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适逢寒露节气,“北京之秋诗意分享会”在“名家笔下的她——从新古典到新表现的肖像画研究展”现场举办。活动由《诗刊》社、翕兮文化、中国诗歌网主办,云上美术馆、翕肖像协办,该展览由理论家尚辉策划,将多位当代画家在不同时间段画同一位模特——杨简浓女士的肖像艺术同时展出,体现了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原型的独特理解与个性创造。
“北京之秋诗意分享会”是一次诗与画的跨界融合,诗歌来到美术馆,诗情与画意交相辉映,《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朝戈,翕兮文化董事长杨简浓,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汪剑钊,诗人、摄影家、博物学者莫非,诗人、投资人苏历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安琪,诗人、剧作家、影视制片人伐柯,诗人、编剧、策划人陈勇,诗人、画家、策展人邵勉力,解放军报原理论部主任董国政,《诗歌风赏》主编娜仁琪琪格,诗人、作家、书画家杨清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原所长李晓晔等30余位诗人和艺术家莅临现场,观赏了画展,并朗诵关于秋天的诗。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致辞中表示,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充满诗意,诗意可以用诗歌表现,也可以用艺术表现。诗与画本是一家,诗画同源,古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文字,文明建立在文字基础上,文字是抽象的画,比如象形字就是画出来的文字。杨简浓肖像画展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大胆尝试,油画名家如此大规模画同一个人,在国内是首次尝试,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次全新探索,是肖像画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中国美术界在新时代的一个集体行动。诗人也可从中获得启发,让诗歌与绘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朝戈表示,今天这场绘画与诗歌的互动,令人想起英国的拉斐尔前派,一个由诗人、艺术家、批评家组成的文化团体,1848年在英国掀起美术改革运动,因不满以古罗马及文艺复兴为准则的僵化标准,而提倡自然与真实,重新寻找田园式的美。当前的世界充斥着消费主义、战争和苦难,我们深感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的异化。愿诗歌和绘画成为生活中的一束光,愿诗人和艺术家所创造的世界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
“画中人”杨简浓女士介绍到,这次画展呈现了长达跨越八年之久的创作经历,从侧面记录了每位艺术家创作不同形象的可能,也见证了自身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我发现自己在20位画家笔下有着全然不同的呈现和表达,其实我们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哪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呢?通过这次诗歌与绘画的交流互动,希望能促进艺术的创新,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愿此次画展为大家带来别样的观看体验和收获。”
“秋天再泼一桶颜料/真痛快啊!稻穗亮了,稻秆亮了,一片/亮堂堂的世界。”(安琪《秋到》)诗人们朗诵了各自书写秋天的诗篇,展现了秋天或炽烈、或萧瑟、或沉郁的斑斓色彩和丰富面向,“寒露,清凉已是时间的宠儿,/红叶点染西山,恍如/满天霞光悄然落地,覆盖悲伤的晚秋,/与一丛丛黄色的菊花媲美斗艳,/直面亮到滴红的茱萸果,辞去青涩的喧嚣。”(汪剑钊《寒露》)。诗句流淌在画作间,构成了金秋最美的诗意。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记者、中国地质大学特聘作家王少勇,第35届青春诗会诗会诗人、图书出版人马泽平,北京大学医学博士、译者张慧君,北京电影学院青年教师李啸洋,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批评家李壮,首师大驻校诗人侯存丰,诗人李长瑜,老舍文学院诗歌高研班学员刘雅阁,诗人、编剧、话剧演员夏怡雯,北师大文学硕士田凌云,鲁迅文学院第44届高研班学员陵少、张常美、张静、陈维一、许晓敏,《诗刊》社编辑符力、罗曼,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主任祝雪侠等。
摄影:符力
编辑:罗曼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