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逸西:读《当代•诗歌》创刊号印迹
作者:逸西 2023年11月15日 14:27
0 收藏
读《当代•诗歌》创刊号印迹
○逸 西
无意间,在网上读到《当代•诗歌》公号创刊号(第一期)“收录于合集”的各栏目微信链接内容,便滋生了说几句的想法。
在这里,我首先声明:自己是一个普通读者,只谈《当代•诗歌》第一期诗文,留给自己心灵的印迹。对事,不对人。供读者、作者和编者参考。
发现:《当代•诗歌》的核心价值
一本纸质刊物,利用网络快捷,微信公号把一期杂志的内容,以链接的方式和盘托出。这在当下,是少有的举措。我猜想:编者这样做的意图是为了新生刊物的影响力,传播力,向读者旗帜鲜明地阐释了办刊宗旨和今后奋斗的方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意欲快速占领读者和市场。
从主编商震先生写的卷首语《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我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主帅”思想,战前“动员”和面对中国诗坛吹响的“集结号”。令人精神提振,心里发痒,头皮发紧(调动大脑细胞,思考与印证)。
在这篇1000多字的短文中,我特别欣赏商震诗意坦诚——制作再精良的假花,也欺骗不了蜜蜂。这儿的“蜜蜂”,无疑是指编辑。
“诗歌的核心是诗,诗的核心是真实,真实的核心是诗人鲜活的心跳。”层屋递进的诗论,言简意赅,胜过千言万语。指明了什么是诗。
我发现:这篇卷首语有作者《三余堂散记》随笔影子——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大量使用短句,意蕴与情感饱满,节制有力。思想辽阔、深邃。但标题《也无风雨也无晴》,略显文气。
栏目介绍,别具一格。编者融入了厨艺高超的“厨师”,对每一道佳肴烹饪的选材、制作等精细要求的释义。令人内心激荡,把人心说得“热火火”的,血脉偾张!极具煽动性和鼓动性(注意:这里说的煽动性,是指煽动他人当诗人,鼓动性是指鼓动他人写诗)!除去当中对各栏目透彻介绍外,还对写诗读诗的奥义进行了不断拓展和延伸!不难看出,各栏目介绍编者有心,文字依然有《三余堂散记》作者干练、简约、结实和穿透的笔力!
《开卷》是《当代•诗歌》第一个栏目
相当于其他诗歌刊物中的“头条诗人”,只是叫法不同和释义各异罢了,但都属于该期刊物的重头戏。
这期《当代•诗歌》的《开卷》,刊登了湖南诗人笨水先生的组诗《人间无小径》(节选)及他写的创作谈《去诗人主体化写作的可能》和蓝野先生对组诗读后的评论《宇宙的轮廓,心灵的秘径》。
我先说说自己读了笨水先生组诗的感受。
过去,接触他的作品不多,偶有目及,印象不深。
在这16首诗中,第一首《山上巨石》就把人打闷了。诗人诗中的巨石隐喻什么?我一直仿佛没有想明白。或许,是我修为不深,所以难以进入诗人对巨石的描摹及延伸的意义,难以产生相似人生经验形成共鸣与共识。
第二首,诗人写《睡眠的老虎》。细节精美,现场感极强。他把老虎侧卧草地,说成老虎也是草地,“开满金黄的花朵”,诗意磅礴。在老虎与草地之间,在草地与老虎之间,诗人不动声色,把两个相似物象进行转换和互相指认,足见其洞察事物的能力与精准细致,非凡。此诗读了,给人呈现出大自然在清晨醒来后的宁静画面与诗意美。
第三首,诗人写了《赶夜路去机场》的感受与幻觉。诗味虽然淡了一些,有散文化的倾向,但整体营造出“我”与宇宙空间的玄幻感觉,还是不错的。
细细读完笨水先生这16首诗,我还喜欢《鹰》《人间无小径》和《出张家界》等诗。这对一个诗人来说,足够了。对读者而言,我也知足了。
再看看笨水先生写的创作谈《去诗人主体化写作的可能》。
我快速晃了一眼,客观地说,失望了。
本以为创作谈是诗人针对组诗写的。按理应该是,然而却不是。
他空谈一气,说教性强,没边没际。语言啰嗦,给人感觉:总是在绕。严格的说,我是不喜欢这种不实诚的写作态度,玩虚的。不过,只晃了一眼,我还是记住了几个字:诗人要去掉固化思维。这点,他说得对。于我,有益。所以赞成。
那么,蓝野先生又如何评论笨水这组诗呢?于是,我点开了《宇宙的轮廓,心灵的秘径》一文链接。
读完,得出两字:过了。
蓝野先生信马由缰的才思,可能忽略了“吹捧过头,就是棒杀”。
