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疏理

作者:樊伟敏   2023年10月26日 10:43      0    收藏
题记
    古体诗因有自由与豪放、通俗而易懂的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古代社会生活的不同场合。后世因为政治功利的需要,人们更加专注于格律,而实际上基础的古风体式至今仍有延续。
    其文本元素多存在于歌词、文案、美篇、网络小说中,随着学科细分的发展,虽进一步弱化了诗歌的粘性,分化了诗歌的实用性。但技术要求较低的古风仍然占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我们可以学习、研究古体诗的特色,包括所谓的“意拙”“苍凉”“古朴”“自然”“雄浑”等等,也可以深入探究其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的应用。
    它和近体诗、和新诗一样,共同具备传辞达意、静谧心神、解释现实、沟通自然的一系列作用。古风之古主要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风物,然而古体之古,则仍可以引用于未来以汉语为基础的文化生活。
樊伟敏2021.4.22

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
    1.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可随意转为其他的韵。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2.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可以重复。
    3.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的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杂言诗较多出现在《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
    一般古风不要求对仗(入律古风要求大致同律诗),即使用对仗时亦较宽,可用意对,不讲平仄,也不避同字。古体诗押韵相对比较自由,也是因为唐韵和秦汉古韵实际上有一些区别。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 《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在文学史上属于诗与歌的基本形式。
    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代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初唐时期的五言诗当中不符合格律的也属于古体诗。
    六言诗也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古体中的七言诗,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起源于民间歌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xún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
    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  《桓灵时童谣》"举秀才"(葛洪《抱朴子·审举》)都是很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和杂言民间作品。相传汉武帝曾会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联句,但据后人考证,实系伪托,并不可靠。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奡ào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
    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建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
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且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入律的古风
    讲到这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是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zhěn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古风的转韵通常与诗的章法有密切关系,一般在新开一层意思或转折/诗的承转过渡处转韵,转韵时通常首句也入韵。转韵用得好可使诗波澜起伏、抑扬顿挫而增加美感,乱用或用得不当则会使诗显示支离破碎。古风转韵少可以换一次韵,多则可达二三十次。转韵时常是平仄韵交替使用(尤其大转折时),但也可平/仄同声相转。
    古风从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到杂言,有的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有的有的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南北朝后期)。古风偶尔会有很标准的律句,很正常,但是散漫的句子多。唐近体诗正是从此处突围出来的,这都是基本常识,无须探讨。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但是,均有一个大概范围的,以当时广泛流传的音韵为主的,我们不要以当今的音韵习惯来考察古人。

后记
    古体诗在诗歌文学中的位置是承上启下的,其中不乏一些千古流传的佳作。时代变更,格律兴起后古体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文化。我们今天在学习诗词写作时会从格律入手,这似乎已经变得约定俗成。
    其实我们在学习格律之前,未必要绕过古风的学问,尤其是秦汉六朝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这些要素决定了古体诗的风貌,而这样一种风貌往往是今天的写作者较生疏的,特别是自学格律者所匮乏的,乃至所作律句未必能够俱备诗词本应体现的大气与厚重、灵性与朴素。
    了解和熟悉格律之前的诗风,从诗的源流一脉上寻找作文者灵与巧的机会,一定会有助于现代之格律、诗歌之创新。
    古风有关的资料比较分散而不够深入,所以我所整理和抄读的内容也比较薄浅。分享此类内容是为了抛砖引玉,促进相关经验丰富的朋友融入进来,一起交流、一起探究,形成更加优化的诗学氛围。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