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李少君、符力主编的《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在1980年代写诗》在北京密云君澜酒店初心礼堂首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宋强,诗人、投资人单小海,翻译家、诗人树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北乔,诗人、编剧、策划人陈勇,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安琪,原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伐柯,资深媒体人陈朝华,诗人、投资人苏历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均,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王士强等二十余位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围绕此书展开研讨交流和诗歌朗诵,重温40年前的诗歌记忆,吟咏青春诗篇。
这部诗集收录了活跃在当代中国诗坛的实力诗人二毛、王键、北乔、安琪、伐柯、华清、陈朝华、苏历铭、李少君、杨锦、汪剑钊、邱华栋、邵勉力、陈勇、张小波、单小海、树才、赵野、莫非、臧棣(按姓氏笔画排序)20位诗人的代表作。他们是1980年代中国校园文学的风云人物,极大地活跃了当时的校园文学氛围,广泛地激励过胸怀文学梦的年轻人。
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鲜明地体现了诗歌作为灯塔对一代人的精神指引,今天和当年一起写诗的朋友们相聚,特别感慨,特别开心,这本书就像是时间的容器,可以看到友情的见证,时代的脚注,心灵的刻度,语言的捕捉。二十位诗人各个不同,却都有着诗歌作为“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的使命感与诗意纯粹的表达。相信这部选本会成为经典。
李少君表示,编选这部诗集的想法由来已久,既是对1980年代理想主义的一次回顾和致敬,也是一种四十年诗歌友谊的纪念,同时也展现了当代诗歌丰富多元的探索与追求。更重要的,是想把一种时代理想和激情,转化为一种文化精神,激励更年轻的一代拼搏、奋斗和前进。就像我们看《长安三万里》,那样一种情怀、浪漫主义仍然让我们激动,热泪盈眶,并因此执着追求人生的美好和意义。盛唐已经远去,但那样的一种气象和境界,仍然是我们永远向往并为之努力的。
曹宇翔认为,这部诗集回荡着诗人的高远志向、蓬勃生命、以及或清新或豪迈的青春歌声,也折射了所经历的时代,闪耀着朴素真切的理想主义光辉。这部诗集见证了诗人顶天立地、无所畏惧地奋斗过,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地生活过。
宋强谈到,这部诗集里收录的很多诗人,都是当代中国诗歌创作的实力派、中坚力量,见证和参与了80年代以来的诗歌现场,成名于八十年代的诗人们,今天依旧没有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依然保有旺盛的创作力,不断探索诗歌艺术的形式与边界,思考现实与历史。
作者代表单小海表示,我们这批诗人大多生于1960年代70年代初,在1980年代的校园开始写诗,我们的交集始于校园、始于青春、始于诗歌、始于理想主义。三四十年后再度集结,发现虽然人生道路各异,但都还在写,都还在探索,都还寻求突破。这次集结也许能从更动态、更系统的层面梳理在1980年代开始写诗的意义。活动在密云君澜酒店的初心礼堂举办,初心这个名字很好,很切题,正好我们今天一起,回望1980年代,回望我们诗歌写作和友谊的初心。
在研讨环节,诗人和评论家们谈到,这部诗集是对八十年代永恒的铭记,让人重新回到八十年代的诗歌现场,这批诗人用他们执着而顽强的写作,证明了他们既是八十年代的火种,又是八十年代诗歌真正留下来的成果。本书可见诗人对广阔天地和自然万物的命名与咏叹,对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世界变化的观照,对个体生存的关怀,对灵与肉的抚慰,对际遇与命运的凝视与思考,对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探究等,也展现了中国当代诗歌丰富多元的探索与追求。
本次活动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图书出版传媒商报、君澜读书会联合举办,参与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廖亦奇,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安子瑜,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付建,抖音头部文化名人合作负责人李大白,“为你读诗”主编晓悦,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阅读中心主任张中江,北京青年报文化新闻记者张恩杰,北京鸿儒文轩编辑罗鹿晗、秦国娟,《诗刊》社编辑符力、罗曼,中国诗歌网技术总监张义明。
编辑:王傲霏,二审:牛莉,三审:王夫刚,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