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某日城南,末班公交,穿行夜浓。有时鲜几味,香飘车内;路灯数盏,位列街东。口罩遮颜,耳机奏乐,倦意沉沉醉晚风。归途杳,剩站牌迢递,望断无终。
楼头陌上匆匆。都老在、车流人海中。看奔波半世,折腰粱稻;驱驰一线,俯首时钟。依旧无言,依然惆怅,嗟罢才惊座上空。终站矣,笑人生亦是,忽散忽逢。
点评
如果当代诗词作者不能较好地处理现代城市生活场景,抒发现代城市生活经验,那么,在城市化日益扩张的时代,诗词文体的生命力就会受到严重挑战。乘坐公交出行,是现代人大都有过的生活经历,末班车也常常不乏乘客,这是城市生活经验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当代词人较少涉及的领域,也是当代词很难处理的题材。
本词以写实的手法,叙说一次乘坐末班公交车的过程,从公交车上乘客的聚散,扩散开去,抒发了“终站矣,笑人生亦是,忽散忽逢”的人生感慨。上片前三句以“某日”,故意模糊时间,以“城南”,故意模糊地点,突出“末班公交”在“夜浓”时节“穿行”于城市街道的形象。接着用“有”字领起对偶句,通过嗅觉,写车内的“时鲜”,通过视觉,写车外的“路灯”,以“我”的视点写身外事物。接着,才转入对“我”的形象与意绪的描写:戴着口罩与耳机、听着音乐,充满昼夜劳作的“倦意”。古人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之问,此处以“站牌迢递”写出归路杳杳之焦虑,自然收束上片。
过片“楼头陌上匆匆。都老在、车流人海中”,荡开一笔,从眼下自身的乘车延展开来,既明写空间的广度,又体现出时间的长度。“老”字在这里一个个渐进式动词,过片两句仿佛提供了一组组叠映的画面,在“车流人海”的背景中,浮现出一个个由青葱到苍老的面容。“看”字领起的对偶句,更进一层写足前两句之意,将“都老在、车流人海中”加以具象化体现。“依旧”三句,“无言”状乘车者的状态,“惆怅”是乘车者的心态。“依旧”“依然”,文意反复,可见“无言”与“惆怅”不仅是某一次的表现,而是一种常态化。“嗟”字看似收束前文的感慨,然而,由“惊座上空”连带而及车已到达终点站的事实,旋即引发“终站矣,笑人生亦是,忽散忽逢”之嗟。即使末班车,也有到站之时,而并时的车上乘客时聚时散,陌生如故。作者由此联想到人生也有“终站”之时,那么,人生之旅与乘坐公交之旅,似乎殊途而同归,思考冷静而又残酷。
整首词看似并不故作高深,也不卖弄技巧,叙事本无波澜,而抒情亦较为克制。透过表面文字,可以发现,此词借乘坐末班公交的日常抒发人生体悟,与欧阳修“聚散苦匆匆”之叹相比较,这里更多的是人生聚散无常、形同陌路的感慨。
像作者一样,把眼光投向城市经验且有一定实绩的旧体诗作者虽然不多,然而也并非没有,如网上流传的独孤食肉兽、林杉的城市经验诗词,都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成就,而留取残荷编选的《城市诗词三百首》,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方面有价值的成果,共同揭橥了“城市诗词”的旗帜。
✦特邀点评:莫真宝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安琪 北乔 邦吉梅朵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陈东彩 陈巨飞 陈贺达 陈东彩 陈希 陈培浩 陈丙杰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草树 段维 杜鹏 冯雷 冯娜 傅元峰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郭点点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胡彭 胡弦 简明 敬文东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康宇辰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李霞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刘君君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罗小凤 罗蕾 郎晓梅 练暑生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苗霞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秦立彦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孙冬 佘晔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伍明春 吴昕孺 西渡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谢超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叶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慧君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邹建军 邹惟山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