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新工业诗歌创作研究中心暨全国新工业诗歌联盟揭牌活动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活动上,《诗刊》杂志社主编李少君开展《新工业诗歌与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主题讲座,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诗歌道路的概念,分析新工业诗歌的突破与特色,通过具体的诗歌文本,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和未来愿景。
讲座上,李少君从传统诗歌,从杜甫、李白、苏东坡、李商隐谈起,谈及诗歌的主体性、心学、境界、修辞等问题,也谈及古典诗歌的现场感现实感,并延续到AI时代的诗人和诗歌互证,及其建立现代意义世界。李少君认为,人诗互证既是传统,又很现代。“诗与现实、人生、生命对应,才能引起情感共鸣。诗若不能对应人,则空洞苍白,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所作。”
“写诗要呈现真正的自我,要展示活生生的灵魂和精神。我们知道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一个区别,就是每个人要寻找一个独特的自我,那么独特的自我怎么寻找?它一定要是一种本质的存在的真实的自我。”李少君表示,诗歌是一种心学,也是一种情学,最终指向意义、精神。诗歌最终要向上超越,确立美学形象,建构一个现代意义世界,为当代人提供价值和精神安慰。
“新时代诗歌要重点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主体性,价值观;二是新的诗歌意象和美学形象。”李少君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诗歌之路,是形成新诗新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道路。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和现代进程密切相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探索,势必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情感,呼唤一种新的工业诗歌创作。
青年诗人、东莞理工学院教务部副部长许燕转听完讲座后表示,听完李少君的讲座后,她相信中国式现代化诗歌的道路,首先是需要诗人来实现的,那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否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是需要我们诗人共同的努力。“我们今天在新工业诗歌,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探索一个突破,我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诗歌创造新的高潮。”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诗集《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主编数十种诗选,诗作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韩文、瑞典文、法文、日文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一级作家。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