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诗刊》对新时代诗歌的引领作用,及时总结办刊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7月18日下午,《诗刊》社召开关于办刊征询意见的座谈会。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诗刊》编委寇宗鄂,《诗刊》编审周所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翻译家树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安琪,《十月》杂志编辑江汀,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李壮,北京电影学院教师、青年诗人李啸洋,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青年诗人苏笑嫣与会,专家们结合《诗刊》创刊、复刊的历史,《诗刊》在新时代所担负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进步中所担负的责任,为《诗刊》办刊提出宝贵建议。《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彭敏、江岚等编辑部全体人员出席会议。
周所同表示,《诗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留下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尤其在新时期以来,《诗刊》引领诗歌潮流,树立诗歌高标,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使命义不容辞。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也要求新求变。今后我们编辑要更加严谨,重视细节,抓内容、抓质量;与广大诗人和读者建起沟通桥梁;在版面上有趣味化的呈现;办刊理念要旗帜鲜明,可在扉页上将宗旨广而告之,通过栏目设置落实办刊理念;建议增设“诗人档案”栏目,将重要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佳作集中推出,起到经典化和资料索引的效果;设置“诗歌门诊部”,编辑对来稿提出修改建议,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对具有普遍性的诗歌问题予以解答。
寇宗鄂回忆了在《诗刊》工作的时光,表示当年每期刊物都会开编前会和编后会,审稿上有专职校对来把关文字细节,今后在编校上要更加细致,既要坚持大方向,也要重视细节,出错难免,但要尽量避免。要把发现诗人、扶持青年诗人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职责,“青春诗会”这些年扶持了很多青年诗人,望继续坚持下去;在具体的栏目设置上可以更轻松活泼些,例如当年几个编辑名字都有“梅”字,于是有个栏目就取名“三角梅”,希望大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面对读者。
树才建议,《诗刊》应侧重经典的分量,通过刊发,促进诗歌的经典化,确定作品的分量和价值。可效仿法国杂志《欧洲》,每期聚焦一位重要诗人,建立重要诗人的回顾展或诗歌档案,聚焦大家、名家,在推出诗歌的同时,带入研究维度。在形式上,《诗刊》可以变得更厚重,或将上下月刊合并起来。“国际诗坛”栏目可增加诗人访谈,中外作家共通的写作问题极具阅读和参考价值。
何向阳谈到,《诗刊》紧贴时代脉搏,纵观目前的栏目,有广度、缺深度,只见诗、不见人,缺乏有时代意义的重量级诗人;上半月刊需要加强经典化程度,推出诗人时可附上访谈、照片;诗学理论板块还需加强;可增设通信栏目。下一步《诗刊》要带着问题意识,思考怎么做得更好,克服固化思维,以创新思维推动发展。
在杨庆祥看来,近年《诗刊》在方向引领、在内容和影响力上毋庸置疑,推出了新工业诗歌、每月诗星、发现、锐评等品牌栏目,在新时代诗歌理论建设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杂志目前的封面典雅大气,但是颜色略轻,颜色加重些,会更加显眼;栏目的区分度需要明确,如“方阵”和“气象”的区别应更突出;推介诗人的时候,可增加诗歌的数量和页面;诗学理论建设可以更系统、有组织性、计划性,提前确定话题,向专家约稿。
安琪肯定了《诗刊》对基层诗人和青年诗人的极力推荐和扶持,特别是“青春诗会”四十年来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并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持续推出新人,现在是诗歌最好的时代。她建议,今后要继续在主题写作上引领方向,下半月刊可做主题写作专刊。
江汀表示,《诗刊》创刊于1957年,这个年份让人想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概念和它的历史意义;在办刊以来的六十多年间,《诗刊》形成了深厚的传统,这一传统正是宝贵财富,可供遵循或改良。优秀的编辑会给杂志带来特定的气质,比如1980年代骆一禾曾在《十月》杂志创办“十月的诗”栏目,就是一段诗歌史佳话;因此,《诗刊》也可以倚重自身优质的编辑团队,继续前行。
李壮提议,《诗刊》作为国内诗歌标杆性刊物,这些年在新媒体领域作出了表率,今后可更多利用微店、扫码购买等途径开放读者定购刊物与诗集;封面和排版可以更具设计感;在栏目设置上,上下半月刊可更具区分度,选稿上需注意不同题材风格的把握和综合;对于首次上刊的陌生面孔,是否做些标注加以强调;对于那些特定主题的诗歌可有组织地进行研讨以突出看点;诗评栏目的正反方考虑合并起来,减少篇幅,增加评论人数。
李啸洋提议,理论版可在现有基础上更加超拔,探讨一些更有共性的形而上的问题;在诗歌体裁上可有所扩充,兼顾长诗、散文诗;建议开展同题诗写作,号召诗人们就某一主题进行创作,集中呈现,有助于引发讨论和关注。
苏笑嫣建议,今后推介诗歌新人的时候不妨加上编辑荐稿理由,体现编选的态度和原则,也便于读者了解诗人和刊物刊发标准,增强编辑部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建议诗评栏目在集中发表某一主题研讨内容时,或可通过讨论会的现场记录方式,将讨论的过程和观点的碰撞生动地呈现;在新媒体方面,《诗刊》做得较全面,但现阶段“每日好诗直播”有些碎片化,建议可以增加策划、录制的专题视频,经过编辑制作后,更加高质量地集中推出。
会上,专家们就《诗刊》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刊发标准、诗评、通信等多方面提出了整合、改进和提高的具体意见。《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诗刊》将虚心听取各方建议,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诗歌的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推进《诗刊》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诗歌的贡献,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