评论文章本身不错,如果去掉无厘头的“赞誉”,可能更实诚和令人信服一些。
此外,从“说说我和笨水的‘关系’吧”一句起,至文末三段,应全部删除。这是中国文人最喜好的一口——蛇画好了,在上面再添只脚。这样,评论与诗歌会给读者留下“哥俩好”的笑柄及“圈子文学”的口舌。如此,原本客观评论,就适得其反了。也太丢分了。
《致敬》是《当代•诗歌》第二个栏目
这个栏目,刊发了著名诗人林莽追思牛汉先生的文章《我们心中的一棵大树》和《牛汉诗歌十首》。
我读了。增加了对新诗来路和发展轨迹的了解,对前辈诗人的情谊,付出与努力及贡献等等,心生敬意。
《中坚》是《当代•诗歌》第三个栏目
这个栏目,刊发了柳沄、李庄等12位诗人的作品。编者加了一个“按”说,此栏目只选了每位诗人两首诗在平台进行推送,看来并非全部。
点开链接,我一一细读。发现柳沄、杨森君、商略、岳西、叶丽隽、刘春、李长瑜、南人、李庄等诗人作品的确不错。按照编者对此栏目选稿要求衡量,大多符合。只是个别诗人的诗,叙事成分偏重,忽略了诗意与叙事之间的平衡。
坦率地说,我特别喜欢杨森君的《石狮》和《当我跪在父母墓前》,岳西的《人在旅程》,李长瑜的《容器》和《影子喝醉了》,南人的《体内》,李庄的《坦白》和《初见》等。这些诗,干干净净,自带体温,暖人。诗人各自根据他们的人生际遇和经验,写出了诗意和诗味浓郁又厚重的诗歌。读着,给人感觉特别有现代新诗纯粹的纯度与硬度。已经让人看不出什么技巧了。
《处女地》是《当代•诗歌》第四个栏目
该栏目,刊发了云南昭通诗人王玮的组诗《山顶雾》和霍俊明先生的点评文章《写出的与未能写出的》。
诗和点文,读过。为《当代•诗歌》开辟“处女地”,点赞叫好。不忘初心,扶助新人。我们每一个诗人都曾经拥有过。同时,为王玮的“处女作”上《当代•诗歌》表示祝贺。起点这么高,令人羡慕,但不嫉妒。
基本同意霍俊明先生点评内容。我补充一点:王玮诗中,个别句子有同质化倾向,望在今后的创作中克服,就好。
《拔萃》是《当代•诗歌》第五个栏目
共发了“阿门、赵丽兰、离离”等20位诗人的作品。
小心翼翼地读,我相信“拔萃”里一定有好东西,生怕漏掉。
读完,回头一看。我觉得:
离离的《更年期》,给人忧伤的诗意美。
蝈蝈在一个慵懒日常《午后》,写出了鲜活。
陈德根《在旷野接受赞美》,写得很有情趣。
李程鹏的《回乡书》,写出了新意,意象缤纷。同时,另一首《出云南记》,初显才气十足。
蒋雪峰的《到郎木寺》《睡》两首,都有出奇制胜的诗写。寸劲,在诗中游动。
张进步的《晴日记事》,最后两三句,漂亮,救活了整首诗。
琳子的《干净的》,写得干净。《喜欢四月》生活气息浓郁,细节精致。
杨启文的《暮色中的山坡》,意蕴童真。
方石英的《失眠者》虽短,但想象奇特。
沙冒智化把《一条河说着山的事》,写得很诗意。
《长诗》是《当代•诗歌》第六个栏目
栏目刊发了江西诗人三子的长诗《王维》。我注意到这首诗,是由《异乡》等16首二字诗题短诗组合而成。每一首标题下,均以王维的两行诗,作引子统领。每首短诗八行,分两节,每一节四行,每一行,含标点字符18个。外观感:给人觉得是一个模型制造出来的。使人联想起过往农村办红白喜事时,主人端出“刀头”肉或夹沙肉待客,白生生的油腻,闷人。这种整齐划一,本身就束缚人思维的造型,哪有新诗外在的形体美?给人感受就像工地上搅拌泥浆砂子的闷罐车,令人透不过气。
说真话,这首长诗我是没有整体读完的。跳跃着阅读了三五首,就得出一个让人讨厌的结论:借古翻新,虽抒情叙事并重,但手法老套……算了,打住。得罪人的话,还是少说一些。给自己留点混迹“江湖”的口德。
我不怀疑《当代•诗歌》开设“长诗”栏目的初心,但我怀疑“长诗”弄得不好,就像王大娘的“裹脚布”,会给人造成严重的阅读障碍,并致使读者阅读疲劳等等。
其实,现代人本身工作、生活就累,谁还有闲心来读长麻吊线的东西。这不仅烧脑,也浪费人的心思。这或许,也是当下读者不喜欢新诗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说这些,没有贬损他人的意思。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只说了一个读者,读诗掏心窝子的真话。我知道:想改变一个人或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我愚蠢。
当然,作为一个专业的大型诗歌刊物,《当代•诗歌》开设“长诗”,或许有其前瞻性。哪是我一个普通读者,能预见的。阿门!
