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汉密尔顿/Jedrek Koh拍摄
“诗歌浓缩了人们的亲身体验,表现了万事万物最为重要的方面。翻译中国诗歌和将其他语言的诗歌翻译成中文对建立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格外重要。”
在阳光明媚的剑桥,人民网采访了著名诗人露西·汉密尔顿。汉密尔顿的诗歌曾多次入围并荣获许多重要的诗歌奖项。她的许多诗歌灵感都来源于在中国旅行的所见所闻和《易经》。
作为英国《长诗杂志》10年的联合主编和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的文学总编辑,汉密尔顿和多位中国著名诗人合作出版英文诗集,并为他们的作品撰写序言或书评。近日,汉密尔顿出席了第九届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并被授予了文学类终身成就奖。她曾经多年担任该诗歌艺术节的理事会理事,她相信诗歌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理解和信任。
用诗歌叩响心灵 以诗会友
“现在舟舟开始按压我的手腕和脚,询问我是否感到疼痛,为在经络穴位扎针做准备……” 9月15日第九届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汉密尔顿朗诵了她的诗作《记竹桥针灸》。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汉密尔顿颁发了文学类终身成就奖。汉密尔顿表示,每年参加这个活动都能收获新的启发,而且能获得机会与中西方诗人和艺术家们交流。这些活动不仅探索了诗歌、文学和艺术,还以论坛的形式让来宾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汉密尔顿认为,“在这个经济和政治动荡的时代,艺术和精神生活要在互相尊重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延续。”
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汉密尔顿颁发了文学类终身成就奖/Yushan拍摄
回忆起在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与中国诗人的邂逅,最让汉密尔顿印象深刻的是和女诗人舒婷的会面。她对舒婷1970年代写下的诗《致橡树》情有独钟。该诗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追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的爱情。杨克、吉狄马加、和北岛等知名当代中国诗人的作品也深受她喜爱。汉密尔顿还不断被杜甫和李白等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所吸引和感动。“它们将你带入另一个世界和时代,就像希腊诗人萨福的诗歌作品。读者被带入中国与众不同的风景,体会河流、云雾和山脉,以及古代人背井离乡的巨大孤独感和对家乡、朋友、家人和孩子的思念之情。”
作为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的文学总编辑,汉密尔顿编辑了许多著名中国现代诗人的英文版诗集。例如,杨克的中英双语诗集——《没有终点的旅程》。杨克从1990年代开始写城市诗,不仅关注城市的日常生活,还注重探索农耕文明转换为消费社会和商业文明的大背景。《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中杨克写到,“昨天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东莞/我竟然遇见一小块稻田/青黄的稻穗/一直晃在/欣喜和悲痛的瞬间。”
汉密尔顿参与编辑的英文版诗集《这座城市属于我:广东打工者文学系列》诗歌卷于2020年出版,分享了中国广东外来打工人的心声。编辑这本诗集前,她还阅读了当代诗人许立志的《铁月亮》,诗集讲述了他在深圳富士康工厂打工的艰苦经历。汉密尔顿对这本诗集中直白的语言和外来打工人员长途跋涉、背井离乡的经历感到震撼。
对于汉密尔顿来说,中国诗歌最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中的意象。“中文里的一个字可以同时代表很多东西,作为象形文字给读者带来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如同一幅幅山水画。相较之下,使用欧洲语言写作时需要用很多单词,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把中国的所见所闻 融入创作
受中国诗人吉狄马加的邀请,2017年汉密尔顿首次到访中国,参加在四川举行的诗歌节。在当地,她还见到了许多国际知名诗人和艺术家,并游历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她还体验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汉密尔顿感叹道,“这份在四川感受到的热情和慷慨,一直延续到她在中国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2019年汉密尔顿来到中国戏剧大师汤显祖的故乡江西省抚州市,参加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活动。她在当地观看了汤显祖最具有代表性的昆曲《牡丹亭》,以及剑桥莎士比亚戏剧节带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表演。汉密尔顿表示,“《牡丹亭》是一部以儒家思想和孝道为基础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表现了欧洲上流贵族阶层。我喜欢《牡丹亭》的丝绸服装和风格鲜明的表演,它与莎士比亚的作品大有不同。”
汉密尔顿正在剑河边阅读。/Jedrek Koh拍摄
汉密尔顿在抚州拜访了许多当地的艺术家和工匠艺人。其中,竹编工艺大师徐建元向她细致地演示了制作竹子花瓶的过程:将竹子浸泡、手工劈开和染色,再编织成花瓶。此后汉密尔顿有感而发,写下诗歌《工艺大师编织竹瓶》。“右手握着刀左手/拿起竹子/徐先生纵向劈开了木头……”
在世界瓷都景德镇,汉密尔顿拜访了著名陶瓷艺术家干道甫教授,并尝试了亲手在陶瓷上书写诗歌。为了教授传统陶瓷技艺,传播陶瓷文化和历史,干教授为当地青少年与儿童设立了陶艺课程,并希望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来庆祝不同的艺术形式。
“想成为蜜蜂/成为一名使者/号召大家不分远近你我/齐心协力。”2020年,阿耳忒弥斯杂志授予了汉密尔顿的诗《信使》年度一等奖。该诗灵感来源于她在杭州西湖附近的茶山看到蜜蜂的经历。汉密尔顿回忆道,“杭州西湖的风景仿佛让人身处于优美的仙境。在茶山,我第一次触摸茶芽,下山路上我观察到了一个蜜蜂箱,里面的蜜蜂正勤劳地给茶花授粉。”此情此景促使汉密尔顿提笔写下《信使》一诗,探索蜜蜂作为可视世界和不可视世界之间的信使身份,以及她对自然界里和谐共生的思考。
汉密尔顿表示,她期待与更多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诗人和艺术家交流,并建立新友谊。作为诗人和出版社编辑,汉密尔顿希望通过诗歌之美来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多文化合作,架起一座座中英交流的桥梁。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