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越时间和地域的歌者
作者:傅北生 2023年12月01日 11:20
0 收藏
——评诗人杨占波诗集《一个人的诗歌节》
和诗人杨占波很熟,时间幡然,岁月积淀,我可以轻易品出诗人杨占波的豁达、理性、执着的性格,杨占波诗人的品质在阳光下棱角分明,读诗人杨占波的诗集《一个人的诗歌节》里104首诗歌,其中有的诗歌在阳光下和在月光下的阅读迥然不同,那些诗句在不同的光线中,显示出不一样的韵味,能轻轻敲打出金属之声,就如太阳在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各有不同一样,展现出另一种风情。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一种心情,诗歌是一种消遣,诗歌是诗人的灵魂在说话,诗歌是一种情怀,于是,有些诗歌晦涩难懂,有些诗歌超越现实,有些诗歌在情的源头执着前行,我们无法评论诗歌的晦涩和流畅的优与劣,但诗歌必是站在高处仰望人生的一个美妙瞬间,诗歌是诗人以一种更高雅更纯粹更多彩的形式和自然、社会、历史、未来、心灵对话,诗人必将行出于众,诗人不需要语言的精准,是一种意向的表达和传递,是一种情绪和情感的流动。
诗人需要物我两忘境界,需要一个安静的世界,在没有打扰的时光中,看日出日落,听花开花谢,静思竹子拔节的声音。杨占波是天空中纯净的那一份蓝,是海水刚刚蒸发之后的那一片云,是沙漠里的那一颗沙粒,没有泥土。世界自是万物万象,然诗人的眼睛看的东西,发出的声音,自是和常人不一样,这就是诗人,这就是诗人的自我意识。杨占波就是这样一个诗人。诗人在他的《上善若水》诗中:读一粒草种的内心,它不问来处/示以饱满与沉默属于一汪水。那水/却以走的很远:最低处/最幽暗的地方。诗人思想很静,但内心依然在探讨,世界是什么,感情是什么,感情最终的归属是什么。我一直认为所有的诗人,首先是行者,没有行,无以看世界,然世界不可能被我们认识全部,我们的认知永远是片面的、简单的,永远离终点很近,但永远不可能契合,世界的认知永远是充满神秘的,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诗的最高境界是我们无法知道结果,于是,诗歌的震荡、起伏、韵律、美妙、未知奠定了诗歌的迷人以及我们的陶醉和义无反顾,诗歌一直就这样。
无论是钟嵘的《诗品》,还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里“重兴”和“生命意识”都体现了厚重的社会责任,有生命就有诗歌,有生命就有社会,生命因诗歌而美丽,社会因诗歌而异彩纷呈。我们当代诗人更应该担负起沉重的社会责任,应该用诗歌表达对社会的关心和希望社会改变的心态。历代诗人早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诗经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莫不如此,诗人们以自己的诗歌呼吁社会的改变和进步。杨占波的诗歌也表现了这样的一种情怀:《纬三路,一只流浪猫》我也迷失方向了/与它不期而遇/许多车轮从身边滚过/有些尘土,有些风/它与我彼此相视:有些温暖。虽然诗人写的是一只流浪猫,但诗人担心的远比这要多,流浪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更需要思想的光芒。诗人的善良和思考跃然于诗歌间,这是在拷问大地、拷问心灵、拷问社会。
诗人杨占波喜爱自然,经常走到自然之中,并由此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一生到目前为止,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去威海的列车上》《成都再一次走近你》《夜入京城》《冬日客栈》《海上日记》等等诗歌,表述一个人对一个城市、旅途、客栈等等的思绪以及对客观事物认知和升华,通过行走不断丰富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不断提高诗人的诗歌水平。诗人的诗歌《去威海的列车上》:说去威海/其实是没有目标的/从张家口到威海/只是假设的一个尽头/陆地的边缘/有的只是退路/被浩瀚稀释后/才是博大的/比如现在车厢的人们/一个比一个巨硕/却无法自见。表达了诗人对人、人生、地理、感悟的认知和理解。
我依然想表达的是诗人杨占波,一直在用诗歌探讨人生、自然、世界、社会,但,他有时是迷茫的,是挣扎的、无助的,但这并不影响诗人诗歌的光芒照亮崎岖难走的路,依然可以从诗人的诗歌中领略“远山迷蒙不知处,人生闲来探一回”的探索精神,诗人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现象,无法理解,甚至无法面对和解决,于是,诗人在设问?诗人在迷茫,在找寻来时的路。世界上有两颗树:一颗是男人,另一颗是女人,世界上有无数个门,我们一直在敲那一扇门,有一天,我们终于敲开了,发现里面有一个人,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所有的诗人都在探索,未来也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