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国匠(组诗)
姜华
在我的老家大巴山里,曾经有这样一批手艺人,他们广受人们尊敬,被称之为“乡村国匠”。 随着时光迁移,岁月更替,他们的技艺正在逐渐失传,其中一大批现在被国家列为“非遗”,得到有效保护。
------题记
石头李
一辈子与石头赌命的人,命比石头
还硬。3岁时母亲走了
11岁父亲也走了。婚后第2年
妻子又被一场伤寒掠走
亲人把尘世所有的孤独,都留给了他
40出头的男人,脸上纹理比
石头还粗。夜晚石头的磨牙声
远没有他刻的石雕抒情
一生都在建房,自家土屋却常年漏雨
后来,他躺进自已打制的石棺里
生活实在是太重了,村里的留守老人
和儿童,无力把他送上山
许多年后,村子和土地被开发商
征用,那口石棺成了县民俗馆
一件文物。每到夜半,便有
“叮当、叮当”的凿石声从棺内
传出,把小城敲出一身冷汗
赵迷眼
像一条土蚕,终年蛰伏在木屑里
一生与木头相依为命,那些
木头就是他的情人,或儿女
性格内敛、倔犟的赵木匠
看上去就是一截难雕的青冈木
他在木头上绣花的时候,专注如
在沙里淘金。他经常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努力用墨线把
弯曲的生活拉直。口碑可以
刨光,日子却糙如树皮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于一个
夜晚出走后,至今下落不明
当年他给我做的那口
泡桐木箱、他的名字和一段
旧时光,同样会被遗忘
麻子漆
老辈人说,他的麻子是后天生的
皆因他7岁时随父亲上山割漆
中了漆毒。也有人说那是他
幼时出天花留下的存根
那些大小不等的麻子,如一把漆树籽
粘在他脸上,天热时红的发亮
天冷时白的瘆人。它们有的像句号
有的像叹号,有的像问号
充满了对生活的诘问。可是生活
亦然粘得像生漆,勾兑
上色、粉饰着人间。有些涂在
家具上,有些涂在门窗上
有些涂在棺木上
刘麻子一生的荣耀和色彩
都涂在了脸上。他的一双儿女
大学毕后去了南方。村里的漆活
到他这一辈,失传了
水师傅
姓水的男人,却投了火命
做了一辈子砖瓦,烧了几十年窑
苦焦的日子经年被熏的漆黑
长年给生产队做砖瓦,挣工分
分粮。有一年遭灾粮食欠收
他分到了一堆砖瓦
这些砖瓦虽不能吃。却耐受风雨
就像他那当年饿死的女人
脸色永远都是青的
骟匠腥
他身上的腥味,属于那个年代
乡村的奢侈品。他的一生中
不知用骟刀割断了多少
畜牲的欲望。以至于野狗野猫
见了他,都狂吠着跑远
老腥没有儿女,有人说他缺了阴德
也有人说他是报应。没有孩子
和动物的欢叫,清冷的家仿佛正在
死去。后来有一天,村里人发现
老腥家的磨刀声消失了
中年以后,老腥学会了嫁接果树
用的还是那把骟刀。再后来
他身上的腥味,突然就消失了
偶尔从庄院里传出鸡犬声
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张鱼儿
长年沉浮在水里,像一个水鬼
模仿水族生活的他,如一条
小鱼、小虾或水草。最后
被一张粘网套牢
不是被渔人网走,就是被大鱼
吃掉。这样的结局,是宿命
也是善终。打渔人大多亡在水里
他们前世的根基没有筑实
有一天,张鱼儿被一条大鱼拽进
水里,再也没有出来。村里
魏先生摇着头说,人和鱼虾一样
生或者死,都是为了一口食
魏先生
那时候,村里被称作先生的人
比恐龙还少。魏先生是十里八乡
出了名的能人,村里人不知道
县长名字,都知道魏先生
代笔、测字、打卦、看风水、算命
测吉凶,他样样精通。在旧时
乡村,魏先生就是一尊神
比玉皇小,比五谷大
帮人测了一辈子祸福,却没有
估出自已吉凶。魏先生后来
被聘到了市上易研会,这样的结局
他自已也没有料到
叶民办
叶老师的口碑很好,却是个
民办代理。这种特殊年代的产品
把人和植物彻底混为一谈