《杂感》是《当代•诗歌》第七个栏目
刊发了重庆女诗人金铃子的《诗,可以这样谈》(节选)的杂感随笔文章。
读完,给人感觉:她剑指世俗对诗人的偏见和许多诗人、评论家在写作中存在的弊端。金铃子诗人(银铃子画家),是一个典型的川妹子,有啥说啥,从不藏着掖着,凯爽(川话,意为耿直)!我喜欢她的“火炮”脾气和热辣辣的批判文字!整体感受:她在渴望和呼吁诗人、诗评家们,中国新诗在当下和未来,应走向高洁和优雅的艺术宫殿!
《校园》是《当代•诗歌》第八个栏目
校园,是中国新诗的“共青团”。《当代•诗歌》开设这个青春栏目,着眼于未来,培育新诗传承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栏目刊用了“胡既明、程渝、蒋鑫阳”等8位同学的诗。
他们充满青春朝气,校园活力,如沐春风,向我们走来。
“她应该是翠翠。秋天,我站在雨的目光里沉思。”看看,这起句不凡的诗,就是湖南科技大学胡既明同学写的《西湘记》的开头。他作为湘人后裔,深爱着自己脚下的土地。他把家乡拟人化,当作“翠翠”来写,像写一首令人凝神屏气又心跳不止的情诗。只听说过湘女多情,忽然发现湘男,也不逊色。
“飞来一只乌鸦,这一块古典的墨锭/正以周身之漆黑引发夜晚……”云南大学杨不寒同学写的《斜阳与暮鸦》等等,意象灵动,诗意幽深。
当然,部分同学写的,有强说愁的感觉。这也应验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涩芳华。但青涩,本身就是一种活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朋友圈》是《当代•诗歌》第九个栏目
编者设置这个栏目,使我想起一句官方流行的话语:不拘一格降人才。套改一下用在这里,不言而喻,是指《当代•诗歌》不拘一格降作品。这种“网寻”天下好诗,开放式的伯乐精神,很考编者的心智和眼力。一瞬间,也许好诗就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看看这期《朋友圈》的诗选到底如何呢?
我数了一下,编者一共编发了“秦坤、李麦花”等7位圈友诗人的作品。从名字看,多数于我,比较陌生。
哇噻,读第一首秦坤写的《法金甸的油菜花》就很过瘾。诗思开阔,句句经典,一气呵成。这里就不再引用原诗了,个人点击本文链接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此诗原貌与真身。
第二首,《探视笔记》也是秦坤写的。读完令人特别揪心、伤神。他写了一个劳改犯,在狱中笔记本上记录了不同时间亲人探视和不断减少的际遇,从开头的“父亲、母亲、姐姐、妻子、女儿”到出狱前最后一次探视,只剩下“妻子、女儿”两人……诗人叙事的语境,平和得出奇。但读后,令人心碎、落泪。短短十行诗,道尽人生悲苦与不幸。
怎么说呢?这个栏目的诗读完了。内心无法平静。其余圈友的诗,没有激起我想说点什么的兴趣。也许是秦坤诗友这两首诗,撞击我内心起了波澜,看什么都没有了滋味。
于是,我强迫自己起身,离开电脑到花园里抽烟,歇歇。平息一下自己读诗的情绪。
《地理志》是《当代•诗歌》第十个栏目
这个栏目,选发了辽宁诗坛“金辉、木桦、宗晶、于小斜”等17位诗人的作品。编者说得眼花缭乱。我只想读诗。
快速读完,让人慢不下来。感觉没什么好说的。如果非要说,就一句:这个栏目需要提升和整改。
《星河》是《当代•诗歌》第十一个栏目
这个栏目,刊发了“代红杰、阿登、程碧、李文武和墨尘”等21位诗人的作品。
一开头,就读到河北诗人代红杰写的《马蹄槽里安家》,真好。又让我快速阅读的目光,慢了下来。这是一首写一群蚂蚁在马蹄槽安家的小诗,只有四行。但诗意无限,又饱含着诗人对弱小群体的悲悯之心。请看——
真热闹
一群蚂蚁在一只马蹄槽里安家了
那匹马真好
它没有沿原路返回
在《当代•诗歌》能读到这样干净、鲜活、生动又温暖的诗,我是幸福和快乐的。
此外,在这个栏目,还有北京诗人程碧写的《给父亲上坟》,黑龙江诗人苗小青的《蛙鸣》,重庆诗人李文武的《木偶》,福建诗人冰儿的《静止的落日》和青海诗人墨尘的《风越来越大》等诗,也值得一读。
我爱《当代•诗歌》。图片至于她爱不爱我,是另一回事。图片为缓解今日之疼痛,读她并信手写下这些印迹文字……图片
注:评论栏目十二《一家之言》和十三《攻玉之术》(略),其他各栏目阅读,按《当代•诗歌》目录排序。
2023年10月27日于成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