陈东彩 陈巨飞 陈贺达 陈东彩 陈希 陈培浩 陈丙杰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草树 段维 杜鹏 冯雷 冯娜 傅元峰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郭点点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胡彭 胡弦 简明 敬文东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康宇辰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李霞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刘君君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罗小凤 罗蕾 郎晓梅 练暑生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苗霞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秦立彦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孙冬 佘晔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王雷 王彻之 伍明春 吴昕孺 西渡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谢超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余旸 叶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慧君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周俊锋 周文博 邹建军 邹惟山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