划分成了若干个等级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的身份显然
有些复杂。相同的工作岗位
公办教师领工资,他只能挣工分
一个工可分一斤四两玉米
这是个令人十分尴尬的距离
比草鞋略高一些,比皮鞋
稍低一些,究竟相差多少尺寸
恐怕神仙也难以计算
后来。叶老师把玉米换成稿纸
写了许多首诗,那些诗却是
无用,像一个书生
皮影罗
故事永远比人长寿。在大巴山
腹地展元村,罗龙金坐正
腰身,用一双巧手耍动纤子
唱尽爱恨情仇,细数人间冷暖
从戏文里把我们带回唐宋
这些在黑夜里提灯的人,怀抱
老祖宗遗下的珍珠。用一把
皮弦,把大山里的欢笑和苦难
拉进拉出,在高音区把一个个
寂寞的灵魂喊醒
我曾把皮影戏爱的如醉如痴,今夜
在大巴山里,一折《征西》
再一次让夜晚集体失眠。一阵
陡峭的山风,把那些吼出来的道情
放腔,一口灌进了汉江喉咙
蛇二奎
一条草花蛇,经常从夜晚草丛中
窜出,盘绕在我身旁,对我
讲述它和家族的身世。那些文字
阴冷、潮湿,身上长满鳞片
他善于用异性的气味引蛇出洞
却无法捕获一个女人芳心
从青龙山上下来的狐媚女子
蓝子里盛有艾叶和雄黄
捉蛇为生的发小二奎,昨天
死在了山里。我本来要在他坟前
大哭一场,可是我没哭。我想
他死了,未必是一件坏事
乡村国匠
我的记忆里,那些长年生动在乡村
让文字开花的石匠、木匠、瓦匠
漆匠、骟匠、艺人、民办教师、阴阳
先生,甚至打渔人、捕蛇者。他们
都是我幼时的崇拜,或图腾
现在,这些匠人们手中的绝活
和技艺,正在从我们视线中
走失,钻进一册册各级编印的非遗
名录扉页。变成了一个个冰冷
凝固的名词,或记忆
乡村词典里曾经鲜活、生动的画面
早已被岁月的风雨拭去。缺了这些
斑斓和色彩,故乡终年面色苍白
如山地里那些失心风,随意抓起
一把尘土,扬过来,扬过去
现在的乡村和他的儿孙们,如山寨版
高仿,经常会让我们视力散光
他们有时看起来像乡村,有时不像
有时像我们,有时又不像。让人
迷惘、无奈,又苦于没有验方
姜华
在我的老家大巴山里,曾经有这样一批手艺人,他们广受人们尊敬,被称之为“乡村国匠”。 随着时光迁移,岁月更替,他们的技艺正在逐渐失传,其中一大批现在被国家列为“非遗”,得到有效保护。
------题记
石头李
一辈子与石头赌命的人,命比石头
还硬。3岁时母亲走了
11岁父亲也走了。婚后第2年
妻子又被一场伤寒掠走
亲人把尘世所有的孤独,都留给了他
40出头的男人,脸上纹理比
石头还粗。夜晚石头的磨牙声
远没有他刻的石雕抒情
一生都在建房,自家土屋却常年漏雨
后来,他躺进自已打制的石棺里
生活实在是太重了,村里的留守老人
和儿童,无力把他送上山
许多年后,村子和土地被开发商
征用,那口石棺成了县民俗馆
一件文物。每到夜半,便有
“叮当、叮当”的凿石声从棺内
传出,把小城敲出一身冷汗
赵迷眼
像一条土蚕,终年蛰伏在木屑里
一生与木头相依为命,那些
木头就是他的情人,或儿女
性格内敛、倔犟的赵木匠
看上去就是一截难雕的青冈木
他在木头上绣花的时候,专注如
在沙里淘金。他经常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努力用墨线把
弯曲的生活拉直。口碑可以
刨光,日子却糙如树皮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于一个
夜晚出走后,至今下落不明
当年他给我做的那口
泡桐木箱、他的名字和一段
旧时光,同样会被遗忘
麻子漆
老辈人说,他的麻子是后天生的
皆因他7岁时随父亲上山割漆
中了漆毒。也有人说那是他
幼时出天花留下的存根
那些大小不等的麻子,如一把漆树籽
粘在他脸上,天热时红的发亮
天冷时白的瘆人。它们有的像句号
有的像叹号,有的像问号
充满了对生活的诘问。可是生活
亦然粘得像生漆,勾兑
上色、粉饰着人间。有些涂在
家具上,有些涂在门窗上
有些涂在棺木上
刘麻子一生的荣耀和色彩
都涂在了脸上。他的一双儿女
