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还有信息可言么
报纸作为新闻纸
还有新闻么
凌晨啊
今日5点半
我读儿子转发的
一篇优秀的
原载于《文汇报》
似乎是编辑
写作者的
悼文——
逝者|追忆
李健鸣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而你已飞过
在今日之前
我并不清晰地知道
李健鸣是她
她是李健鸣
她他它的报纸上
新闻纸上的新闻
有时候竟也是讣闻悼文
在持续多日的昏迷之后
2024年1月23日
著名剧作家、翻译家
李健鸣因病在上海去世
似乎是编辑
写作者的
悼文——她的朋友圈
永远定格在了去年
2023年12月16日
那是她看完舞台剧
《血色婚礼中的沉默》之后
发的一段文字
而她与《文汇报》的缘分
则永远定格在了去年
2023年12月23日
她为报纸写下的最后一篇
评论,关于美剧《化学课》
显然是她的责任编辑
如此简单又郑重地设问
命运的齿轮是从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点开始转动的呢?
在给《文汇报》撰写的
文章中,她说与《海蒂》的
相遇是自己人生中的
一个亮点:是在1953年3月
于是她跨过学习的门槛
开始了德译汉的旅程
《莱辛戏剧七种》
《白色的房间》
《劫匪》出自她的译笔之外
还是小说《朗读者》
(同名电影的文学原著)
最早的译者,而她翻译的
《爱的艺术》,亦是该书的
国内首个译本,至今
被认为是最通俗易懂的译本
作为剧作家,她常年参与
并推进中国戏剧舞台
从传统到先锋的探索
林兆华执导的《哈姆雷特》
《理查三世》等作品里
都有她的心血,甚至是她
促成的。导演李六乙
曾经当面向她表示
我年轻的时候看你们做戏
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
重视对文学的哲学高度的认识
在《再好的剧团也会面临
因社会变化带来的危机》
(2014年11月20日)一文中
她谈及北京人艺的《雷雨》
遭到大学生观众“哄笑”一事
回忆自己当年在德国
看《乱世佳人》《走出非洲》时
也曾亲历过观众的笑声和嘘声
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人艺的
经典之作,《雷雨》当然
也理应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
《我们的话剧舞台朝西方
看得太多了》(2016年8月9日)
是《文汇报》特别邀请李健鸣
与李六乙所作的一场对话
两人从话剧《小城之春》
和《樱桃园》说起
围绕“西方的舞台呈现
是不是意味着绝对先进”
“我们又能够从自己的
艺术传统里提炼出什么
来丰富我们的戏剧
同时给世界舞台带来
新的呈现等话题展开
酣畅淋漓的讨论
《从根本上说,一味
提倡“颜值”是反自然的》
(2016年9月30日)一文
顾名思义,关注的是当时
国内演艺界兴起的“颜值正义”之风
在她看来,美没有什么统一标准
而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而一味提倡颜值之所以是
反自然的,是“因为自然
赋予我们每个人的
外表存在的权利和尊严
所以决定一部艺术作品
成功的关键肯定也不是
依靠演员的外表,而是
作品中处处存在的文化品位
特别是演员身上流露出来的
文化气息、他们对内容
和人物性格的认识和体现
李健鸣在《文汇报》的
责任编辑写得这篇悼文
信息量远超过一篇论文
使我不得不联想到
读报的今日和今日的读报
信息爆炸一如知识爆炸
忽然发现自己大脑断片
扪心自问知道不知道
专业人群里的非专业者们
仅是一份《文汇报》的
一个责任编辑的辛勤耕耘
追悼自己多年的诚实作者
文末不得不加注:本文
所提及的所有文章
均刊发于《文汇报》
报纸作为新闻纸
还有新闻么
凌晨啊
今日5点半
我读儿子转发的
一篇优秀的
原载于《文汇报》
似乎是编辑
写作者的
悼文——
逝者|追忆
李健鸣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而你已飞过
在今日之前
我并不清晰地知道
李健鸣是她
她是李健鸣
她他它的报纸上
新闻纸上的新闻
有时候竟也是讣闻悼文
在持续多日的昏迷之后
2024年1月23日
著名剧作家、翻译家
李健鸣因病在上海去世
似乎是编辑
写作者的
悼文——她的朋友圈
永远定格在了去年
2023年12月16日
那是她看完舞台剧
《血色婚礼中的沉默》之后
发的一段文字
而她与《文汇报》的缘分
则永远定格在了去年
2023年12月23日
她为报纸写下的最后一篇
评论,关于美剧《化学课》
显然是她的责任编辑
如此简单又郑重地设问
命运的齿轮是从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点开始转动的呢?
在给《文汇报》撰写的
文章中,她说与《海蒂》的
相遇是自己人生中的
一个亮点:是在1953年3月
于是她跨过学习的门槛
开始了德译汉的旅程
《莱辛戏剧七种》
《白色的房间》
《劫匪》出自她的译笔之外
还是小说《朗读者》
(同名电影的文学原著)
最早的译者,而她翻译的
《爱的艺术》,亦是该书的
国内首个译本,至今
被认为是最通俗易懂的译本
作为剧作家,她常年参与
并推进中国戏剧舞台
从传统到先锋的探索
林兆华执导的《哈姆雷特》
《理查三世》等作品里
都有她的心血,甚至是她
促成的。导演李六乙
曾经当面向她表示
我年轻的时候看你们做戏
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
重视对文学的哲学高度的认识
在《再好的剧团也会面临
因社会变化带来的危机》
(2014年11月20日)一文中
她谈及北京人艺的《雷雨》
遭到大学生观众“哄笑”一事
回忆自己当年在德国
看《乱世佳人》《走出非洲》时
也曾亲历过观众的笑声和嘘声
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人艺的
经典之作,《雷雨》当然
也理应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
《我们的话剧舞台朝西方
看得太多了》(2016年8月9日)
是《文汇报》特别邀请李健鸣
与李六乙所作的一场对话
两人从话剧《小城之春》
和《樱桃园》说起
围绕“西方的舞台呈现
是不是意味着绝对先进”
“我们又能够从自己的
艺术传统里提炼出什么
来丰富我们的戏剧
同时给世界舞台带来
新的呈现等话题展开
酣畅淋漓的讨论
《从根本上说,一味
提倡“颜值”是反自然的》
(2016年9月30日)一文
顾名思义,关注的是当时
国内演艺界兴起的“颜值正义”之风
在她看来,美没有什么统一标准
而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而一味提倡颜值之所以是
反自然的,是“因为自然
赋予我们每个人的
外表存在的权利和尊严
所以决定一部艺术作品
成功的关键肯定也不是
依靠演员的外表,而是
作品中处处存在的文化品位
特别是演员身上流露出来的
文化气息、他们对内容
和人物性格的认识和体现
李健鸣在《文汇报》的
责任编辑写得这篇悼文
信息量远超过一篇论文
使我不得不联想到
读报的今日和今日的读报
信息爆炸一如知识爆炸
忽然发现自己大脑断片
扪心自问知道不知道
专业人群里的非专业者们
仅是一份《文汇报》的
一个责任编辑的辛勤耕耘
追悼自己多年的诚实作者
文末不得不加注:本文
所提及的所有文章
均刊发于《文汇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