大学毕后去了南方。村里的漆活
到他这一辈,失传了
水师傅
姓水的男人,却投了火命
做了一辈子砖瓦,烧了几十年窑
苦焦的日子经年被熏的漆黑
长年给生产队做砖瓦,挣工分
分粮。有一年遭灾粮食欠收
他分到了一堆砖瓦
这些砖瓦虽不能吃。却耐受风雨
就像他那当年饿死的女人
脸色永远都是青的
骟匠腥
他身上的腥味,属于那个年代
乡村的奢侈品。他的一生中
不知用骟刀割断了多少
畜牲的欲望。以至于野狗野猫
见了他,都狂吠着跑远
老腥没有儿女,有人说他缺了阴德
也有人说他是报应。没有孩子
和动物的欢叫,清冷的家仿佛正在
死去。后来有一天,村里人发现
老腥家的磨刀声消失了
中年以后,老腥学会了嫁接果树
用的还是那把骟刀。再后来
他身上的腥味,突然就消失了
偶尔从庄院里传出鸡犬声
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张鱼儿
长年沉浮在水里,像一个水鬼
模仿水族生活的他,如一条
小鱼、小虾或水草。最后
被一张粘网套牢
不是被渔人网走,就是被大鱼
吃掉。这样的结局,是宿命
也是善终。打渔人大多亡在水里
他们前世的根基没有筑实
有一天,张鱼儿被一条大鱼拽进
水里,再也没有出来。村里
魏先生摇着头说,人和鱼虾一样
生或者死,都是为了一口食
魏先生
那时候,村里被称作先生的人
比恐龙还少。魏先生是十里八乡
出了名的能人,村里人不知道
县长名字,都知道魏先生
代笔、测字、打卦、看风水、算命
测吉凶,他样样精通。在旧时
乡村,魏先生就是一尊神
比玉皇小,比五谷大
帮人测了一辈子祸福,却没有
估出自已吉凶。魏先生后来
被聘到了市上易研会,这样的结局
他自已也没有料到
叶民办
叶老师的口碑很好,却是个
民办代理。这种特殊年代的产品
把人和植物彻底混为一谈
划分成了若干个等级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的身份显然
有些复杂。相同的工作岗位
公办教师领工资,他只能挣工分
一个工可分一斤四两玉米
这是个令人十分尴尬的距离
比草鞋略高一些,比皮鞋
稍低一些,究竟相差多少尺寸
恐怕神仙也难以计算
后来。叶老师把玉米换成稿纸
写了许多首诗,那些诗却是
无用,像一个书生
皮影罗
故事永远比人长寿。在大巴山
腹地展元村,罗龙金坐正
腰身,用一双巧手耍动纤子
唱尽爱恨情仇,细数人间冷暖
从戏文里把我们带回唐宋
这些在黑夜里提灯的人,怀抱
老祖宗遗下的珍珠。用一把
皮弦,把大山里的欢笑和苦难
拉进拉出,在高音区把一个个
寂寞的灵魂喊醒
我曾把皮影戏爱的如醉如痴,今夜
在大巴山里,一折《征西》
再一次让夜晚集体失眠。一阵
陡峭的山风,把那些吼出来的道情
放腔,一口灌进了汉江喉咙
蛇二奎
一条草花蛇,经常从夜晚草丛中
窜出,盘绕在我身旁,对我
讲述它和家族的身世。那些文字
阴冷、潮湿,身上长满鳞片
他善于用异性的气味引蛇出洞
却无法捕获一个女人芳心
从青龙山上下来的狐媚女子
蓝子里盛有艾叶和雄黄
捉蛇为生的发小二奎,昨天
死在了山里。我本来要在他坟前
大哭一场,可是我没哭。我想
他死了,未必是一件坏事
乡村国匠
我的记忆里,那些长年生动在乡村
让文字开花的石匠、木匠、瓦匠
漆匠、骟匠、艺人、民办教师、阴阳
先生,甚至打渔人、捕蛇者。他们
都是我幼时的崇拜,或图腾
现在,这些匠人们手中的绝活
和技艺,正在从我们视线中
走失,钻进一册册各级编印的非遗
名录扉页。变成了一个个冰冷
凝固的名词,或记忆
乡村词典里曾经鲜活、生动的画面
早已被岁月的风雨拭去。缺了这些
斑斓和色彩,故乡终年面色苍白
如山地里那些失心风,随意抓起
一把尘土,扬过来,扬过去
现在的乡村和他的儿孙们,如山寨版
高仿,经常会让我们视力散光
他们有时看起来像乡村,有时不像
有时像我们,有时又不像。让人
迷惘、无奈,又苦于没有验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